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

作 者: 张素娟
导 师: 李晓卫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纳博科夫 长篇小说 乌托邦梦想 失落 希冀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20世纪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在文学研究领域,纳博科夫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洛丽塔》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青睐,国外的纳博科夫研究成果蔚蔚可观,而国内的纳博科夫研究仍然有众多可以挖掘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的整体观照可以说是一个空缺,只有极少数的研究者涉足此领域,而且研究成果也很单薄。本文试图运用乌托邦理论对纳博科夫的9部长篇小说进行综合性研究,试图呈现个性化的阅读效果。纳博科夫的小说并非只是注重于形式,而是充分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感。本文通过对纳博科夫的9部长篇小说的研究,探寻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刻思想。首先,综合纳博科夫的9部长篇小说,将这9部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痴狂人物,分别论述三类痴狂人物各自不同的悲剧宿命。其次,运用乌托邦理论分析纳氏人物不同悲剧命运背后隐含的相似原因。生活在乌托邦世界里的人,存在困境和欲望困境是他们无法超越的鸿沟。作为自为的存在者,人类的生存必然面对的困境是时间和死亡,纳氏人物不能正视时间和死亡,苦苦地挣扎在已逝的时间和他者的死亡这两种困境中,演绎了一幕幕的悲剧;乌托邦的欲望由于主体的强烈贪欲和主体性的限制而走向了悲剧。最后,得出结论,纳博科夫毕生描绘的乌托邦世界,虽然最终都走向了失落,但是这样的失落乌托邦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纳氏的乌托邦世界有认知、治疗、预期的作用,纳博科夫对乌托邦世界的描绘彰显了作家在彼岸的关怀和当下的珍惜这两层意义上的人性关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一、绪论  8-15
  (一) 纳博科夫及其文学创作  8-10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4
    1、国外研究  10-13
    2、国内研究  13-14
  (三) 本文内容、创新点  14-15
二、纳氏人物的悲剧宿命  15-29
  (一) 沉溺过往的痴情者  16-22
  (二) 困在此岸的痴狂者  22-26
  (三) 满怀激情的痴迷者  26-29
三、人物悲剧宿命的缘起  29-39
  (一) 存在困境  30-35
    1、时间困境  31-33
    2、死亡困境  33-35
  (二) 欲望困境  35-39
    1、欲望的沦落  36-37
    2、主体限制  37-39
四、纳氏在乌托邦境遇下的人性关照  39-48
  (一) 纳博科夫失落乌托邦的启示  40-44
    1、认知  41-42
    2、治疗  42-43
    3、预期  43-44
  (二) 作家的人性观照  44-48
    1、彼岸的关怀  45-47
    2、当下的珍惜  47-48
五、结语  48-50
参考文献  50-53
  A:专著  50-51
  B:论文  51-53
后记  53

相似论文

  1.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 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复兴研究,TU984.13
  3. 论纳博科夫小说《斩首的邀请》中的荒诞性,I712
  4. 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I207.42
  5. 心灵归宿的无望追寻,I207.42
  6. 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I712
  7. 新时期长篇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探究,I207.42
  8.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I712
  9. 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翻译的文化意象失落,I046
  10. 《收获》与“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生产,I207.42
  11.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在《斩首之邀》中的体现,I712
  12. 永恒的家园与失落的情感,I207.42
  13. 探寻生活之意——大卫·马梅特早期剧作主题分析,I712.073
  14. 乐园的失落与重建,I207.42
  15. 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I712.074
  16. 在探索中跋涉,I207.42
  17. 纳博科夫文论观与批评观研究,I712
  18.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I712.074
  19. 虚构的现实,I712
  20. 普宁:解放了的西西弗斯,I71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