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聚合物表面润湿、吸附现象与群子标度关系的研究

作 者: 罗欣
导 师: 金日光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JRG群子统计理论 聚合物表面改性 两性聚合物 表面富集 芯壳结构 表面吸附
分类号: TQ32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99年
下 载: 2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在印刷、粘结、涂装、生物相容性等领域有相当重要的应用,随着对高分子应用的深入研究,材料表面性能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已有化学处理、等离子体、辐射接枝等方法用于对聚合物表面改性,但目前的方法有的工艺比较复杂,难以控制反应条件,有的会使制品的成本增加,使这些方法的工业化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共混改性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改性方式,将改性剂添加到聚合物中,通过这些改性剂迁移到聚合物表面来达到使其表面改性的目的,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表面改性方式。 本文首次采用自由基共聚的方式,将具有极性链段的单体与非极性链段的长链烯烃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两性活性的表面改性剂,将其添加到聚丙烯中使其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本文详细考察了影响聚丙烯表面改性效果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改性剂的分子量大小、改性剂的添加量、改性表面所处的环境等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从中发现:当改性剂的分子量处在6000—10000左右,改性效果较为明显。实验还发现:要改性的聚合物表面所处的环境不同,表面改性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别,对接触角的测定表明含有两性改性剂的聚合物表面,改性效果取决于要改性的表面所处的环境,当试样表面与环境接触后,表面中某一组分会优先排列在表面使两界面之间的张力最低,使系统在平衡后达到一种最低自由能状态。为了验证表面改性效果的好坏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中分别采用了红外光谱、接触角测定、表面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描述和表征。 另外,为了使极性链段富集在聚合物的表面,本文通过熔融接枝的方式制备了马来酸酐化的聚丙烯,首次将其添加到纯聚丙烯中作为共混用表面改性剂,此聚合物粘度与纯聚丙烯相比,明显下降,由于低粘组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包覆高粘成分的芯壳结构,因此,马来酸酐化的聚丙烯较易富集在纯聚丙烯表面,使其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在实验中固定了马来酸酐的用量,在保持有效接枝率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引发剂的数量来达到控制马来酸酐化聚丙烯粘度的目的。PP及PP—MAH两种熔体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可以通过毛细管流变仪来确定。

全文目录


Abstract  4-6
摘要  6-12
前言  12-14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4-3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4-35
    1.1 引言  14
    1.2 聚烯烃表面改性的各种方式  14-24
      1.2.1 化学氧化法用于聚烯烃表面改性  14-15
      1.2.2 热处理法用于聚烯烃表面改性  15-16
      1.2.3 涂覆法用于聚烯烃表面改性  16
      1.2.4 等离子法用于聚烯烃表面改性  16-18
      1.2.5 无机填料填充对材料表面性能的改善  18-19
      1.2.6 接枝聚合用于聚烯烃表面改性  19-22
      1.2.7 共混法用于聚烯烃表面改性  22-24
    1.3 共混用表面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24-27
      1.3.1 离子法合成A-B、A-B-A嵌段聚合物  24
      1.3.2 采用大分子偶氮引发剂合成表面改性剂  24-25
      1.3.3 大单体技术合成表面改性剂  25-27
    1.4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应用  27-32
    参考文献  32-35
第二篇 理论部分  35-58
  第二章 聚合物润湿、吸附机理及群子标度理论  35-58
    2.1 聚合物表面润湿及吸附机理回顾  35-47
      2.1.1 聚合物的表面润湿特征  35-37
      2.1.2 聚合物表面高分子链的运动特性  37-38
      2.1.3 表面改性用高分子扩散机理  38-40
      2.1.4 聚合物表面吸附机理的考察  40-47
    2.2 聚合物吸附过程的群子标度理论  47-56
      2.2.1 引言  47
      2.2.2 群子论简介  47-50
      2.2.3 非线性群子方程  50-51
      2.2.4 吸附过程的群子模型与群子参数R_1、R_2的关系  51-54
      2.2.5 群子标度R_1、R_2与吸附量大小的关系  54-56
    参考文献  56-58
第三篇 实验部分  58-67
  第三章 改性剂的合成及改性效果的表征  58-67
    3.1 表面改性剂的制备  58-61
      3.1.1 表面改性剂(长链烯烃-马来酸酐)的合成  58-59
      3.1.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  59-60
      3.1.3 共混改性聚烯烃的制备  60-61
    3.2 表面改性剂的结构表征  61-62
      3.2.1 共聚改性剂分子量的测定  61
      3.2.2 长链烯烃-MAH改性剂红外光谱的表征  61
      3.2.3 PP-G-MAH共聚物的红外表征  61-62
    3.3 共混改性效果的表面及物理机械性能的表征  62-64
      3.3.1 表面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62-63
      3.3.2 聚丙烯共混样品表面ESCA分析方法  63
      3.3.3 不同改性剂样片力学性能的测试  63-64
      3.3.4 流变性能的测试方法  64
    3.4 共混材料的显微镜分析  64-65
    3.5 聚合物表面吸附工艺  65-66
      3.5.1 吸附样品的制备方法  65
      3.5.2 不同处理条件下吸附量的测定  65-66
    参考文献  66-67
第四篇 实验结果与讨论  67-135
  第四章 共混法用于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研究  67-107
    4.1 共混改性方法与聚合物表面改性  68-70
    4.2 表面改性剂(长链烯烃-马来酸酐)的合成及表征  70-75
    4.3 影响表面改性效果的各种因素  75-80
      4.3.1 改性剂分子量的大小对接触角的影响  76
      4.3.2 改性剂的加入量对接触角的影响  76-78
      4.3.3 环境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78-80
    4.4  改性聚烯烃表面的光电子能谱的验证  80-85
    4.5  含有改性剂的PP树脂的形态结构特征  85-91
      4.5.1 添加了改性剂的PP共混物的表面形貌  85-87
      4.5.2 添加了无机填料的PP共混物的表面形貌  87-91
    4.6 PP-G-MAH接枝共聚物用于对聚烯烃表面改性  91-97
      4.6.1 芯壳结构的形成  91-95
      4.6.2 引发剂的用量对马来酸酐化聚烯烃粘度的影响  95-97
    4.7 接枝物PP-MAH的结构及对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  97-105
      4.7.1 接枝物PP-MAH的表征  97-100
      4.7.2 PP-MAH的添加量对聚烯烃力学性能的影响  100-102
      4.7.3 纯 PP、接枝物PP-MAH的流变性能考察  102-105
    参考文献  105-107
  第五章 物理吸附对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研究  107-116
    5.1 共聚物浓度与吸附量大小的关系  108-111
    5.2 共聚物浓度不同对溶剂吸附量大小的影响  111-112
    5.3 预处理的温度对共聚物和溶剂吸附量大小的影响  112-113
    5.4 预处理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113-115
    参考文献  115-116
  第六章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群子标度的理论分析  116-135
    6.1 表面润湿现象与群子标度的关系  116-120
      6.1.1 接触角与群子参数间的关系  116-119
      6.1.2 改性剂的分子量大小与群子标度间的相关性  119-120
    6.2 聚合物表面吸附量与群子标度的关系  120-134
      6.2.1 浓度对吸附量群子参数的影响  120-125
      6.2.2 反应时间对吸附量及群子参数的影响  125-129
      6.2.3 反应浓度与群子标度的关系  129-134
    参考文献  134-135
主要结论  135-137
致谢  137

相似论文

  1. Si表面吸附及Si掺杂缺陷GaN磁性的研究,TN304.12
  2. 图形化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表面氢吸附的研究,O484.1
  3. Ti(0001)表面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O485
  4. 氧原子在Ni(110)和Ni(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TG111.1
  5. 微/纳米结构复合型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O643.36
  6. 金属酞菁分子输运及吸附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47.3
  7. 基于钛酸钡粉体的高储能电容器材料的制备,TB383.3
  8. 有机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其对PAEs吸附行为与机理的研究,X703
  9. 铁类LDH去除水环境中砷的吸附机理研究,TU991.2
  10. NaAlH_4吸氢过程中Ti的催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G139.7
  11. MMA基两亲性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对PVDF多孔膜改性的研究,O631.3
  12. 碳链在Ni(111)表面初期生长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485
  13. 甲醇在Pt(111)表面及Pt-Sn(111)合金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TM911.4
  14. 长烷基侧链对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表面结构构筑的影响,O631.3
  15. 核—壳型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抑菌与催化性研究,TB383.1
  16. 第一性原理研究一些材料的电子自旋极化,O469
  17. MWCNTs/Ti(C,N)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G148
  18. SO_2、NO_2在金属表面吸附和分解的密度泛函研究,O647.31
  19. 石墨烯在不平整表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O561.1
  20. 多元合金化对钛铝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TG132.32
  21. GaAlAs/GaAs(100)(2×4)光阴极表面模型与势能计算,O46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