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秩序的建构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作 者: 储新宇
导 师: 宫力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区域秩序 建构 中国 策略选择 历史维度 现实维度
分类号: D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追求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谋求相互合作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心愿,而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使得这些美好心愿一直在曲折中实现。但睿智的人类并未因此而停止求索,相反,现实的曲折和心愿的美好产生的落差却驱使其迸发出巨大的能力和智慧。主权国家积极推动的区域一体化和相应的秩序建构就是这种能力和智慧的其中一个典型。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秩序的建构一般有两种模式:强制式和合作式,即自上而下式的强制建构和自愿协作基础上的契约和约定。区域秩序的建构亦是如此。尽管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通过武力征服形成的强制式区域秩序,但这种区域秩序具有自上而下讨价还价的性质,即强制者也会在主导的同时通过对“共同利益”的强调来寻求合作、增加共识。当然了这种意义上的合作和共识是以不触犯强制者的利益为前提的。对于合作式区域秩序的建构则有赖于各参与国所认识的共同利益需要,但一般也有主导国的积极推动。可见,不管是强制式还是合作式,一定秩序框架下的区域共同体所拥有的价值都是源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体成员的互动,只不过二者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所使用的手段不同而已。前者更多地体现为强迫,后者更多地表现为合作。既然强制式区域秩序建构模式中也需要合作,故本文对强制式区域秩序的建构不做单独论述。换句话说,本文的重点是分析合作式区域秩序模式。在明确了分析目标以后,本文在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预置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以二战后启动的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为分析对象,围绕区域合作秩序的建构展开分析。可见,本文的区域合作秩序建构是历史和现实维度下的经验分析。由于讨论的是区域合作秩序,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一定区域内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国家为何相互合作,如何相互合作。通过对不同类型、不等层次的区域化进程的分析,本文总结出区域合作的动因有六个方面:国家的社会性;解决问题(挑战)的需要(准备);中小国家参与、制衡的需要;相对大国参与全球博弈和寻找信心的需要;成功区域合作组织的示范作用以及市场力量的无形驱动。这六个方面只能解释一定区域内的国家为什么会参与区域合作。尽管秩序是在合作中建构的,但秩序的建构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为此,本文从合作议题的确认;均势结构的保障;共同或相似价值观的培养;互信原则的建立;合法性的强调与利益总量的增加和利益分配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0-33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  10-17
    一、论文的主旨和意义  10-13
    二、研究方法  13-15
    三、论文的特点与创新  15-16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  16-17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预置  17-33
    一、概念界定  17-23
    二、理论预置  23-33
第二章 区域秩序建构的动因和条件分析  33-67
  第一节 区域秩序建构的动因分析  33-46
    一、国家的社会性  34-35
    二、解决问题(挑战)的需要(准备)  35-39
    三、中小国家参与、制衡的需要  39-42
    四、相对大国参与全球博弈和寻找信心的需要  42-44
    五、成功区域合作组织的示范作用  44-45
    六、市场力量的无形驱动  45-46
  第二节 区域秩序建构的条件分析  46-62
    一、合作议题的确认  47-48
    二、均势结构的保障  48-50
    三、共同或相似价值观的培养  50-54
    四、互信原则的建立  54-58
    五、合法性的强调  58-60
    六、利益总量的增加和利益分配的合理  60-62
  第三节 区域秩序建构中的不利因素  62-67
    一、安全困境和经济同构  62-63
    二、历史和现实中的恩怨与冲突  63-64
    三、本区域以外国家的参与或干预  64-65
    四、“搭便车”行为  65-67
第三章 区域秩序建构的路径分析  67-79
  第一节 国家作为——核心国家的推动和边缘国家的响应  67-70
    一、核心国家的积极推动  67-69
    二、边缘国家的积极响应  69-70
  第二节 功能互补——政治安全与经贸合作相互促进  70-72
    一、在冷战期间,功能互补以政治安全合作为主  70-71
    二、冷战后时代,功能互补以经济贸易合作为主  71-72
  第三节 组织搭建——组织机构的创设和组织程序的建构  72-74
    一、区域组织机构的创设  73-74
    二、区域组织程序的建构  74
  第四节 对外交往——稳定的大国关系  74-77
    一、区域化进程的开放性  75
    二、以对美关系为例  75-77
  第五节 机制保障——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77-79
    一、国内、国际秩序的保障机制  77
    二、区域秩序的保障机制  77-79
第四章 中国参与区域秩序建构的策略选择  79-128
  第一节 国家利益诉求范围下的中国地位身份分析  80-91
    一、理论阐释  80-81
    二、实力决定地位身份——快速崛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  81-88
    三、亚太区域——中国国家利益的主要诉求区和辐射区  88-91
  第二节 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历史回顾和现实意义  91-95
    一、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历史回顾  92-93
    二、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现实意义  93-95
  第三节 中国参与区域秩序建构的策略选择  95-128
    一、谨慎和灵活运用中国的综合国力(硬权力)  96-102
    二、在软权力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102-111
    三、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111-115
    四、努力实现互利和共赢  115-116
    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116-117
    六、推进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利益共存  117-128
结论  128-133
参考文献  133-144
后记  144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6.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7.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8.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1.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3.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5.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8.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9.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20.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21.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