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抗2507发酵条件优化和应用机理研究

作 者: 林壁润
导 师: 姚汝华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农抗2507 发酵生产 应用技术 抗生素
分类号: TQ45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用抗生素具有选择性较强、高效低毒的特点,使用抗生素代替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报导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抗生素种类虽多,但是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种类却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农业研究单位只具有分离筛选抗生素的条件,而没有发酵工艺、分离纯化、结构鉴定、菌种纯化等下游研究的人才和条件;另一方面初筛有效的菌株可能不具有工业生产的条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以往对粮食作物比较重视,因此,较成功的例子基本上局限于应用在水稻上,对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目前尚缺乏防治病害的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另外我国目前应用推广较多的农用抗生素,绝大多数属于国外公司产品的仿制品,所以有必要开发和研制目前生产和市场上急需的,拥有知识产权的农抗新产品。 本研究首先是进行有效菌株分离筛选工作,首次从世界各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菌株,抗生素生产菌株2507可以防治植物卵菌病害。对农抗2507发酵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是:(1)系统地研究其产生菌的种子培养基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2)研究其产生菌发酵培养的生长和生产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确定适合其产生菌生产和生长的碳源为大米粉和糊精,启动生长时可少量加入葡萄糖;氮源为玉米浆和花生饼粉,在种子培养基中可加入牛肉膏。(3)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其产生菌的发酵周期,以孢子接种的发酵周期约88小时,以菌丝体接种的为66小时。(4)适合发酵菌体生长的温度为32~33℃,而适合生产的发酵温度为33~34℃。(5)将30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扩大到500L的发酵罐中进行工业中试,发酵20批次。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对农抗2507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系统地比较了指示菌抑菌圈测定法(管蝶法)、分光光度测定法、靶标病原菌菌丝平皿生长抑制率测定法和温室人工接种防治效果测定法。 农抗2507是一个耐酸碱、耐储存、耐60℃以下的温度处理的抗生素,其稳定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6-18
英文摘要  18-20
第—章 绪论  20-49
  1.1 农用抗生素研究概况  20-22
  1.2 防治植物病害的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  22-30
    1.2.1 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农用抗生素  22-27
      1.2.1.1 防治水稻病害的农用抗生素  22-24
      1.2.1.2 防治麦类病害的农用抗生素  24-25
      1.2.1.3 防治经济作物病害的农用抗生素  25-27
    1.2.2 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农用抗生素  27-28
    1.2.3 防治植物病毒病及类菌质体病害的农用抗生素  28-30
  1.3 农用抗生素的特点  30-31
  1.4 农用抗生素的筛选  31-33
    1.4.1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开发程序  31-32
    1.4.2 农用抗生素的筛选方法  32-33
  1.5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  33-41
    1.5.1 抗生素产生菌的种类  33-34
    1.5.2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34-36
    1.5.3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方法  36
    1.5.4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控  36-40
    1.5.5 农用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40-41
  1.6 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41-45
  1.7 国内农用抗生素的发展存在问题  45-46
  1.8 立题背景及本文研究内容  46-48
  1.9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48-49
第二章 农抗2507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49-59
  2.1 引言  49
  2.2 材料与方法  49-52
    2.2.1 试验材料  49-51
    2.2.2 试验仪器  51
    2.2.3 试验方法  51-52
  2.3 试验结果  52-56
    2.3.1 农抗2507产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和生产状况  52-55
    2.3.2 碳源调控  55-56
    2.3.3 氮源调控  56
  2.4 本章讨论与小结  56-59
第三章 农抗2507产生菌的发酵条件的优化  59-70
  3.1 引言  59
  3.2 材料与方法  59-61
    3.2.1 试验材料  59-60
    3.2.2 试验仪器  60
    3.2.3 试验方法  60-61
  3.3 试验结果  61-68
    3.3.1 农抗2507产生菌生产和生长的最适温度  61-64
    3.3.2 不同接种方法对农抗2507产生菌生产和生长的影响  64-66
    3.3.3 发酵条件的优化  66
    3.3.4 500L的工业中试  66-68
  3.4 本章讨论与小结  68-70
第四章 农抗2507的测定方法  70-75
  4.1 引言  70
  4.2 材料与方法  70-71
    4.2.1 试验材料  70
    4.2.2 试验仪器  70
    4.2.3 试验方法  70-71
  4.3 试验结果  71-74
    4.3.1 农抗2507的紫外吸收光谱及紫外测定结果  71-73
    4.3.2 农抗2507对黄瓜疫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与浓度的关系  73
    4.3.3 温室内农抗2507对黄瓜疫病的防治效果与浓度的关系  73-74
  4.4 本章讨论与小结  74-75
第五章 农抗2507的生物理化特性  75-83
  5.1 引言  75
  5.2 材料与方法  75-77
    5.2.1 试验材料  75-76
    5.2.2 试验仪器  76
    5.2.3 试验方法  76-77
  5.3 试验结果  77-82
    5.3.1 农抗2507的稳定性  77
    5.3.2 农抗2507的pH纸色谱试验结果  77-78
    5.3.3 农抗2507的综合色谱试验结果  78-82
  5.4 本章讨论与小结  82-83
第六章 农抗2507的工业提炼工艺技术研究  83-91
  6.1 引言  83
  6.2 材料与方法  83-84
    6.2.1 试验仪器  83-84
    6.2.2 试验方法  84
  6.3 试验结果  84-89
    6.3.1 不同溶剂浸取有效成份的结果  84-85
    6.3.2 四种溶剂的理化特性和选择  85-86
    6.3.3 农抗2507的工业提取流程  86-87
    6.3.4 农抗2507的工业提取工艺流程的比较  87-89
  6.4 本章讨论与小结  89-91
第七章 农抗2507的作用机理研究  91-99
  7.1 引言  91
  7.2 材料与方法  91-93
    7.2.1 试验材料  91
    7.2.2 试验设备  91-92
    7.2.3 试验方法  92-93
  7.3 试验结果  93-97
    7.3.1 农抗2507对黄瓜疫病菌丝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  93-95
    7.3.2 在含农抗2507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的致病力  95
    7.3.3 农抗2507对黄瓜疫病的预防作用  95-96
    7.3.4 农抗2507对黄瓜疫病的治疗效果  96-97
  7.4 本章讨论与小结  97-99
第八章 农抗2507的毒性研究  99-105
  8.1 引言  99
  8.2 材料与方法  99-101
  8.3 试验结果  101-104
    8.3.1 17.5%万隆霉素乳油的急性经口毒性  101-102
    8.3.2 17.5%万隆霉素乳油的急性皮肤刺激毒性  102-103
    8.3.3 17.5%万隆霉素乳油的眼刺激毒性  103-104
    8.3.4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104
  8.4 本章讨论与小结  104-105
第九章 农抗2507的应用  105-116
  9.1 引言  105-106
  9.2 材料与方法  106-109
    9.2.1 防治荔枝霜霉病的田间试验  106-107
    9.2.2 防治丝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  107-108
    9.2.3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试验  108-109
  9.3 试验结果  109-115
    9.3.1 防治荔枝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109-112
    9.3.2 防治丝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112-113
    9.3.3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113-115
  9.4 本章讨论与小结  115-116
结论  116-119
参考文献  119-13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3-136
攻读学位期间申报的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  136-137
致谢  137

相似论文

  1.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S823.8
  2. 溶藻弧菌耐四种抗生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S941
  3. 几种抗生素对酸奶发酵过程的影响,TS252.54
  4. 防治土传辣椒青枯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5. 绿益康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S828.5
  6. 海南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TQ927
  7. 植物甾醇在奶牛上的应用及其机理初探,S823
  8. 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及耐药关系的探讨,R57
  9. 急性药物性内耳损伤中CaV1.3钙通道及三种细胞凋亡因子的检测及变化,R764
  10. 抗生素对土壤生物化学特征的影响效应,X131.3
  11. 典型工业污染土壤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技术研究,X53
  12. 福州市皱纹盘鲍养殖病害调查研究,S944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及免疫学致病机制研究,R563.1
  14.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机制研究,R446.5
  15. 桃花汤治疗虚寒下利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研究,R259
  16. 微生物源追踪技术应用于工业、生活双重污染水体的效果评价,X52
  17. 土霉素废水脱氮技术研究,X703
  18. 厌氧颗粒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研究及应用,X703
  19. 硝化细菌应用基础研究,X703
  20. 厌氧处理中抗生素残留抑制因子的控制研究,X703
  21. 牛奶中抗生素及三聚氰胺残留的竞争检测方法与实验,TS252.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农药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