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诗学背景下词体特征的确立

作 者: 高翀骅
导 师: 方智范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中晚唐 五代   体制 风格 意境 品格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8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按时代分中唐、晚唐、五代三部分论述。 上编论述中唐时期学背景对文人形成之的影响。 中唐是诗坛风气变化遽烈的时期,中唐诗人打破了盛唐诗歌典范,他们或者在诗歌中增添新的要素,或者攫取一个方面浓墨重彩,发扬光大,或者吸收其他文学体制中的要素,创立了新的诗歌范式,开辟了丰富多样的诗坛新貌,而词的诸多要素也在这场变革中以明晰的姿态进入文人的视野。 中唐时期唱和之风盛行,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前代,其创作环境、创作心态和作品的质性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伴随这一系列变化中,唱和的场合亦成为文人词产生的温床。 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中包含了“奇诡”和“秾艳”两种不同的质素,前者成为后世好奇好变的诗客追摹的对象,后者则往往为后世词人所借鉴。所以李贺诗歌的内质和词有相通处。 中唐文人词采用的词调较少,多为单调,多齐言,体制和近体诗接近,风格也与他们所作的五七律绝相似。在中唐文人的观念中,诗词的界限并不清晰。 论文中编讨论晚唐时期诗学背景下词体特征形成之过程。 晚唐诗人工于近体,追求形式之美,其中“温李”一派诗风绮密,在当时甚为风行,在形式上为词体的确立作了准备。而晚唐士风浮靡,文人和妓女交往甚密,为词体的流布提供了平台。此外,一些晚唐文人的性格气质中也已经具备了词人精微善感等特质,加上精通音乐的才能,便可兼诗人与词人两种身份。 温庭筠和李商隐两位诗人的诗作颇具声色之美,对词体风格形成有相当影响。李商隐的古体诗较少,较为晦涩,成就不及温庭筠;而温庭筠的古体诗则畅晓流丽,在声调的处理、表达方式和结构技巧上与他的词有共通处。就两人的近体诗而言,李商隐的作品除了藻丽精工外,对情感的执著和一些律句的组织结构都对词体有一定影响。而温庭筠的近体诗却与他的词风格迥异。 作为第一位着力写词的词人,温庭筠在词之体式的成立、词之取材的确定和词之意境的构成上均有奠基之功,使得词体从诗体中进一步分离出来。 韩偓的香奁诗在遣词造境上与词有相近之处,后世文人往往试图从中读出寄托之深意,而对温庭筠词的解读也有刻意深化的倾向。在小词创制之初,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否上升到了寄托的高度则尚可斟酌。 论文下编讨论五代时期的诗词关系及词体特征的确立。 五代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高下相差悬殊,这是由于创作环境的限制,诗词在言志和言情功用上不同的倾向和诗坛词场雅俗需求的不同造成的。 以韦庄词为代表的“花间别调”在内容和技法上都有向诗歌借鉴的痕迹,从

全文目录


绪论  11-18
上编 中唐部分  18-54
  第一章 中唐歌之“变”和体的关系  18-30
    第一节 诗歌气象诸要素之转变和词的关系  19-23
    第二节 诗坛分流造成的影响  23-25
    第三节 民间文艺与早期文人词的关系  25-30
  第二章 唱和对文人词兴起的影响  30-41
    第一节 初盛唐的唱和状况  30-32
    第二节 中唐唱和之盛及其对传统唱和的改变  32-36
    第三节 唱和与早期文人词的关系  36-41
  第三章 李贺诗歌和词的关系  41-48
    第一节 晚唐与后世文人对李贺诗歌接受角度的不同  41-44
    第二节 从《诗源辩体》的论述中看李贺诗与后世词作的关联  44-48
  第四章 中唐文人词之体式与风格与诗的关系  48-54
    第一节 中唐文人采用的词调及其体式  48-50
    第二节 中唐文人词的内容与风格  50-54
中编 晚唐部分  54-104
  第一章 晚唐诗风、士风与填词环境的形成  54-67
    第一节 晚唐诗坛创作的分野  54-57
    第二节 晚唐士风与填词环境的确立  57-61
    第三节 词人特质的确立  61-67
  第二章 从温李诗看词与近、古体诗关系  67-81
    第一节 温李一派的提出和“温不如李”论  67-69
    第二节 李商隐和温庭筠的古体诗与词的关系  69-76
    第三节 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近体诗和词的关系  76-81
  第三章 词作为歌筵酒席间的艳歌之体的成立——论温庭筠的开山之功  81-92
    第一节 词之体式的成立  81-84
    第二节 词之取材的确定  84-86
    第三节 词的意境之构成  86-92
  第四章 韩偓的香奁诗和温庭筠词的比兴寄托  92-104
    第一节 比兴之传统  92-95
    第二节 韩偓香奁诗的比兴寄托  95-100
    第三节 飞卿词的比兴寄托  100-104
下编 五代部分  104-151
  第一章 论五代时诗之鄙陋与词之可喜的原因  104-116
    第一节 动荡世局下诗词的创作环境  105-109
    第二节 言志与言情的不同趋向  109-111
    第三节 五代诗风之俗化与词风之趋雅  111-116
  第二章 花间别调与诗的关系  116-128
    第一节 花间别调的质性界定  116-118
    第二节 韦庄诗词比较  118-125
    第三节 《花间集》中的其他别调  125-128
  第三章 词之体式的进一步演化  128-140
    第一节 齐言与杂言  128-132
    第二节 词体本身的繁复化  132-137
    第三节 和五代词体相关的一些的其他现象  137-140
  第四章 从乐工伶人词到士大夫之词  140-151
    第一节 南唐诗坛清雅尚文的学人之风  140-143
    第二节 南唐词人对词境的拓展  143-149
    第二节 南唐词与诗的关系  149-151
结论  151-154
主要参考文献  154-158
后记  158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3.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4.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5. 基于Web的领域词典构建技术研究,TP391.1
  6. 基于停用词处理的汉语语音检索方法,TP391.1
  7.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8.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9.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10.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11.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12.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13.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14.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5. 洛丽塔服装风格原型分析及应用,TS941.2
  16. 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G471.2
  17.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18.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9.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20.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21.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