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周密研究

作 者: 刘静
导 师: 祝尚书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周密 宋元之际 遗民 笔记  诗歌 文学 历史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905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是宋元之交著名的文学家及文献学家。他博学多识,著作等身,在史学理论、史学撰述、文学批评、诗创作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过对这位作家的个案研究,既可以对其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及史学著述作一全面清理,对其地位和价值重新评估,凸显作家的独特魅力,同时,周密作为宋季遗民群体的杰出代表,也可借此研究作为窗口,透视整个遗民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创作状态,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群体的特征。 目前学术界周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词体创作领域,而涉及作家生平、思想及诗歌笔记的研究较为寥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全面考察了作家的生平履历、著述、交游、思想及诗、词、笔记三种不同体裁的创作与著述情况,尽可能真实细致地勾勒出这一作家的全貌,为后继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预期目标及研究方法作简要介绍,着重对学术界关于周密卒年的不同说法进行辨析,采纳了夏承焘先生定将作家卒年定为元大德二年(1298)的观点。 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考察周密的生平履历及著述。第一节对作家的世系作了考述。第二节对作家里籍及字号加以辨析。第三节将作家的一生分为少年随父宦游时期、中年游历时期、晚年著述时期三个不同阶段,较为全面地再现出作家的生平。第四节结合目录著作,对作家的著述情况作一分析辨正。 第二章有重点地考察周密的交游情况,将其友人分官宦、词人、诗人、学

全文目录


绪论  16-23
  一、论文的缘起  16-19
  二、论文的说明  19-23
第一章 周密的生平及著述  23-51
  第一节 周密世系与家世  23-32
    一、父族周氏  23-29
    二、母族章氏  29-30
    三、妻族杨氏  30-32
  第二节 周密里籍与字号  32-39
    一、周密里籍  32-35
    二、周密字号考  35-39
  第三节 周密生平履历考述  39-46
    一、青少年随父宦游时期  39-41
    二、中年游历时期  41-43
    三、晚年著述时期  43-46
  第四节 周密著述考  46-51
    一、夏承焘《草窗著述考》概述  46-47
    二、周密存书考补  47-48
    三、周密佚书考补  48-49
    四、周密存疑书考补正  49-51
第二章 周密的交游  51-72
  第一节 周密所交官宦  51-54
    一、马廷鸾  51-52
    二、王橚  52-53
    三、赵孟頫  53-54
  第二节 周密所交人  54-62
    一、杨缵  55-56
    二、张枢、张炎父子  56-57
    三、李彭老、李莱老兄弟  57-58
    四、陈允平  58-59
    五、施岳  59-60
    六、王沂孙  60-61
    七、王英孙  61
    八、其他词人  61-62
  第三节 周密所交诗人  62-65
    一、赵孟坚  62-63
    二、仇远、白珽  63-64
    三、李龏  64-65
  第四节 周密所交学者型作家  65-68
    一、陈振孙  65-66
    二、牟巘  66-67
    三、戴表元  67-68
  第五节 周密所交其他友人  68-72
第三章 周密的思想  72-104
  第一节 周密的哲学思想  72-81
    一、传统儒学思想  73-77
    二、周密与理学  77-81
  第二节 周密的史学思想  81-87
    一、史学之创作方法  82-83
    二、史家之疑史精神  83-84
    三、客观全面评定历史人物  84-86
    四、突破传统观念,勇于书写女性  86-87
  第三节 周密的文艺思想  87-95
    一、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  87-89
    二、动态客观的文学史思想  89-90
    三、批判贵理贱文之风  90-91
    四、文学创作论  91-92
    五、美学思想  92-95
  第四节 周密遗民情怀  95-104
    一、南宋遗民群体概况  95-96
    二、宋元之际文化的巨大反差  96-98
    三、周密的遗民情怀  98-102
    四、周密与其他宋遗民的积极互动  102-104
第四章 周密笔记研究(上)  104-141
  第一节 周密笔记与文献来源概述  104-119
    一、笔记文体源流概述  104-105
    二、周密笔记的著述背景  105-106
    三、周密笔记的著述目的  106-110
    四、周密笔记的文献来源  110-119
  第二节 周密史料性笔记考论  119-130
    一、作品简介  119-126
    二、内容及价值  126-130
  第三节 周密文艺性笔记考论  130-141
    一、作品简介  130-136
    二、内容及价值  136-141
第五章 周密笔记研究(下)  141-196
  第一节 周密笔记的史料价值  141-179
    一、重大史实  141-151
    二、人物  151-169
    三、民俗  169-171
    四、艺术  171-173
    五、文学  173-177
    六、神话传说  177-179
  第二节 周密笔记的文献价值及影响  179-192
    一、征引价值  179-188
    二、校勘价值  188-191
    三、辑轶价值  191
    四、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191-192
  第三节 周密笔记的订误与补遗  192-196
    一、订误  193-194
    二、补遗  194-196
第六章 周密词研究  196-225
  第一节 周密词集及词作研究  196-213
    一、词集版本及流传  196-199
    二、研究现状  199-201
    三、作品概述  201-202
    四、内容分析  202-208
    五、艺术风格  208-211
    六、评价  211-213
  第二节 《乐府补题》考述  213-216
    一、《乐府补题》概述  214
    二、《乐府补题》成书之意旨  214-215
    三、《乐府补题》的词学史意义  215-216
  第三节 《绝妙好词》研究  216-225
    一、《绝妙好词》的编纂背景  216-217
    二、《绝妙好词》版本及后人的笺注工作  217-220
    三、《绝妙好词》的内容  220
    四、《绝妙好词》的价值  220-222
    五、《绝妙好词》对后世的影响  222-225
第七章 周密诗歌研究  225-254
  第一节 周密诗歌概述  225-236
    一、诗集版本及流传  225-226
    二、《草窗韵语》的创作背景  226-227
    三、诗歌内容  227-236
    四、作品辑轶  236
  第二节 周密诗歌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236-242
    一、用词清新,意境优美  236-237
    二、体物细致,自抒性灵  237-238
    三、用典贴切,深化内容  238-239
    四、自出机纾,古题新意  239
    五、转益多师,风格多变  239-242
  第三节 周密的诗学观点  242-247
    一、强调警世讽谏的诗歌功用  242-243
    二、认同转益多师的诗学路线  243-244
    三、推崇自然妙合的诗歌意度  244-245
    四、重视时事对诗歌的影响  245-246
    五、赞同适当用典的创作方法  246-247
  第四节 周密诗歌的评价与定位问题  247-254
    一、周密诗歌非“晚唐体”辨  248-252
    二、周密诗风的评价  252-254
结语  254-257
参考文献  257-267
科研成果简介  267-268
声明  268-269
后记  269-270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270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5.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6.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8.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9.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10.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演变,G527
  1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2. 对《圣诞颂歌》的新历史主义解读,I561.074
  13.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14.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15. 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3.51
  16. 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意义研究,G80-05
  17. 从历史维度探析全人教育理念对体育发展的影响,G80-05
  18. 中国藏书票发展研究,G894
  19. 博物馆在新兴城市中定位的思考,G261
  20. 戴维·哈维空间转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探析,B089.1
  21. 东乡族伊斯兰教历史人物研究,B968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