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越界的自由
作 者: 李哲
导 师: 夏冬红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鲁迅 卡夫卡 互文性 戏拟 叙事策略
分类号: I0-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纵观中西方文学,文学经典的代代相传都影响着文学的流向。文本之间有迹可循、相互印证的关系可以清楚地显示这种经典的影响。在文学阅读和批评中,经常可以发现许多文本对作为经典存在的前文本进行了有趣的吸收、变形和转化,新的文学样式从而诞生。而且,某些与作家有着现实瓜葛的同时代文本也会以这种方式进入新的文本当中,构成文本语境的一部分。文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关系正是互文性理论所关注的重点。互文性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这种理论视角下,所有文本都与其他文本构成互文性关系,通过不断吸收、转化前文本形成新的文本。互文性批评致力于寻找文本与前文本之间吸收、演变的踪迹。本文从互文性理论视角出发,使用互文性批评方法,研究鲁迅《故事新编》、卡夫卡《海妖的沉默》《普罗米修斯》《波塞冬》文本与经典文本的互文性关系。鲁迅与卡夫卡都是二十世纪举足轻重的文学大师。《故事新编》取材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作者对古典神话故事加以重新组合、虚构,影射现实,具有强烈的荒诞意味。而卡夫卡小说《海妖的沉默》《普罗米修斯》《波塞冬》则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作者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神祗写就了现代人的“注解”,为古典神话重新设置了种种可能性,小说因而就富有了深刻的寓言意味。在本文所研究的文本中,“戏拟”是鲁迅与卡夫卡两位文学大师擅长使用的写作手法。两位作者都对作为经典文本的古典神话、史诗加以提炼、变形、夸张乃至重构,颠覆了原文本的秩序。在对古典神话、史诗的戏拟中,两位大师对原有文本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拆解与重构,建立了全新的小说叙事秩序。文章分析鲁迅与卡夫卡在戏拟写作中使用的叙事策略,现代作者刻意打破并重新组合了原有文本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将现代语言、现代元素融入古典神话传说的叙事构架,文本的时空维度呈现出模糊错乱的特征。在这些叙事策略下,本文所研究的互文性文本呈现出以下系列共同特征:运用戏拟手法,精心安排叙事策略,鲁迅与卡夫卡的小说文本都颠覆了神话、史诗固有的等级秩序,有意或无意间完成了对神话的现代祛魅,也极大拓展了文本内部的自由空间,赋予了小说无限的可能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8 绪论 8-10 第一章 互文性理论及批评方法简介 10-14 (一) 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流变 10-11 (二) 互文性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11-12 (三) 互文性批评方法简介 12-14 第二章 文本"变形记"——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互文性手法分析 14-26 (一) "戏拟"的概念与特征 15-16 (二) 旧事新编,新事旧编——鲁迅小说戏拟手法分析 16-20 (三) 荒诞张力的扩张——卡夫卡小说戏拟手法分析 20-26 第三章 叙事秩序的重建——互文性写作的叙事策略分析 26-33 (一) 时空形式的破解与重构 26-29 (二) 现代元素构成的戏拟拼图 29-31 (三) 时空维度的错乱模糊 31-33 第四章 小说与神话的角力场——鲁迅与卡夫卡小说文本互文性共同特征论 33-41 (一) 神话秩序的拆解颠覆 33-36 (二) 神话的"祛魅"之舞 36-38 (三) 趋向无限空间的文本自由 38-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4 谢辞 44-4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5
|
相似论文
-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 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 传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J905
- 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男性形象,I313.074
-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 探索与坚守,I207.42
- 论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G633.3
- 《微物之神》的多义性主题及叙事策略,I351.074
- 小说《局外人》的互文性研究,I712.074
- 论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中的叙事策略,I711.074
- 论托尼·莫里森小说叙事艺术,I712.074
- 互文视野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探索与实践,I207.22
- 鲁迅与萨特:二十世纪的两位伏尔泰,I106
- 英文公益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分析,H315
- 中国电视电影主流叙事研究,J905
- 《宠儿》的后现代叙事策略,I712.074
-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短篇小说中的哥特风格,I712.074
- 看待和表达世界的方式,I561.074
- 异曲同工 双璧竞辉,I106
- 戴维·洛奇小说互文性研究,I561.074
- 论新时期多重视野下鲁迅研究的演进,I210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的方法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