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

作 者: 杨玉成
导 师: 乔建中;乌兰杰;萧梅
学 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 业: 中国传统音乐
关键词: 胡尔奇 科尔沁 说唱音乐 口头 传统 变迁
分类号: J6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18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近代以来东蒙科尔沁地区所出现的说唱艺人——胡尔奇及其负载着的音乐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1) 胡尔奇及其音乐艺术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造成其兴盛衰微的原由和动力因素;(2) 科尔沁叙事系统的内在构成以及与民众观念、民俗生活之间的关系;(3) 胡尔奇表演——创作的本质及口头文本的基本属性;(4) 口头音乐的运作机制以及在口头表演中的应用;(5) 表演的意义、功能以及与语境之间的关系;(6) 胡尔奇与传统之间的关系;(7) 胡尔奇及其音乐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存在方式及变迁

全文目录


绪论  7-23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7-10
    一、几个相关名词的简介  7-8
    二、空间和时间的限定  8-9
    三、研究目的  9-10
  第二节 研究概况及资料来源  10-19
    一、搜集概况  11-13
    二、研究概况  13-19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9-23
第一章 近代历史语境中的胡尔奇及其说唱艺术  23-45
  第一节 科尔沁音乐文化区及其近代历史语境  23-30
    一、科尔沁音乐文化区  23-25
    二、科尔沁音乐文化的多元传统  25-28
    三、科尔沁说唱艺术产生的历史语境  28-30
  第二节 胡尔奇及近代科尔沁说唱艺术的兴起  30-38
    一、历代文献中的“胡尔奇”以及蒙古族说唱艺人  30-33
    二、胡尔奇的职业构成要素  33-37
    三、胡尔奇职业的出现  37-38
  第三节 胡尔奇及其音乐艺术的时空变迁  38-45
    一、流浪艺人与胡仁·乌力格尔的北渐  39-41
    二、汉族民间音乐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41-43
    三、文化传播与地方性重构  43-45
第二章 胡尔奇的叙述方式与民众观念  45-72
  第一节 近代科尔沁民间音乐艺术及其类型特征  45-49
    一、嬗变——再造型:蟒古思因·乌力格尔  45-47
    二、民族文化交融型:胡仁·乌力格尔  47
    三、新生——写实型:叙事民歌  47-48
    四、附着表演型:好来宝  48-49
  第二节 科尔沁民间说唱艺术的故事类型  49-55
    一、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的故事模式  49
    二、胡仁·乌力格尔的故事类型  49-51
    三、叙事民歌的故事类型  51-55
  第三节 说唱艺术作为历史的叙述方式  55-72
    一、蟒古思因·马力格尔:超验世界的想象史  56-58
    二、胡仁·乌力格尔:中原历史的构拟史  58-63
    三、叙事民歌——民众生活的演绎史  63-70
    四、三种类型之比较  70-72
第三章 胡尔奇的表演——创作及文本  72-111
  第一节 口头艺术的文本界定及胡尔奇的角色定位  72-78
    一、胡尔奇:口头音乐艺术的表演者和创作者  73-74
    二、“一般意义的歌”与“具体的歌”  74-75
    三、“一首曲调”和“这一首曲调”  75-78
  第二节 胡尔奇的“创作”技法  78-86
    一、程式及胡尔奇的“创作”手法  78-81
    二、主题与“艾”  81-85
    三、胡尔奇的故事建构模式  85-86
  第三节 曲调框架与曲调互文  86-99
    一、曲调框架  86-89
    二、曲调互文  89-99
  第四节 书写与口传  99-111
    一、“本子因·乌力格尔”与口头文本  99-104
    二、文本转换过程中的“艾”的纳入  104-109
    三、乐谱与口传音乐文本  109-111
第四章 胡尔奇的口头技艺:程式化传统句法与音乐形态  111-149
  第一节 唱词句式与音乐句式  111-116
    一、唱词结构与乐段结构  111-113
    二、平行式与音乐的结构逻辑  113-116
  第二节 步格、韵式与曲调形态  116-121
    一、步格、韵律与音乐的节拍、节奏  117-119
    二、韵式与唱腔形态  119-121
  第三节 曲调类型及其唱词诗行  121-134
    一、文体类型与曲调类型  121-122
    二、“艾”与唱词文体  122-129
    三、“索拉艾”与唱词文体  129-134
  第四节 乐器与唱腔  134-149
    一、伴奏与唱腔  135-142
    二、乐器与唱腔之间的相互规定  142-149
第五章 胡尔奇的演述行为及民间听赏  149-177
  第一节 民俗生活中的胡尔奇及其演述习俗  149-161
    一、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演述的仪式功能  149-151
    二、胡仁·乌力格尔演述的民俗功能  151-155
    三、好来宝演述的礼俗表达功能  155-158
    四、叙事民歌及其“作歌”习俗  158-160
    五、胡尔奇演述行为的三个层面  160-161
  第二节 表演行为与表演语境  161-170
    一、语境中的表演行为  161-162
    二、表演场域  162
    三、表演语言  162-164
    四、胡尔奇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164-170
  第三节 表演语境中的音乐审美表达  170-177
    一、说唱音乐审美表达的概括指向  170-171
    二、类型化的曲调:民间审美尺度  171-174
    三、审美指向的可塑性与形象性  174-177
第六章 胡尔奇的技艺传承及风格流派  177-202
  第一节 胡尔奇的知识与技艺的传承  177-186
    一、选择  177-179
    二、学艺  179-182
    三、从艺过程的三个阶段  182-186
  第二节 传统的多层构成与风格的多元性  186-192
    一、艺术关联的多层结构  186-190
    二、风格与认同  190-191
    三、共性与个性  191-192
  第三节 胡尔奇艺术流派及其风格描述  192-202
    一、风格区和流派的划分问题  192-193
    二、风格与流派的构成因素  193-194
    三、胡尔奇艺术风格区及其特征描述  194-202
第七章 胡尔奇的社会角色及生活变迁  202-225
  第一节 1947年以前:传统社会生活中的胡尔奇  203-209
    一、王府、寺院里的文化生活及胡尔奇  203-207
    二、乡民社会生活中的胡尔奇  207-209
  第二节 1947年以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转型中的胡尔奇  209-225
    一、1947——1965年:社会重构与角色转换  210-216
    二、1966——1976年:断裂与迷失  216-218
    三、1977年——至今:对再生的寻觅  218-225
结语  225-230
附录  230-244
参考书目  244-253
后记  253-256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4.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5.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6.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7.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8.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9.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10.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11.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12. 论家具中的折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S664.01
  13. 环境史视野下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研究,S274
  14. 人IVF周期中短时受精方法及其临床结果的研究,R714.8
  15.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16.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17.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G529
  18. 黑龙江省民族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19. 高校教师网络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G645.1
  20. “解放牛网”研究,G206
  21. 《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G239.29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