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作 者: 杨宏婧
导 师: 于春海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取象 思维方式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取象思维方式形成并发展于《易经》,是从古至今普遍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一种特殊传统思维方式。由于《易经》大约成书于殷周之际,因而取象思维方式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发掘、探索和整理这一思维方式,能更有利于全面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取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是有本质区别的。逻辑思维结论具唯一性与必然性,而取象思维结论则具多元性和或然性。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家塑造的人物形象以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目的,而取象思维则是通过具体物象,借助想象,达到推知事理的目的。灵感思维具有发明创造性,而取象思维则是建立在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具体事象感受基础上生发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易经》中,取象思维具体呈现为卦凭象明理、位依象表理和辞取象说理这三种方式。无论八卦还是六十四卦,它们都是通过取象、想象、比附推论这一过程向人们展示事理的,都是取象思维之产物。《易经》正是通过取象思维方式,以简单的符号和卦、位、辞为象,来比附推论出丰富多彩的事理,从而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受益匪浅,建树颇丰,晚唐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一位最杰出代表。在他诸多诗篇里,都可见到其通过取象思维方式,以所取之象,凭借想象与悟性,比附推论出许多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事理。使我们不但切身感受到其人生百味,触摸到了晚唐诗人的情仇世界,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笔者在仔细研读李商隐爱情诗、政治诗和咏怀诗的基础上,、根据爱情诗中取名诉情、取典言情、取物抒情;政治诗中取象警奸雄、取象抨宦官、取象讽昏君、取象颂贤人;咏怀诗中取物言志、取物叹世的特点,深入研究了取象思维方式在诗中的精彩体现。同时,笔者还从表现手法与审美两方面入手,去探究取象思维方式对李商隐诗艺术手法的影响,认为他在诗中活用象征和巧用比兴的逻辑基础都是取象思维方式。因取象思维方式本身具有多义性、歧义性的特点,从而增添了他诗意的朦胧美;因其仕途坎坷、生活凄楚、感情伤悲,故其赋予所取内容以独特意蕴,使其诗文颇具沉郁顿挫的悲慨美。为此,本文综合于春海教授对《易经》中取象思维方式研究成果及学术界对李商隐诗作研究成就,以《易经》中取象思维方式为切入点来探究李商隐诗作,从而彰显其对取象思维这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特殊思维方式的精彩传承。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3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
  1.2 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方法  12-13
第二章 取象思维方式概说  13-20
  2.1 取象思维方式  13-15
    2.1.1 取象思维的定义  13-14
    2.1.2 取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区别  14-15
  2.2 《易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15-20
    2.2.1 卦凭象明理  15-16
    2.2.2 位依象表理  16-17
    2.2.3 辞取象说理  17-20
第三章 取象思维方式在李商隐诗中的运用  20-47
  3.1 李商隐诗歌概况  20-21
  3.2 取象思维方式在爱情诗中的运用  21-30
    3.2.1 取名诉情  21-24
    3.2.2 取典言情  24-26
    3.2.3 取物抒情  26-30
  3.3 取象思维方式在政治诗中的运用  30-38
    3.3.1 取象警奸雄  30-32
    3.3.2 取象抨宦官  32-34
    3.3.3 取象讽昏君  34-37
    3.3.4 取象颂贤人  37-38
  3.4 取象思维方式在咏怀诗中的运用  38-47
    3.4.1 取象言志  38-41
    3.4.2 取象叹世  41-47
第四章 取象思维方式对李商隐诗艺术手法的影响  47-61
  4.1 表现手法方面  47-53
    4.1.1 活用象征意蕴深刻  47-50
    4.1.2 巧用比兴意味深长  50-53
  4.2 审美方面  53-61
    4.2.1 取象思维方式增添诗意朦胧美  53-57
    4.2.2 取象思维方式彰显诗文悲慨美  57-61
第五章 结语  61-64
参考文献  64-67
致谢  67-68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8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3. 藏汉思维方式与翻译研究,H214
  4. 初唐四杰的赋作研究,I207.22
  5. 在象征的废墟上,I207.25
  6. 论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G633.3
  7. 邹浩诗校注,I207.22
  8. 李怀民诗歌研究,I207.22
  9.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10. 中西思维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H315.9
  11. 《本草纲目》的象思维研究,R281.3
  12. 试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海子热”现象,I207.25
  13. 归来的陌生人,I207.25
  14.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15. 明末清初女性作家—顾若璞研究,I207.22
  16. 萧纲诗歌研究,I207.22
  17. 寻找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旅程中,I207.25
  18. 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I207.25
  19. 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I207.25
  20. 中国古典诗学的生命精神,I207.22
  21. 爱伦·坡作品现代性的分析,I7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