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

作 者: 张学辉
导 师: 蔡昉
学 校: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红利 养老保险 经济增长
分类号: F84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941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口红利理论是最近几年国外学者提出的研究非稳态人口转变过程对经济增长影响情况的人口经济学理论。 探索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是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家永远的研究方向和职业责任。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一般把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制度转变等因素当作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在解释国家之间贫富差距原因时将人口增长因素纳入了理论视野,预言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其人均 GDP 水平较低,并得到国际数据的经验支持。但是,已经开展的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人口稳态增长的假设,而这是与很多国家的人口转变现实不相符的。实际上,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原因,现代社会,尤其是二战以后多数国家的人口转变都是非稳态的过程。如果排除其他因素,从理论上讲,这种非稳态的人口转变过程本身就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幸运的是,近年来国外很多经济学家开展的实证研究为这个经济理论逻辑提供了经验支持,他们通常将这种人口非稳态转变过程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称之为“人口红利”。 中国的人口在建国以后也经历了一个非稳态的转变过程,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呈现持续时间短、变动幅度大、未富先老等特点,这种非稳态的转变过程是否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或者说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否也带来了 “人口红利”?这种“人口红利”能够持续到何时,能否延长“人口红利”的发生时间,怎样延长?面对来势汹涌的“银发浪潮”,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为老年人口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并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系列的问题组成了本研究的逻辑导线。 本文将“人口红利”进一步划分为“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其中,“第一人口红利”是指由于人口转变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提高和劳动供给增加所推动的经济增长;“第二人口红利”是指具有经济理性的经济主体为应对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期变化,将一生的收入和消费在生命周期内进行平滑以求取最大效用,在生产效率较高的壮年阶段,其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将明显高于其他阶段,由此反映出的在人口转变的特定阶段,由于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带来的国民储蓄率升高和资本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第一、二、三章,下篇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章在综合比较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口因素,并利用“人口红利”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进行剖析,揭示人口转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验证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第一人口红利”的存在性问题。 第二章主要是建立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生命周期储蓄模型。首先,对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其后对西方储蓄理论进行梳理,在储蓄理论中重点介绍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储蓄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引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抚养比变量来对生命周期储蓄模型进行扩展,从理论上论证人口转变过程中“第二人口红利”的存在,并依此作为下一章进行经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实证部分,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上一章导出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有关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人口年龄因素对总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对“第二人口红利”的存在性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运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两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两种制度模式的不同经济效应。结合人口转变情况,分析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选择对保持和延长“人口红利”的具体影响,并总结世界范围内养老保

全文目录


绪论  9-18
  一、问题的提出  9-12
  二、选题的意义  12-15
  三、研究方法  15
  四、概念说明  15-17
  五、逻辑结构  17-18
第一章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18-27
  一、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18-22
  二、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22-27
    ㈠人口因素是一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趋同条件  22-23
    ㈡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第一人口红利”因素  23-25
    ㈢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  25-27
第二章 人口年龄结构:对总储蓄率的一个解释  27-43
  一、储蓄与经济增长  27-31
    ㈠是高储蓄率推动了经济增长吗?  27-28
    ㈡世界银行的观点:经济增长决定储蓄率  28-29
    ㈢资本积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29
    ㈣储蓄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9-31
  二、关于储蓄的几种理论假说  31-40
  三、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生命周期储蓄函数  40-43
第三章 人口红利:基于中国储蓄数据的实证检验  43-56
  一、中国国民储蓄率与人口抚养比变化情况  43-46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6-48
  三、理论框架及模型设定  48-49
  四、数据说明及实证检验  49-51
  五、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红利”的消失  51-54
  六、创造有利于延长“人口红利”的制度环境  54-56
第四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和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  56-71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  56-59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9-65
    ㈠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  59-61
    ㈡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  61-63
    ㈢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  63-65
  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争论的焦点  65-66
  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国际实践  66-71
第五章 基金积累制是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71-87
  一、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  71-74
  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74-76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76-80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80-87
    ㈠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80-81
    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  81-83
    ㈢隐性负债的处理问题  83-87
第六章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金融市场发展  87-104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87-89
  二、养老保险与金融市场发展  89-92
  三、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  92-98
  四、养老基金的金融监管  98-100
  五、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100-104
第七章 研究结论以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04-109
  一、主要研究结论  104-106
  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06-109
参考文献  109-116
后记  116

相似论文

  1.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2. 兰州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金管理问题研究,F842.6
  3.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4. 中部地区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变化研究,F127
  5.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6.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F127;F224
  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F124
  8. 人力资本对青岛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127;F224
  9.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205;F127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11. 创业风险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F124;F224
  12. 江西城镇职工SPIF收支均衡及其区域发展水平研究,F842.6
  13. 对外贸易促进越南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133.3;F224
  14.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F842.6
  15. “新农保”参保缴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F842.6
  16.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G527;F127
  17. 基于低碳经济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205
  18. 广西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832.7;F127
  19. 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及对策研究,F224
  20. 进口贸易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F127;F752.6
  21.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752.68;F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保险 > 中国保险业 > 各种类型保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