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发现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诊断和药物防治研究

作 者: 罗建勋
导 师: 陈溥言;吕文顺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兽医
关键词: 牛的巴贝斯虫 传播 18S rRNA 发育形态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咪唑苯脲缓释注射液
分类号: S858.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2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牛巴贝斯虫病(Bovine babesiosis)是由媒介蜱传播的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多种病原体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的总称。本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常常引起发病动物死亡。本病在我国分布广、危害严重,常常给疫区的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尽管我国的研究人员已对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综合防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不能满足畜牧生产中巴贝斯虫病防治需要。本研究以牛的巴贝斯虫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我国已分离的牛巴贝斯虫病主要病原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在实验室内运用蜱传播试验对分离于我国新疆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媒介蜱及其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组织抹片方法对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在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体内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建立了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诊断方法,并对其在血清学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考察;研制了咪唑苯脲缓释注射剂,并通过实验室工作和田间试验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在我国新疆首次发现了一种由璃眼蜱传播的牛的巴贝斯虫,并对其形态学特性、媒介蜱及致病性进行了描述。当使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黄牛体表寄生的饱血、半饱血的小亚璃眼蜱之子代蜱进行环形泰勒虫病的传播试验时,意外的发现了一种牛的巴贝斯虫,试验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蜱的若虫可将该种巴贝斯虫传播给牛,而未发现幼虫(0/1)和成虫(0/2)传播该病原的证据。同时,对动物红细胞和小亚璃眼蜱血淋巴内的病原形态进行了描述,红细胞内病原的形态为多形性,可为空泡形、圆形、卵圆形、环形和成对梨籽形,有时在一个细胞內可存在2~6个裂殖子,单个虫体的量度为1.5~5.0μm×1.2~3.0μm,而成对卵圆形虫体为1.78μm×1.08μm,成对梨籽形虫体的大小为2.77μm×1.60μm;小亚璃眼蜱血淋巴内大裂殖子的大小为11.8~14.5μm×2.1~4.1μm;该病原对健康动物致病性较低,但通过染虫血液的转移可引起除脾动物发生典型的巴贝斯虫病症状。 二.采用蜱传播试验,研究了璃眼蜱蜱种、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对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为了确定小亚璃眼蜱、残缘璃眼蜱、麻点璃眼蜱、长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发现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诊断和药物防治研究角血蟀和微小牛蟀对在我国分离的牛的一种未命名的巴贝斯虫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而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上述蟀种,待发育至饥俄成虫时,将它们分别饲喂于用巴贝斯虫未定种感染的牛体上,收集虫血症期间饱血脱落的雌虫,待雌虫产卵并孵出幼虫后,用次代蟀进行经卵传播试验.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蟀雌虫感染后,其次代幼虫(2/4)、若虫(6/6)和成虫(3/8)均能传播该病原;残缘璃眼蟀和麻点璃眼蟀的雌虫获得感染后,其若虫(2/2)和成虫(2/2)阶段也可传播该巴贝斯虫,但幼虫(0/2)不能传播;长角血蟀和微小牛蟀均不能经卵传播该巴贝斯虫;用小亚璃眼蟀的幼虫和若虫在巴贝斯虫未定种感染的动物体上吸血后,再用它们所发育的若虫和成虫进行传播试验时,获得的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小亚璃眼蟀不能以阶段性传播的方式传播该病原。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实验室所分离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可被璃眼蟀属的多个蟀种经卵传播,但不能被长角血蟀(卵形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和微小牛蟀(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传播,也不能被璃眼蟀以阶段性传播方式传播,说明该病原属于巴贝斯虫,并且与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巴贝斯虫种类存在明显区别. 三.采用蟀传播试验调查了小亚璃眼蟀在梨形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通过在实验室内的人工饲养繁殖,将采自新疆野外的小亚璃眼蟀进行净化,获得清洁的媒介蟀,将其饥俄成虫饲喂于巴贝斯虫未定种感染的动物体表,收集饱血雌虫,并置于28℃、相对湿度80一90%条件下进行产卵孵化,所孵育出的幼虫、若虫被再次饲喂于环形泰勒虫感染的动物体表,观察感染有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小亚璃眼蟀的幼虫和若虫能否再次被环形泰勒虫感染,并通过传播试验调查小亚璃眼蟀对这两种梨形虫的传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巴贝斯虫未定种感染的小亚璃眼蟀可再次被环形泰勒虫感染,其若虫和成虫可在一次传播试验中将两种梨形虫一一环形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同时传播给实验动物,并且在潜伏期、染虫率等指标方面基本保持不变。 四.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在小亚璃眼蟀饱血雌虫体内的发育形态观察:通过实验室繁殖净化获得小亚璃眼蟀饥饿成虫,将其置于巴贝斯虫未定种感染的实验牛的体表吸血,收集饱血脱落的雌虫,并将其置于28℃、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进行孵育,每天取两只蟀在实体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分离蟀的血淋巴、中肠、卵巢(包括卵和输卵管)及唾液腺,制备组织涂片,经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后,观察巴贝斯虫未定种自蟀饱血脱落到产卵结束期间在蟀体内各器官的移行规律及发育形态.结果显示:巴贝斯虫未定种首先在蟀的肠道内发育,经一系列未知的变化后,在蟀饱血脱落5天内形 2摘要成运动体,随后,几乎同时可在肠道、血淋巴、唾液腺及卵巢内发现大裂殖体?

全文目录


摘要  5-14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4-61
  1. 巴贝斯虫的分类  14-16
  2. 牛的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  16-21
  3. 牛的巴贝斯虫的媒介蜱与传播方式  21-23
  4. 牛的巴贝斯虫在媒介蜱体内的发育  23-24
  5. 牛巴贝斯虫病的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24-27
  6. 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  27-29
  7. 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断  29-36
  8. 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治  36-61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61-126
  第一章 璃眼蜱传播的牛的一种巴贝斯虫在我国的发现及形态描述  61-68
  第二章 璃眼蜱蜱种、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对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的传播试验  68-77
  第三章 至少有两种牛梨形虫可被小亚璃眼蜱传播:一种为环形泰勒虫,另一种为巴贝斯虫未定种  77-83
  第四章 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在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体内的发育形态观察  83-92
  第五章 由血蜱属蜱种传播的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的比较  92-107
  第六章 建立于18S rRNA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牛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分子分类学研究  107-115
  第七章 间接血凝诊断方法的建立及部分省份双芽巴贝斯虫病血清学调查  115-121
  第八章 咪唑苯脲缓释注射剂的研制及双芽巴贝斯虫病的药物防治  121-126
结论  126-127
附件1 本研究所测定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  127-137
附件2 黄牛和水牛巴贝斯虫病主要病原的照片  137-139
致谢  139-14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40-145
作者简介  145-146

相似论文

  1.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2.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3.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4.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5.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8.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9.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0.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11. 鸡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及扩散机制,S858.31
  12. 病毒营销传播研究,G206
  13. 井冈山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现状研究,G206
  14. “解放牛网”研究,G206
  15. 我国11株H5N2亚型AIV的基因特征及对禽的致病性研究,S852.65
  16. 运动服装品牌传播手段选取策略的研究,G206
  17. 南京明城墙垂直墙体上维管植物多样性及传播机制研究,Q948.1
  18. 暗紫红毛菜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19. 天主教在吕梁的传播与影响,B977
  20. 传播学与数学的历史渊源研究,O11
  21. 基于中国休闲类SNS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F273.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