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俄语反义词研究

作 者: 苏祖梅
导 师: 李勤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反义词 反义现象 对立性 俄语 同根词 与逻辑 语言因素 语言与言语 深入细致的分析 连接词
分类号: H3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0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义词俄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反义词的界定一直未能达成共识,而这一问题又直接影响到反义词的划界、分类。因此,本论文对反义词重新作了界定,提出了作者个人的主张。 鉴于反义词与逻辑对立性关系非常密切,文中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逻辑的角度看,如果两个现象之间存在着一个属概念之内的极端大的区别,那么,这两个概念就是对立的。对立概念之间总是有第三个、中间的概念。而矛盾性种概念之间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有第三个、中间的概念。因此,对立性概念才是构成反义现象的逻辑基础。由于反义现象取决于人的对立性思维,所以它是逻辑学问题,又因为反义现象总是在具体语言体系中得到体现,所以它又是语言学问题。反义现象作为语言学问题,难免有与逻辑对立性不相吻合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反义词的划分与逻辑中的不相容概念的分类有着差异。 反义词的存在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对立实际,另一方面,也是受语言因素影响所致。比如在一定的条件下,同义词可以转化为反义词。制约反义词的语言因素还有某些对立性结构等。 众所周知,索绪尔提出了语言与言语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也把反义词区分为语言反义词与上下文反义词,语言反义词是绝对的,离开上下文也存在的,而上下文反义词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产物,脱离开一定的语境,它们就不再是反义词。毋庸置疑,口语中的反义词又有着自身的特点。 关于反义词的划界历来是不统一的,有的语言学家不同意把同根词列入反义词,认为反义词必须是不同根的词。还有的语言学家不承认对立词义是反义现象。本论文作者承认同根反义词,因为只承认非同根反义词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1964:c.146),与非同根反内容摘要义词一样,同根反义词也是反义现象的形式表达手段。至于词内对立,这是特殊的反义现象。因此我们在论文中把反义词按组成分为三类:非同根反义词、同根反义词和词内对立。文中详细描写了同根反义词的生成手段。同根反义词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1.前缀法;2.前缀一后缀法;3.复合词干法。其中,前缀法最常用,而前缀中最常见的当属He一,6es一。 我们在把词内对立看作是反义词的组成部分的同时,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另外我们还对如何辨别词内对立的不同意义提出了具体建议:1.靠句法形式判断;2.从语义方面判断;3,靠特殊词汇手段判断。这部分内容对实践课教学尤其有益。对立词义是专门的、有限的词汇层,它是历时现象,同时又是共时现象。 表面上看,反义词偶的两个成分似乎各个方面都是对称的,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反义词的语义、组成、构词能力、搭配、修辞和使用等,从对称性和不对称性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称性是相对的,而不对称性是绝对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反义词的语义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两个反义词的语义对称,那么它们的搭配、语体、使用等也就是对称的,如果语义不对称,那么情况则相反。 反义词的实践意义也不容忽视。本论文对反义词从构词、构成句子的同义结构、词义辨析和修辞等几个方面的用途作了描写,给予特别关注的是修辞功能。反义词是构成对偶的词汇手段,对偶在诗歌、小说中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语言学文献中一般将对偶分为对偶一1和对偶一2,可是关于二者的区别存在不同意见。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的区别是:对偶一1一般用于简单句或复合句的某个分句,多用连接词,突出表示人或事物的正反特征;对偶一2一般用于超句体或大于超句体的文章片段,且不大用连接词,起句际衔接的作用。

全文目录


前言  8-14
第一章 绪论  14-41
  1.1 反义词的界定  14-16
  1.2 对立性(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ость)  16-23
  1.3 反义词的划界  23-29
  1.4 影响对立的条件  29-32
  1.5 反义词与同义词的关系  32-33
  1.6 语言反义词和上下文反义词  33-38
  1.7 反义词的口语使用特点  38-41
第二章 反义词的构成分类  41-75
  2.1 非同根反义词  41-44
  2.2 同根反义词  44-64
    2.2.1 同根反义词的结构类型  48-61
    2.2.2 关于前缀He-  61-64
    2.2.3 关于前缀противо-,а-,де-,дез-,анти-,контр-  64
  2.3 对立词义  64-75
    2.3.1 影响对立词义的因素  66-69
    2.3.2 词内对立意义的区分  69-75
第三章 反义词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75-106
  3.1 对称性  75-87
    3.1.1 语义对称性  75-77
    3.1.2 词法范畴对称性  77-78
    3.1.3 构成对称性  78-81
    3.1.4 构词族有对称性  81-82
    3.1.5 搭配对称性  82-83
    3.1.6 使用对称性  83-86
    3.1.7 修辞色彩对称性  86-87
  3.2 不对称性  87-106
    3.2.1 语义不对称性  87-89
    3.2.2 构成形式不对称性  89-91
    3.2.3 构词能力不对称性  91-94
    3.2.4 搭配不对称性  94-102
    3.2.5 修辞色彩不对称性  102-103
    3.2.6 使用频率不对称性  103-106
第四章 反义词的用途  106-127
  4.1 生产新词  106-107
    4.1.1 构成复合反义词  106
    4.1.2 构成“镜像”反义词  106-107
  4.2 词义辨析  107-108
  4.3 补充词义  108-110
  4.4 同义转换的手段  110-111
  4.5 修辞功能  111-127
    4.5.1 对偶的本质  112
    4.5.2 对偶-1与对偶-2的区别  112-127
结束语  127-141
参考文献  141-155

相似论文

  1.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2.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3. 模糊制导律与导引品质的关系,TJ765
  4.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5. 基于Web的课堂教学视频分析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6. 试论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7. 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B812
  8. 奎因逻辑真理思想探析,B81
  9. 顺应论视角下时尚网络媒体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研究,G206
  10. 英汉翻译中逻辑问题的研究,B812
  11.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12. 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C912.82
  1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研究,G613.4
  14.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U492.8
  15. 基于分布式描述逻辑的本体模块化构建方法研究,TP391.1
  16. 基于逻辑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建模与分析,TP393.09
  17. 区间集的蕴涵构造研究,O159
  18. 俄语学习中时间词汇的认知研究,H35
  19. 面向俄罗斯学生的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研究,H195
  20.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八年级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测验研究,G633.6
  21. 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当代解读,B8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俄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