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

作 者: 李闻戈
导 师: 方俊明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特殊教育学
关键词: 工读学生 攻击性行为 社会认知特点
分类号: B8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74次
引 用: 1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读生是指那些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特殊学生,而攻击性行为在工读生中是一种比较突出的行为表现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且很少涉及到工读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与矫治目前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特殊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对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的研究能为有效地矫治工读生攻击性行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参照内隐社会认知和情绪的斯特鲁普(stroop)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和道奇(K.A Dodge)的攻击性行为的信息加工模式,对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系统探讨。研究内容涉及到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攻击性行为情绪状况、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攻击性行为环境线索发生变化后信息识别、攻击性行为问题解决、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后果的评估等几个方面,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方式提出干预的建议,以期今后能进一步探讨通过社会认知方式的干预来减少和改变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方式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论文第一部分是研究的背景与构想。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攻击性行为研究,特别是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对攻击性行为研究的概况,涉及到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本论文的整体构想。 论文第二部分是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由六个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组成。 研究1是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实验。实验借助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上研究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发现,工读生在攻击性行为的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征上和普通生相比都凸显出攻击性的倾向。 研究2是攻击性行为情绪状况的实验。借助情绪的斯特鲁普(stroop)效应的研究范式以对攻击性词汇和消极退缩性词汇的加工反应时为手段来探讨工读生 攻击性情绪状况的特点。结果发现,工读生和普通生相比,攻击性情绪和消极抑 郁性情绪表现都比较强烈。这两类情绪也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研究3是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研究。采用投射测验,通过集体开放式问卷 的形式来探讨工读生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特点。结果发现,工读生对意图不明 的伤害作敌意性归因和攻击性反应预测的倾向比普通生明显。工读生攻击性情绪 反应更冲动,而不顾后果。在事态发展过程中较为自私,更多的考虑对自己产生 的不利,较少考虑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 研究4是攻击性行为环境线索发生变化后信息识别的研究。通过访谈的方式 来比较两类学生在环境线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反应方式,结果发现,少部分工 读生缺乏精确“阅读”社会环境的能力。大部分工读生能敏感于环境线索的变化, 并对反应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反应比较冲动和单一化。调整的灵活性相对较 小。己有的经验和价值标准使他们在反应方式上和普通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5是攻击性行为问题解决的研究。通过对两类被试的访谈发现,工读生在社会冲突情景中表现出反应搜索简单、富有攻击性且缺乏必要的人际冲突解决 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提出的策略的数量,变通性和可行性都较普通生差。 研究6是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的评估的研究。通过调查 问卷的方式比较两类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和普通生相比,工读生对 自己通过攻击性行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估计过高,对其后果常常抱有乐观的期待。在这一点上男生常常比女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本研究基本上和道奇(D侧g(?)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的研究结论一致,证实了工读生在信息加工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信息的识别、对信息的解释和归因、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的选择和策略评估、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后果的评估等方面和普通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偏差。并且发现工读生和普通生相比对社会事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他们认为攻击性行为在社会矛盾冲突情境中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反应方式。他们对被攻击者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对攻击性行为的良心谴责也比较缺乏。这些社会认知上表现出的偏差都和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1
第一部分 研究的背景与构想  11-45
  1 攻击性行为研究的回顾  11-26
  2 工读生社会认知研究与攻击性行为  26-39
  3 工读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研究的意义及本论文整体构想  39-45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45-93
  1 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实验研究  45-55
  2 攻击性行为情绪状况的实验研究  55-62
  3 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研究  62-70
  4 攻击性行为环境线索发生变化后信息识别的研究  70-78
  5 攻击性行为问题解决的研究  78-86
  6 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后果评估的研究  86-93
第三部分 讨论、总结、反思与展望  93-112
  1 总讨论  93-110
  2 总结反思与展望  110-112
主要参考资料  112-118
附录  118-149
  附录一 攻击性行为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材料  118
  附录二 攻击性行为情绪状况的实验材料  118-119
  附录三 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研究材料  119-120
  附录四 攻击性行为环境线索发生变化后信息识别的研究材料  120-121
  附录五 攻击性行为问题解决的研究材料  121-122
  附录六 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评估的研究材料  122-125
  附录七 中国工读教育发展的回顾  125-131
  附录八 干预方案和内容  131-149
后记  149-150

相似论文

  1.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B842.1
  2. 转型时期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研究,C912.68
  3. 成都地区藏、汉高中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的比较研究,B844.2
  4. 工读学生人际冲突调适策略研究,G765
  5. 内隐自尊对攻击性线索注意加工偏向的影响,B842
  6.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中生攻击性行为研究,G631
  7. 父母冲突对子女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G78
  8. 心理行为训练对工读学生积极自我评价的影响研究,B844.2
  9. 工读学校学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B844.2
  10.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网络游戏成瘾、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R749.6
  11.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攻击行为的关系,B844.2
  12. 沙箱游戏疗法对攻击性儿童的鉴别与干预研究,B844.2
  13. 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B844.1
  14. 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G613.6
  15.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B844.2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G78
  17. 大鼠攻击性行为应激状态下快速力量训练效果的初步研究,G804.2
  18. 攻击性行为应激对快速力量训练大鼠骨骼肌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G804.2
  19. 情绪图片诱发青少年情感性失明的实验研究,B842.6
  20. 儿童攻击性行为特质信念及其对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B84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