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

作 者: 王琛
导 师: 余毅震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青少年 攻击性行为 外显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
分类号: B84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从外显和内隐认知两种角度探讨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分析青少年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鄂州市城乡四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1368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Q攻击问卷调查其外显攻击性程度。根据AQ问卷评分标准,选取得分超过98百分位以上即AQ总分≥94的32名学青少年作为高攻击倾向组。随机抽取AQ得分位于45~90分的38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攻击倾向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分别进行攻击图片再认实验、攻击人物偏好实验、攻击偏好组词实验,探讨两组被试在外显和内隐攻击性上的特点。结果1 1368名调查对象中,青少年攻击行为检出61人,检出率为4.40%,男女间有差异性显著(p<0.05)。全体青少年AQ问卷的得分水平为59.36? 17.23;男女被试者只在身体攻击因子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2.354,P<0.05),男生的身体攻击水平高于女生。年级与性别在身体攻击和愤怒上的影响的交互作用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2在攻击图片再认实验中,攻击倾向组对攻击者图片的再认成绩高于对照组,但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对被攻击者图片再认的成绩高于攻击倾向组,两组差异有极其显著的意义(P<0.0001)。对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图片再认的成绩的性别差异都没有显著的意义。(P>0.05)3在对攻击人物偏好实验中,攻击倾向组和对照组都表现出对攻击人物的偏好,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4在攻击组词偏好实验中,攻击倾向组与对照组在攻击性词上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男生的身体攻击词的的偏好分数大于女生,而女生的言语攻击词的偏好分数大于男生。结论1攻击倾向组和对照组在外显攻击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的外显攻击性明显高于后者,男女之间的外显攻击性有显著差异(P<0.05)。2在内隐社会认知实验中两组都表现出偏好攻击者,青少年在内隐社会认知下普遍具有攻击性。内隐攻击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3无论是青少年的外显还是内隐社会认知,在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性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密。4青少年的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是不同且相互独立的。

全文目录


一、中文摘要  5-7
二、英文摘要  7-9
三、正文  9-39
  1、前言  9-12
  2、对象与方法  12-17
  3、结果  17-30
  4、讨论  30-35
  5、结论  35-36
  6、参考文献  36-39
四、综述  39-51
  参考文献  48-51
五、附录 论文所用调查表  51-53
六、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2.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3.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4.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5.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6.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7.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8.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9.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0.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11. 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青少年体质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G826-4
  12.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G841
  13. 青少年性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G441
  14. 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G804.49
  15.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16.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B844.2
  17. 青少年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8.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G843
  19.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20. Buss-Perry攻击问卷在2757名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G645.5
  21. 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青少年PTSD的探讨研究,R749.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认知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