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控制权收益、代理冲突与内部人治理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转型期公司内部人控制与治理

作 者: 王铮
导 师: 张晖明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控制权收益 代理冲突 内部人控制 治理 转型经济
分类号: F27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728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詹森和麦克林(1976)将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金融理论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有关企业所有权结构的理论,由此引发了公司治理研究的学术热潮。在分散所有权结构下,代理冲突的实质是管理者激励与投资者保护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比较研究样本国家的扩大和进程的深入,人们发现现实世界与伯利和米恩斯的描述是不相符合的。LLSV(1999)对27个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所有权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即使是在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完全的两权分离只是一个概念和神化。 所以,从全球范围看,内部人控制所引发的代理冲突不是英美传统意义上公司经理和分散投资者间的利益相争,而是控股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矛盾的焦点自然就从经理层和分散投资者的冲突转化为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间的权衡取舍问题。如何理解不同的代理冲突及其相应的治理模式自然就成为本文选题的目的,笔者力图在一个逻辑一致的框架内对不同代理问题和治理模式的产生和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并把它运用到对转型期中国企业内部人控制和治理的研究中去。遵循这一研究路径: 第一章提出一个概念性的分析框架,并就此指明本文的学术兴趣和希望有所突破的方向。 第二章分析了大股东、董事会、控制权市场和激励报酬四种治理工具的作用机制和治理效果,并且在特定的所有权结构下比较了不同工具间的搭配机制和组合效率,并提出了治理模式的比较优势论。 第三章构建了所有权结构和代理冲突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推论表明,不同的代理冲突和治理模式都是行为人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理性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部人控制是一个实证而非规范的范畴。 第四章对中国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得出内部人控制是放权让利改革逻辑产物的结论,并通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理层收购和家族类控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指出内部人控制在中国演变和发展的三种模式。 第五章就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代理冲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但没有证据表明家族类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竞争性。在对红利代理成本说的实证检验中发现中国的经验和成熟国家有较明显的差异,即所有权结构和分红水平的正相关性。 第六章在对内部人治理工具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当前的司法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决定了董事会和控制权市场在内部人治理中的局限性。在一个可预期的阶段,所有权集中还是必要的,同时指出激励合约的作用和实施的局限性,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采取有所区别的激励措施。 本文的潜在创新点大概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建立了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尤其强调了股东价值在内部人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就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做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这在以往的研究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作为理所当然的出发点。 二是对内部人治理工具进行了较广泛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治理的比较优势论,并通过代理冲突的局部均衡模型来加以证实,即任何治理模式都是行为人在局限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也就是说,内部人控制不是一个贬义概念,而是一个实证范畴。 三是在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中较早引入了代理成本的计算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治理工具的适应性和相互间的替代互补机制。指出在可预见的阶段内,大股东激励和改善司法环境是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治理的可行政策选择。 因为时间、选题和学识所限,本文没有讨论法律制度的选择机理,也就是说为什么不可以移植更具竞争性的司法制度呢?同时在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中人为缩小了样本的选择数量和空间分布,降低了结论的说服力,这都是笔者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导论  12-28
  一、 研究背景  12-14
  二、 概念性框架  14-19
    1 、 分散的所有权结构  14-15
    2 、 代理问题和合约  15
    3 、 不完全合约与治理  15
    4 、 股东价值和信托责任  15-18
    5 、 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  18-19
  三、 内部人、内部人控制控制权收益  19-23
    1 、 内部人的内涵和外延  19-20
    2 、 控制权收益及其实现形式  20-23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23-28
    1 、 研究方法  23-24
    2 、 结构安排  24-25
    3 、 可能的创新点  25-28
第二章 内部人治理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28-50
  一、 大股东  28-32
    1 、 大股东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28-29
    2 、 大股东的作用  29-30
    3 、 大股东控制权的实现途径  30-31
    4 、 大股东的代价  31-32
  二、 董事会  32-35
    1 、 董事会的起源:一种内生性的组织安排  32-33
    2 、 董事会的构成、规模与企业行为和绩效  33-34
    3 、 董事会的独立性  34-35
  三、 敌意接管和控制权市场  35-39
    1 、 接管事前有效性的条件  35
    2 、 敌意接管的策略选择  35-36
    3 、 敌意接管和经济绩效  36-37
    4 、 所有权结构和敌意接管  37-38
    5 、 敌意接管的国际比较  38-39
  四、 经理报酬激励  39-41
    1 、 激励性合约的理论基础  39-40
    2 、 激励性合约的效率  40-41
    3 、 所有权结构和经理报酬  41
  五、 治理工具的互动组合:比较优势的视角  41-50
    1 、 比较优势和治理工具选择:治理模式的思考  41-42
    2 、 治理工具的适应性选择:美国LBO兴起和衰退的考察  42-46
    3 、 从所有权结构看内部人治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46-50
第三章 所有权结构与代理冲突--基于控制权收益的一般分析框架  50-78
  一、 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  50-54
    1 、 代理成本观:经济决定论  50-52
    2 、 自发演进观:制度决定论  52-54
  二、 所有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的内生理论模型  54-64
    1 、 问题的提出  54
    2 、 模型构建  54-57
    3 、 理论推论与经济涵义  57-64
  三、 投资者保护、所有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的实证研究  64-72
    1 、 法律和投资者保护  64-68
    2 、 法律和所有权结构  68-70
    3 、 法律和控制权收益  70-72
  四、 政府监管:捷克和波兰的转型经验  72-78
    1 、 渠道行为和内部人控制:捷克的困境  72-73
    2 、 书面法律和司法环境:捷克和波兰  73
    3 、 监管与控制内部人控制  73-78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78-104
  一、 “单位”到现代企业制度--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  78-82
    1 、 国有企业的形成:背景、逻辑及其治理  78-79
    2 、 放权让利与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抉择  79-81
    3 、 公司制: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回应  81-82
  二、 国有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内部人控制的演变分析之一  82-91
    1 、 股权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82-85
    2 、 股权结构的成因  85-87
    3 、 代理冲突的表现形式  87-91
  三、 员工和管理层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演变分析之二  91-95
    1 、 小企业到上市公司:员工和管理层控制的产生和演变  91-93
    2 、 如何控制内部人:管理者收购的缺陷性分析  93-95
  四、 家族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内部人控制的演变分析之三  95-104
    1 、 家族类上市公司的产生和现状  95-97
    2 、 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模式  97-99
    3 、 家族控制的代理成本  99-104
第五章 股权结构、内部人控制和代理冲突--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104-122
  一、 股权集中度、代理成本与控制权收益  104-109
    1 、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  104-105
    2 、 股权集中度和代理成本  105-107
    3 、 股权集中度与控制权收益  107-109
  二、 股权构成、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  109-114
    1 、 股权构成与经济绩效  109-111
    2 、 国有和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11-114
  三、 内部人控制的“另类”表现:从股权分割看公司红利分配  114-122
    1 、 红利的代理成本观  114-115
    2 、 股权分割和红利政策:控制权收益的“另类”实现机制  115-118
    3 、 大股东身份和红利分配  118-122
第六章 中国转型期内部人治理的政策选择  122-147
  一、 股权的集中性--治理对策之一  122-127
    1 、 逐步兴起的所有者:转型经济的经验  122-123
    2 、 所有者兴起的原因分析  123-124
    3 、 投资者保护与政府监管  124-127
  二、 股权的民营性--治理对策之二  127-133
    1 、 从司法独立看股权的民营化  127-129
    2 、 民营化的途径:“国退民进”  129-131
    3 、 “国退民进”和投资者保护的权衡取舍  131-133
  三、 股权的激励性--治理对策之三  133-139
    1 、 问题的提出  133
    2 、 经理行为选择:市场和组织的双重激励假说  133-135
    3 、 股权激励的现状  135-137
    4 、 股权激励的缺陷分析  137-139
  四、 董事会独立性研究  139-142
    1 、 所有权和控制  139-140
    2 、 独立董事  140-142
  五、 结语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61
后记  161-162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4.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5.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6.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7.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8. 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G206
  9.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10.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11.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12.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机制研究,S157
  13.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4.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15.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防灾减灾组织研究,X43
  16. WEO:全球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研究,X321
  17. 网络参与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630
  18.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新社会组织研究,D632.9
  19.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中基层政府能力的提升,D630
  20. 推动我国阳光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D630
  21. 基层治理中的民主机制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