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

作 者: 赵会可
导 师: 金林祥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
关键词: 共和国 教育财政制度 高等教育经费 教育支出 农村教育经费 教育投入 财政思想 农村义务教育 管理体制 教育机会不均等
分类号: G46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072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正如这句俗语所说,教育经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财政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既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兼顾社会的需要与现实的可能,为开展公共教育事业而提供必要经费,并将其合理配置于公共教育部门的一系列经济和财务活动。它肩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从社会财富中划出多大的份额拨付给教育,既保证教育部门能获得充足的经费,又不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教育部门内,如何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优化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资源配置,保证教育服务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如何优化教育资源,以保证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适龄儿童都能够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实现教育经费负担上的公正性,研究在何种程度上要求受益者负担教育成本,在何种程度上要求全体公民负担教育费用。由此看来,教育财政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五十多年来共和国教育财政状况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财政进行历史反思的结果,是人们无以对当今的教育财政改革实践提供借镜。教育经费紧缺、教育结构不协调、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支出负担不公平就是这种历史反思缺位造成的后果表现。本文主要从教育史的角度,借鉴财政学的方法、理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投入、使用与管理,注重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分配行为的宏观描述,融通教育财政制度史与教育财政思想史,兼顾教育经济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探讨社会成员特别是领袖人物对于教育投入的复杂心态,揭示教育财政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努力对中国未来的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做一前瞻。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序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选题的缘由,介绍教育财政史方面的先期研究成果,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所用的方法与存在的困难。 第一章“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主要从教育行政体制、财政体制的角度,在制度层面描述建国五十多年来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变迁,并试图揭示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所经历的三次重要变革,都是与具体的国家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制度分不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经历了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过程,教育投入经历了从多元到一元,再由一元到多元的过程,教育财政中的事权与财权的结合度越来越大。 第二章“教育支出的量化分析”,主要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五十多年来的 全国教育经费,从多个侧面进行研究。教育支出的绝对数值一直在提高,财政性 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稍有提升;生均教育支 出上升很快,人均教育支出在改革开放后直线飘升。这些都表明,中国政府和所 有公民在增加教育投入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如 果把我国的教育投入水平放到世界参照系中,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就会发现以 上几项指标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 教育经费的内部分配方面,中国还存在高等教育经费权重过大、普通教育经费相 对权重小的问题。 第三章“教育财政思想演变”,主要川文本解读和个案分析的方法,结合具 体的历史环境,分析国家领导人的教育财政思想。在教育财政制度背后的、对教 育财政制度发生影响的更为关键的因素,却是全体社会公民,尤其是共和国最高 领导人、最高教育行政领导人对教育费用支出的看法。也就是说,他们如何看待 教育投入,把教育支出如何定性、放在什么位置,如何看待教育资助的公平与效 益等问题,对于确定什么样的教育财政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建国以来的教育 财政思想,经历了“先经济后教育”、“象抓经济那样抓教育”和“教育要先行” 三个阶段,教育的地位被提得越来越高。教育支出由最初的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消 费”,逐步转变为是一种“投资”。教育地位和教育财政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人们 对教育作用、意义的普遍认同。 第四章“农村教育经费问题研究”,主要运用机会公平、费用负担公平的财 政学原则,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分担进行分析。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 的原因,农村教育质量低,农民教育支出负担重,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己经 影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不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 因,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分担体制的不合理。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公 共财政框架下,重新构建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新体制。 本文还有一些尚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由于教育财政统

全文目录


序论  8-14
  一、 研究设想  8-9
  二、 先期研究成果  9-10
  三、 研究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的困难  10-14
第一章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  14-34
  第一节 “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的体制  14-20
  第二节 “条块结合、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20-27
  第三节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管理体制  27-31
  第四节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31-34
第二章 教育支出的量化分析  34-75
  第一节 教育支出的外部指标  35-47
  第二节 教育支出的相对指标  47-57
  第三节 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  57-64
  第四节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分析  64-71
  第五节 搞好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  71-75
第三章 教育财政思想的演变  75-116
  第一节 “先经济后教育”的教育财政思想  75-89
  第二节 “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教育财政思想的转变  89-98
  第三节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  98-104
  第四节 解决教育支出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104-116
第四章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问题  116-136
  第一节 农村教育的艰难发展  116-121
  第二节 农村教育中的公平问题  121-127
  第三节 重建公共财政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127-136
附录1 教育财政大事记:  136-140
附录2 参考文献  140-146
附录3 文内图表目录  146-147
后记  147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3.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4.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5.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7.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8.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9. 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支出关系研究,G649.2
  10.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探析,G522.3
  11. 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中外比较研究,P96
  12. 长春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13. 我国边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631.46
  14. 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变迁研究,G525.1
  15. 延长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F426.22
  16. 沈阳市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研究,G526
  17. 青岛地区工程项目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研究,F284
  18. 我国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918.9
  19. 连云港市内河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研究,F552
  20.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630
  21. 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宁波,F552.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行政 > 教育财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