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补益脾胃法对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PKC活性与bc1-2和bax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 者: 王淑娟
导 师: 李德新
学 校: 辽宁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脾虚证 大鼠模型 蛋白激酶C 基因蛋白表达 海马超微结构
分类号: R256.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衰老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腑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科学要为健康老龄化服务,防止早衰,延缓衰老,延长人类寿命,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当代世界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抗衰老研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于中医药学的优势领域。本项研究,根据中医学关于衰老的脏腑衰竭说,从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胃为养生之本立论,在李德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观察了补益脾胃法(包括健脾益气法、温运脾阳法、滋补脾阴法)对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PKC活性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根据中医学的病因发病学理论,本项研究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和药物损伤等综合因素,成功地建立了脾气虚、脾阳虚和脾阴虚三种证候老龄大鼠模型,分别应用导师李德新教授拟定的健脾益气、温运脾阳和滋补脾阴方药灌胃治疗两个月,以改良的Takai法检测其海马组织的PKC活性,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其海马组织中PKCα、β1、γ亚型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了脾阳虚证大鼠海马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脾阴虚证大鼠海马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 1.补益脾胃方药具有调控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活性的作用。 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PKC活性的变化: 海马神经元细胞膜PKC活性:与青年正常对照组相比,老龄大鼠及青年各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PKC活性不同程度升高,但老龄各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青年各模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以脾阳虚证组升高最为明显。老龄各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PKC活性升高幅度较青年组小。 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活性明显降低,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阴虚证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老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活性明显高于青年组;老龄各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活性下降幅度较青年组大。 补益脾胃方药可以降低各脾虚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PKC的活性,其中对脾气虚证大鼠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老龄组与青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老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青年组:但年龄因素对治疗效果无影响。 补益脾胃方药可以提高各脾虚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活性,老龄组与青年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老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活性明显高于青年组,但年龄因素对治疗效果无影响。说明在调控海马神经元PKC活性方面,补益脾胃方药对老龄大鼠的疗效与青年组一致。 2.补益脾胃方药具有调控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亚型表达的作用 在所检测的PKCα、β1、γ三个亚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与细胞浆均以α亚型表达最明显,但各证候模型大鼠、治疗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无明显差异。 各组PKCβ1、γ亚型的变化与PKC活性的变化基本一致,老龄及青年各证候脾虚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PKCβ1、γ亚型表达均增强,老龄及青年补益脾胃方药治疗大鼠β1、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Y亚型表达减弱。 老龄及青年各证候脾虚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浆PKC e;、Y亚型表达减弱,而补益脾 胃方药治疗大鼠p;亚型表达增强;Y亚型除脾阴虚治疗老龄大鼠与模型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外,脾气虚、脾阳虚治疗老龄大鼠Y亚型表达增强。但青年各模型大鼠与治疗大鼠之间无 明显差异。 3.温补脾阳方药具有调节脾阳虚大鼠海马神经元bclZ及bax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 与青年正常组大鼠比较,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be1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的表达明 显增强;老龄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表现更为明显,几乎未检测到bC12蛋白的阳性表达。 青年脾阳虚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仇 12蛋白表达减弱,而 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青 年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青年脾阳虚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clZ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弱;与正 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性差异。老龄脾阳虚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仇-2蛋白表达有所增强, bax蛋白表达减弱,但无统计学意义。 4.滋补脾阴方药具有改善脾阴虚证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作用 老龄脾阴虚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一些细胞核浓缩呈斑点状荧光, 有些在核周边呈环状或颗粒状荧光浓聚,细胞膜呈泡状改变。老龄脾阴虚治疗组大鼠变化不 明显。 青年脾阴虚证大鼠海马神经元胞体内细胞器形态不规则,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峭断裂 和空泡样改变;细胞核出现核膜内稻断裂:个别细胞还可见到内含条纹状结构的溶酶体。青 年脾阴虚治疗组大鼠虽可见到核膜内招及线粒体肿胀现象,但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全文目录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3-4
英文摘要  4-9
中文摘要  9-11
前言  11-12
材料与方法  12-17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2.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12-15
  3. 治疗用药物  15-16
  4. 标本的制备  16-17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7-20
  1. 体重、肛温的测定  17
  2. 蛋白激酶C活性的测定  17-18
  3. 蛋白激酶C亚型的检测  18
  4. 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检测  18-19
  5. 脾阴虚证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观察  19
  6. 统计方法  19-20
结果与分析  20-36
  1. 补益脾胃法对脾虚老龄大鼠体重、肛温的影响  20-24
  2. 补益脾胃法对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PKC活性的影响  24-30
  3. 补益脾胃法对脾虚老龄大鼠PKC亚型的影响  30-34
  4. 温运脾阳法对脾阳虚老龄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34-35
  5. 滋补脾阴法对脾阴虚老龄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35-36
讨论  36-45
  1. 中医学对衰老机理的认识  36-37
  2. 补益脾胃法延缓衰老的理论依据  37-38
  3. 现代医学对衰老机理的认识  38-39
  4. 海马神经元PKC活性及亚型的变化与脾虚衰老的关系  39-42
  5. 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与脾虚衰老的关系  42-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综述  50-57
个人简历  57-58
附图  58-60

相似论文

  1.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2. 转小麦类蛋白激酶基因TA50-10烟草及其抗病性分析,S572
  3.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4.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大鼠肝脏内脂素的表达及其对肝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的作用,R587.1
  5. 窖蛋白-1在波动性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R587.1
  6. 高糖损伤内皮细胞及其与SelS和蛋白激酶C的关系,R587.1
  7. AMPK通路对急性光损伤模型中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R779.1
  8. p38MAPK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5的影响,R765.21
  9. 丙泊酚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机制,R614
  10. EGFR及下游信号分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1
  11. RKIP和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12.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R749.16
  13. 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PUF1功能验证,S435.121
  14. SCP-88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蛋白,R692.9
  15. 新型大环结构的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96
  16. 血链球菌和/或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R781.4
  17. SB202190对KA诱导的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742.1
  18. HLA-G低表达通过MAPK信号通路影响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R714.2
  19.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Mst3b的表达及意义,R651.2
  20.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R587.1
  21. 缺氧大鼠心肌AMPK磷酸化和糖原含量的改变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R59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脏腑病证 > 脾胃系病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