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吴澄理学思想研究

作 者: 孙美贞
导 师: 徐远和
学 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理学思想 元代理学 吴澄 中国古代哲学 宋代理学 朱子学 经学思想 学术与政治 陆九渊 中华传统文化
分类号: B2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4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创始于两宋的理学,是古代中国汉族文化的表征。所谓理学,又称性理学,乃是东方所特有的哲学的人学。性理学从创立伊始,即以“人”作为中心议题,围绕“人”而展开哲学的人学。周敦颐的“太极”、“人极”说,开启了这种哲学的人学的序幕。经过张载、二程,直至朱熹,从“性即理”的致思路线,以理本论的“理学”体系,将中国古代哲学的人学推上了新的高峰。而自宋迄明,陆九渊、王守仁,则从“心即理”的致思路线,以心本论的“心学”体系,将中国古代哲学的人学推上了又一个新的高峰。吴澄这位生活于蒙元社会而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的理学家和经学家,则宗朱兼陆,创立了元代理学中的一大流派。 吴澄与许衡同为元代理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有“南吴北许”之称。如果说,以许衡为代表的学派代表了元代理学的正宗,那么,以吴澄为代表的学派无疑是元代理学的别支。然而,元代理学虽以许衡所代表的程朱理学为中心,而其学术发展方向却更多地依赖于兼综朱陆的吴澄。 本文除绪论、结论外,共有七章。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吴澄的生平及社会和学术背景,第二部分探讨吴澄思想的渊源,第三部分阐发吴澄的理学思想,第四部分论述吴澄理学思想的影响。 对于吴澄理学思想的探讨,大别为道统论、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和经学思想。 作为汉族学者,吴澄在蒙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致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情况下,突出道统问题,强调“贞下起元”,可以说是学术与政治的要求使然。 作为理学家,吴澄的学术根柢固是朱子学,但他绝无狭隘的门户之见,能够自觉地兼综陆九渊心学之长,所以,其学说中含有一定的心学成分。正是这种心学成分,成为元代理学中的“变量”,从体系内部促使理学向前发展,对明代心学起了直接孕育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元代理学乃是宋代理学向明代理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作为经学家,吴澄志在接续朱子,站在理学的立场上,以己意疏解五经,阐发义理,属于理学经学。其经学成就显著,且有“通经致用”的倾向。 吴澄的兼综朱陆的学术取向以及理学经学思想,代表了元代理学的发展方向,不仅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朝鲜的性理学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丽末鲜初朱子学传播期,以权近理学为中心,受吴澄的影响,在朝鲜性理学中注入了心学的因素,并最终影响到韩国性理学的致思路线,使作为朝鲜性理学正宗的朱子学更多地染上了“心学”的色彩。 总之,元代理学虽然是直承宋代理学,但并不只是单纯的继承,它还补充了宋代理学的某些不足,为理学在明代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向海外传播,提示了合乎逻辑的方向。其中,吴澄的作用不可忽视。

全文目录


绪论  8-10
第一章 吴澄与元代社会  10-25
  第一节 元代社会与学术风气  10-19
  第二节 吴澄的生平及著作  19-25
    一 志“圣人之学”  19-21
    二 入元之后的活动  21-25
第二章 吴澄理学思想的渊源  25-52
  第一节 诸家影响  25-40
    一 吴澄与邵雍  25-26
    二 吴澄与周敦颐  26-28
    三 吴澄与二程  28-30
    四 吴澄与朱熹  30-38
    五 吴澄与陆九渊  38-40
  第二节 宗朱兼陆的学术倾向  40-52
    一 吴澄与朱陆异同  40-49
    二 吴澄的道统观  49-52
第三章 吴澄理学-经学观  52-61
  第一节 吴澄与理学经学  52-57
  第二节 吴澄的经学观  57-61
第四章 吴澄理学-本体论  61-76
  第一节 太极思想  61-65
  第二节 理气思想  65-69
  第三节 变易思想  69-72
  第四节 象数思想  72-76
第五章 吴澄理学-心性论  76-85
  第一节 性论  76-80
  第二节 心论  80-85
第六章 吴澄理学-工夫论  85-95
  第一节 敬与诚  85-90
  第二节 知与行  90-91
  第三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  91-95
第七章 吴澄理学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95-108
  第一节 性理学的传入  95-96
  第二节 权近的理学思想  96-108
    一 本体论  97-98
    二 心性论  98-101
    三 修养论  101-102
    四 经学观  102-108
结论  108-110
参考书目  110-114

相似论文

  1. 闽、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研究,G122
  2. 论中华典籍翻译的策略选择,H059
  3. 基于产品与工艺创新的企业创新文化研究,F270
  4. 《诗经》四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H315.9
  5. 中国中产阶级形成与发展研究,D663
  6.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G122
  7. 陆九渊“心”范畴研究,B244.8
  8. 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B244
  9. 陆九渊书信编年研究,B244.8
  10. 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B244.8
  11. 试析朱熹陆九渊工夫论及其异同,B244.7
  12. 顾起元及其诗文研究,I206.2
  13. 四库馆臣研究,K249.3
  1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胡适思想批判研究,B26
  15. 学术与政治,D092
  16. 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K092
  17. 孙甫研究,K092
  18. 蔡邕经学思想与文学研究,I207.22
  19. 刘向《列女传》研究,I206.2
  20. 钱大昕经学成就及其思想研究,I206.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