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胡适思想批判研究

作 者: 周家华
导 师: 张书学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关键词: 胡适 思想批判 学术问题 政治运动
分类号: B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界发动了三次较大的思想批判运动: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4年10月开始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适思想的批判;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和由此形成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这三次批判运动都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政治环境的要求出发进行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进行的一系列批判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在新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1954年10月开始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是建国后党在思想文化界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批判运动。这场运动由李希凡、蓝翎对“新红学派”代表人物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观点进行批评挑起,毛泽东发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直接指导。此后不久,批判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矛头直指胡适,胡适思想批判运动随之展开。围绕胡适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历史观点、文学思想、《中国哲学史》观点、《中国文学史》观点、考据学在历史和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红楼梦》的人民性和艺术成就、《红楼梦》研究等九项内容进行批判。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批判运动,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当时及后来的政治氛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学者逐步介入这些思想批判研究,有关论文及专著陆续面世。涉及或者专门研究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文章、专著也随之出现。它们从批判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和阐述,也对胡适及其思想进行了较多的评价,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对这场运动的评价至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有鉴于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试图从前人研究的高度出发,回顾历史,条分缕析,着重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对胡适思想的批判进行较系统地研究,力求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场运动,既要考虑到建国初期树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导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具体分析一些旧中国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同时还要分析胡适思想在这一时期被批判的历史必然性。时光荏苒,半个世纪已悄然而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凭借历史的眼光和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试图从真正学术的角度对它进行历史性的重温,以便发现被厚重的尘埃掩盖着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引言  12-19
  0.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3
  0.2 研究意义  13-14
  0.3 学术史回顾  14-17
  0.4 研究的构想、创新及困难  17-19
第一章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历史缘起  19-24
  1.1 建国前对胡适的批判  19-20
  1.2 建国初期对胡适的批判  20-22
  1.3 五十年代中期胡适思想大批判  22-24
第二章 胡适思想批判的原因分析  24-31
  2.1 与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的实用主义思想  24-25
  2.2 与主流思潮不相融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  25-26
  2.3 胡适的亲帝尤其是亲美思想  26-27
  2.4 胡适的亲蒋反共反苏思想  27-28
  2.5 普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最大障碍—“胡适思想”的统治地位  28-29
  2.6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统一的必然要求  29-31
第三章 胡适思想批判内容  31-40
  3.1 胡适的哲学思想批判  32-33
  3.2 胡适的政治思想批判  33-34
  3.3 胡适的历史观点批判  34-36
  3.4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观点批判  36-37
  3.5 在文学领域的批判  37-38
  3.6 《红楼梦》人民性艺术及《红楼梦》研究著作的批判  38-40
第四章 对胡适思想批判的评介  40-47
  4.1 对胡适思想进行批判,抓住批判资产阶级唯心派的重点  40-42
  4.2 对胡适思想的批判,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界的指导地位扫清了障碍  42-43
  4.3 对胡适思想的批判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43-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3
后记  53-54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4

相似论文

  1.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2. 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研究,K263
  3. 胡适报刊宣传活动与其新闻传播学说研究,I206.6
  4. 《努力周报》时评专栏研究,K261
  5. 胡适翻译思想研究,H059
  6.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I206.6
  7. 胡适人权与民主理论研究,D909.2
  8. 上世纪50-60年代贫下中农协会的兴衰,D422.9
  9. 胡适实验主义与其宪政思想及实践关系的研究,D092
  10. 胡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研究,G219.29
  11. 略论欧战后中国的文化自觉,K261
  12. 但丁《论俗语》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比较研究,I206.6
  13. 从改写理论角度解读胡适的翻译,I046
  14. 独立与诱惑——《独立评论》时期的胡适自由主义思想解读,D09
  15. 批判性的建构:胡适的儒学观,B26
  16. 伟大的未完成,K261
  17. 胡适儒学观研究,B26
  18. 论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的批判性,J70-4
  19. 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I206.6
  20. 文学革命之胡适叙事,I206.6
  21. “文革”期间大众政治心理研究,D65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