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植物防卫反应过程中核黄素信号调节的遗传与转录组分析

作 者: 张书建
导 师: 董汉松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核黄素 引发 防卫反应 基因表达谱 氧化还原平衡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分类号: S43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7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核黄素可通过生物合成、代谢与功能途径的多个环节,尤其是黄素介导的氧化还原作用,影响植物防卫和生长发育。核黄素是一种新的植物抗病激发子,外源施用核黄素能够诱导植物对多种病害的抗性,启动不同于其它已知的抗病信号通路,其机制仍不清楚。转中华鳖核黄素受体蛋白基因拟南芥体內含有高于野生型水平的核黄素,而且转基因植物也表现增强的抗病反应,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博士学位论文着重解析体外喷施核黄素诱导的抗病机制、转核黄素受体基因植物的抗病机制以及内源核黄素含量调控所影响的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为阐明核黄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和防卫反应的机制及与其他激素或非激素信号传导途径的交叉对话提供研究基础。1外源核黄素诱导的引发抗病防卫反应依赖过氧化氢和NPR1基因致坏死型病原菌接种后,植物具备了增强的防卫反应激活能力以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这一过程称为引发(priming)。引发状态(primed state)也可以被有益微生物根部定殖和许多天然或合成物质处理植物后诱导产生。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引发可能是植物诱导抗性的重要机制。核黄素处理拟南芥诱导PR-1和PR-2基因的表达,而PAL1诱导表达不显著。核黄素预先处理,再接种丁香假单胞番茄致病变种DC3000后,激发植物体內更强的细胞防卫反应并诱导防卫反应基因更强更快的表达,同时诱发过氧化氢的积累、胼胝质沉积和过敏性细胞死亡。用过氧化氢清除剂完全消弱了植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防卫反应及其对病原菌的抗性。核黄素处理并接种病原菌诱发的细胞防卫反应在水杨酸、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信号通路的突变体上可以产生,但在npr1突变体中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外施核黄素使植物进入引发状态,接种病原菌时,植物体內积累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并激发细胞防卫反应和相关基因的快速且高强度表达以及对病原菌的抗性,这一过程依赖于过氧化氢和NPR1基因,但不依赖于水杨酸、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信号通路。2转中华鳖核黄素受体基因植物表达谱分析本实验室把中华鳖的核黄素受体基因转入拟南芥,借以调节核黄素含量及对防卫反应和有关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转基因植物体内核黄素含量高于野生型水平,沉默核黄素受体基因后,沉默植物内的核黄素恢复到野生型水平。我们利用拟南芥基因组芯片(ATH1 Affymetrix chip)分析转基因植物表达谱的变化。预杂交实验和质量控制检验显示,表达谱芯片及样品CRNA产物质量较好,表达谱芯片实验成功,数据可靠。应用GCOS(GeneChip(?)Operating Softwar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的原始数据,再用RMA(robust multiarray analysis)进行数据预处理后,根据随机方差模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进行比较,以筛选两两分组之间的差异基因。对于差异基因的筛选方法基于FDR(fdlse discovery rate)<0.1,p<0.05,Permutation P<0.05.根据基因在两个分组中的几何平均数的比值倍数决定差异基因的变化方向,我们选取比值≥2的基因为显著上调基因,比值≤0.5的为显著下调基因。结果表明,共有320个基因显著上调,630个基因显著下调。我们随机选取部分基因对芯片结果进行RT-PCR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显示表达结果与芯片数据相吻合。随后,对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在拟南芥信息中心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按照GO数据库的主子集生物学过程以获取它们确切的GO分类信息。接着,我们又利用代谢途径分析程序MapMan,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所属的代谢途径,以期了解转基因植物中代谢过程的变化。我们着重列举了次级代谢、物质运输、转录因子、线粒体电子传递、氧化还原调控等代谢过程的变化。同时我们选取了植物防卫反应相关基因、激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和蛋白激酶基因这三类基因及其他个别基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物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很多生理过程、代谢途径、激素及非激素信号途径。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部分组成基因下调表达以及氧化还原调控过程中一些清除活性氧(reacf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酶基因上调表达,这暗示着转基因植株具有较高氧化态。差异表达的基因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核黄素调控的代谢过程和防卫反应机制提供了线索。3转核黄素受体基因植物抗病机制解析基因表达谱的数据表明,转基因植株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部分基因下调表达,而参与抗氧化体系中的有些基因上调表达,这暗示转基因植物可能具有较高氧化态。通过活性氧原位组织染色和叶片过氧化氢含量测定,发现转基因植株中的活性氧水平比野生型和沉默植株均高;喷施ROS供体百草枯(Paraquat)后,发现转基因植物对百草枯表现较敏感,表明转基因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具有较高的氧化态)。为了解析转基因植物抗病性与氧化还原平衡改变的关系,以及氧化平衡改变是否受体内核黄素含量升高的影响,我们通过注射过氧化氢清除剂Catalase及核黄素,并结合DC3000接种,检测不同处理中植物的氧爆发、胼胝质积累和细胞坏死这三种细胞防卫反应的产生情况,并对植物抗病性和菌落生长数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改变对引发植物抗病防卫反应是必需的,而且植物体内核黄素含量的变化是引起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的原因。我们又利用本实验室产生的转基因植物与基本防卫信号通路突变体npr1-1、etr1-1、jar1-1和abi1-1杂交或转基因获得的双突变体,解析内源核黄素介导的抗病性所依赖的信号通路。结果发现,双突变体均具有较高的氧化态,但接种后,npr1-1中没有显著的活性氧积累,也没有出现胼胝质积累和细胞坏死,而其他双突变体均产生增强的细胞防卫反应,这表明內源核黄素引发抗病防卫反应需要NPR1,但不依赖于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信号通路。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物内高水平的核黄素引起植物体内ROS积累及较高的氧化态,使得植物进入引发状态,当接种病原物时,转基因植物能够表现快速增强的细胞和分子防卫反应,从而引发对病原菌的增强抗性,而且引发防卫反应过程需要NPR1的参与。4核黄素引发抗病防卫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转核黄素受体基因拟南芥RIRA11中氧化还原平衡状态的改变和ROS的积累在植物抗病性中是必需的。为了证明外施核黄素是否导致体內氧化还原态的改变并且这一改变在引发抗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核黄素处理拟南芥5天内的氧化还原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0小时至5天內,外源核黄素处理植物激发体内的ROS积累且在2小时的达到高峰值,5天后恢复到原来水平;我们通过DAB染色、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百草枯(PQ)敏感性测定,发现核黄素处理拟南芥后导致氧化还原态的改变,致使体内的氧化态升高。核黄素喷施植物后再注射Catalase,体內的氧化态降低;而且5天后接种DC3000后,植物体内没有出现细胞防卫反应,其抗病性与喷施核黄素植株相比显著降低,这表明,核黄素处理拟南芥导致还原状态的改变对核黄素诱导的抗病性是必需的。根据转基因植物表达谱信息,我们选取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Ⅰ上的两个基因,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核黄素处理过程中的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动态变化,发现两个基因的表达明显受抑制且在6小时表达量最低,这表明核黄素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而导致ROS积累并打破胞内正常的氧化还原平衡,但也不能排除是线粒体行使ROS动态平衡初始变化的第一个转播站并且将信号放大的结果。核黄素处理导致体內氧化还原平衡的改变,使植物对外来刺激更加敏感并进入引发状态,当病原菌侵染时,植物能够表现快速增强的细胞防卫反应,这可能是核黄素引发防卫反应的细胞机制。5防卫反应引发激发子引发植物抗病的生产应用研究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的HpaGxooc功能片段HpaG10-42在引发水稻防卫反应中的活性最强。通过浓度/植物处理时期组合试验发现,在水稻苗期喷施一次和大田移栽后喷施三次浓度为6μg/ml的HpaG10-42后,同对照处理相比,处理的籼稻和粳稻上水稻白叶枯病(X.oryzae pv.oryzae)和穗颈瘟(Magnaporthe grisea)的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而且,该浓度的蛋白在水稻苗期,返青期、分蘖后期、始穗期单独处理一次,均可高效引发水稻在该时期的抗病性;与常规农事操作相比,水稻生长的四个时期施用6μg/ml的蛋白处理后,两种病害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在9个测试水稻品种上的诱导抗病效果也很显著。结果表明,该激发子可以高效引发大田植物的抗病性,为其在田间作物上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基础。6总结本研究利用外源喷施核黄素及內源核黄素调控两种手段,对核黄素引发植物防卫反应的信号传导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同时利用基因表达谱技术,分析了內源核黄素含量调控所影响的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还对防卫反应激发子HpaG10-42引发田间水稻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引发是核黄素诱导抗病防卫反应的细胞机制,引发病原菌刺激时产生的细胞和分子防卫反应依赖于NPR1,但不依赖于SA.第二,核黄素通过引起植物体內氧化还原平衡改变而使植物进入引发状态,但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不依赖于NPR1。第三,内源核黄素影响了次级代谢、物质运输、转录调控等多种生理代谢过程以及激素、非激素信号传导信号通路,这为解析核黄素调控植物生长和防卫的机制及与激素、非激素信号通路的交叉对话提供了有益的线索。第四,核黄素可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而激发活性氧积累,并因此改变了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第五,HpaG10-42可以高效引发田间水稻的抗病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1
ABSTRACT  11-16
前言  16-19
文献综述  19-55
  第一章 植物核黄素及其生物功能  19-24
    一、核黄素及衍生物的合成  19-20
    二、核黄素及衍生物的功能  20-21
    三、核黄素在植物抗病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1-22
    四、核黄素受体蛋白及其生物功能  22-24
  第二章 活性氧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  24-38
    一、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ROS  24-27
    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ROS的功能  27-29
    三、ROS与其他信号分子的互作  29-31
    四、ROS与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  31-38
  第三章 Priming,植物诱导抗性的重要机制  38-46
    一 引发(Priming)的普遍性  38-39
    二 Priming与SAR  39-41
    三 Priming与ISR  41-43
    四、Priming与抗虫  43
    五、Priming与非生物胁迫  43-44
    六、引发的可能机制  44-46
  第四章 线粒体在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46-55
    一、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HCD)  46-47
    二、植物线粒体与HCD  47-54
    三、结束语  54-55
研究报告  55-133
  第一章 核黄素引发拟南芥抗病防卫反应  55-67
    摘要  55-57
    1 材料与方法  57-59
    2 结果与分析  59-63
      2.1 核黄素诱导的抗病性与引发分子防卫反应相关  59-60
      2.2 核黄素处理引发细胞防卫反应  60-61
      2.3 核黄素诱导的引发防卫反应过程依赖于过氧化氢  61-62
      2.4 引发防卫反应过程不依赖于水杨酸,但需要NPR1(non-expressor of PR genes)  62
      2.5 引发防卫反应过程不依赖于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信号通路  62-63
    3 讨论  63-66
    ABSTRACT  66-67
  第二章 转中华鳖核黄素受体基因拟南芥表达谱分析  67-103
    摘要  67-68
    1 材料与方法  68-78
    2 结果与分析  78-103
      2.1 Test芯片预杂交结果  78
      2.2 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结果  78
      2.3 表达谱芯片杂交质量控制结果  78-82
      2.4 芯片数据验证  82-83
      2.5 表达谱芯片数据结果  83-84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84-93
      2.7 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93-103
  第三章 转中华鳖核黄素受体基因拟南芥抗病机制研究  103-113
    摘要  103-104
    1 材料与方法  104-105
    2 结果与分析  105-110
      2.1 转基因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  105-106
      2.2 内源核黄素含量变化引起了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  106-108
      2.3 内源核黄素引发植物抗病  108-109
      2.4 内源核黄素引发抗病防卫反应的信号通路分析  109-110
    3 讨论  110-112
    ABSTRACT  112-113
  第四章 核黄素引发抗病防卫信号传导机制解析  113-123
    摘要  113-114
    1 材料与方法  114-116
    2 结果与分析  116-119
      2.1 核黄素处理引起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且不依赖于NPR1  116-117
      2.2 核黄素处理使植物对氧化胁迫和病原物刺激更敏感  117-118
      2.3 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对核黄素诱导的引发防卫反应过程是必需的  118-119
    3 讨论  119-122
    ABSTRACT  122-123
  第五章 防卫反应激发子引发植物抗病的应用研究  123-133
    摘要  123
    1 材料与方法  123-126
    2 结果与分析  126-130
      2.1 HpaG_(10-42)浓度/植物处理时期组合优化试验  126-127
      2.2 不同植物处理时期单独使用蛋白引发水稻抗病性分析  127
      2.3 常规农事操作下施用蛋白与化学防治对水稻病害的控制效果比较  127-128
      2.4 蛋白激发子引发不同水稻品种抗性效应分析  128
      2.5 蛋白激发子的大规模田间试验  128-130
    3 讨论  130-132
    ABSTRACT  132-133
总结与展望  133-135
参考文献  135-148
附录  148-18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学术论文  183-184
致谢  184

相似论文

  1.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2.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3. 不同化学引发剂对不结球白菜种子引发效果的研究,S634.3
  4. 引发对茎用莴苣高温下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S636.2
  5. 夜间低温对番茄苗期抗逆性、基因表达谱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S641.2
  6. ERK1/2和JNK信号通路对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调控作用研究,Q418
  7. 大鼠肝再生与肝硬化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2
  8. 大鼠肝再生与肝肿瘤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735.7
  9.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NA定量分析和基因表达谱研究,R576
  10. 表面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多功能有机/无机纳米粒子及其应用研究,TB383.1
  11. 核黄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研究,TQ460.1
  12. 磁性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1
  13. 几种润湿性可控聚合离子液体薄膜的制备与表征,TB43
  14. 产核黄素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组的初步研究,Q936
  15.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分析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O174.2
  16. 光热敏双微胶囊材料的光引发及显色特性研究,TB381
  17. 核黄素生产工艺改进的研究,TQ466
  18. 肝星形细胞的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的相关性研究,R657.3
  19. 接枝淀粉浆料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效果的研究,TS103.846
  20. 枯草芽孢杆菌rbsK基因和tkt基因的敲除对核黄素发酵的影响,TQ927
  21. 保水剂制备工艺开发及机理研究,TQ0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 植物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