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证券市场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

作 者: 张薇
导 师: 刘冬荣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审计意见购买动机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审计技术 审计委托权 协同演化治理观
分类号: F23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审计意见购买直接影响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真实、有用性,关系到证券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公司产权所有者利益的保护,对于审计意见购买在特定证券市场环境及其动态变迁下的行为特征与规律的深入研究,既能丰富审计理论,又为独立审计行业的监管和良好证券市场秩序的形成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沿着审计意见购买的“诱因——动机——行为——治理”的逻辑展开论述,综合运用动机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进化博弈论、协同演化理论等理论与方法,以2004年以来的证券市场环境作为研究背景,选取2004至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无序多项Logistic模型、有序多项Logistic模型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实证检验。全文通过动机理论勾勒出整体框架,首先区分了我国证券市场环境中影响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制度与非制度因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对制度诱因和非制度诱因加以分析。然后对审计意见购买需要及其引发的资本市场、非资本市场动机加以区分,实证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债务契约和管理层薪酬动机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主要动机,可能的意见购买路径有变更审计师、审计收费和非年报审计收费。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变更审计师、审计收费(包括相对高额审计收费和大幅异常增长的审计收费)和非年报审计收费这些单一路径以及变更审计师分别与审计收费、非年报审计收费结合形成的复合路径均可成功购买审计意见。审计技术和审计委托制度都是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在审计技术变迁不同阶段的博弈分析和最新审计准则在实施前后意见购买行为结果的实证检验均表明新审计技术在采用初期并不必然带来意见购买行为的弱化。同时,博弈分析发现随着审计师对审计技术的掌握、熟稔,新审计技术追加成本和协调成本将逐渐减少,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产权所有者行权和经营管理者行权两种典型审计委托模式的进化博弈分析发现前者优于后者,对我国2004年以来中央企业审计委托权模式改革后意见购买行为结果的实证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运用进化博弈分析得出这一模式能够兼顾审计市场秩序与产权所有者利益,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来看,不失为一般企业折衷而现实的选择。最后本文提出了“协同演化治理观”,已有关于审计意见购买治理观点从本质上来看均属于“制度治理观”,对审计技术于意见购买治理的作用有所忽视,独立审计系统具有协同演化系统的全部特征,并存在审计技术与制度、独立审计系统与社会环境、独立审计系统内组织与个体等多层级和多向协同演化关系,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可以采用更为全面而系统的“协同演化治理观”,以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绪论  13-27
  1.1 问题的缘起  13-15
  1.2 文献回顾与评述  15-23
    1.2.1 文献回顾  15-21
    1.2.2 文献评述  21-23
  1.3 研究方法  23-24
  1.4 论文主要内容介绍  24-27
第二章 审计意见购买研究的理论基础  27-35
  2.1 动机理论  27-29
  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9-31
  2.3 博弈论与进化博弈论  31-33
    2.3.1 博弈论  31-32
    2.3.2 进化博弈论  32-33
  2.4 协同演化理论  33-34
  2.5 本章小结  34-35
第三章 审计意见购买的诱因分析  35-51
  3.1 审计意见购买动机过程  35-36
  3.2 我国审计市场环境分析  36-45
    3.2.1 我国审计市场主要制度环境  37-42
    3.2.2 我国审计市场主要非制度环境  42-45
  3.3 审计意见购买诱因的理论分析  45-49
    3.3.1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45-46
    3.3.2 契约理论的分析  46
    3.3.3 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  46-48
    3.3.4 产权理论的分析  48-49
  3.4 各类诱因对审计意见购买动机的影响  49-50
  3.5 本章小结  50-51
第四章 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与实施路径的实证检验  51-79
  4.1 研究假设  51-53
    4.1.1 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假设  51-52
    4.1.2 审计意见购买路径假设  52-53
  4.2 变量与模型  53-61
    4.2.1 变量设置  53-59
    4.2.2 模型  59-60
    4.2.3 样本选取  60-61
  4.3 实证过程  61-77
    4.3.1 描述性统计  61-66
    4.3.2 单变量分析  66-68
    4.3.3 多元回归分析  68-77
  4.4 本章研究结论  77-78
  4.5 本章小结  78-79
第五章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结果的实证检验  79-100
  5.1 研究假设  79-80
  5.2 研究设计  80-83
    5.2.1 模型的导入  80-81
    5.2.2 模型与变量  81-83
  5.3 实证过程  83-88
    5.3.1 描述性统计与单因素分析  83-86
    5.3.2 实证结果  86-88
  5.4 敏感性测试  88-99
  5.5 本章小结  99-100
第六章 技术变迁下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  100-110
  6.1 审计技术的历史演进  100-101
  6.2 审计技术变迁下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博弈分析  101-105
    6.2.1 一般模型与假设  102
    6.2.2 审计技术变迁前的博弈  102-103
    6.2.3 审计技术变迁初期的博弈  103-104
    6.2.4 审计技术变迁中后期的博弈  104-105
  6.3 审计技术变迁下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结果的实证检验  105-109
    6.3.1 研究假设  105-106
    6.3.2 研究设计  106
    6.3.3 描述性统计  106-107
    6.3.4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7-109
  6.4 本章小结  109-110
第七章 制度变迁下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  110-129
  7.1 审计委托模式的演变  110-114
    7.1.1 产权所有者行权模式  110-111
    7.1.2 公司经营管理者行权模式  111-112
    7.1.3 审计委员会行权模式  112-113
    7.1.4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权模式  113-114
  7.2 两种典型审计委托模式下的进化博弈分析  114-120
    7.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114-115
    7.2.2 产权所有者行权模式下的进化博弈分析  115-117
    7.2.3 经营管理者行权模式下的进化博弈分析  117-119
    7.2.4 两种典型审计委托模式的比较  119-120
  7.3 两种典型审计委托模式下意见购买行为结果的实证检验  120-123
    7.3.1 研究设计  120
    7.3.2 实证过程  120-123
  7.4 我国一般企业的审计委托模式的改进  123-128
    7.4.1 一般企业审计委托模式改进的主要观点  123-124
    7.4.2 "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的设计  124-125
    7.4.3 "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的进化博弈分析  125-128
  7.5 本章小结  128-129
第八章 基于协同演化观的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  129-145
  8.1 制度治理观的缺陷  129
  8.2 独立审计系统的协同演化特征  129-133
    8.2.1 独立审计系统内的"互动体"  130-131
    8.2.2 多层级性和嵌入性  131
    8.2.3 双向或多向因果关系  131-132
    8.2.4 非线性与正反馈  132
    8.2.5 历史重要性与路径依赖  132-133
  8.3 独立审计行业的协同演化关系  133-136
    8.3.1 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  133-135
    8.3.2 独立审计系统内组织与个体的协同演化  135
    8.3.3 独立审计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协同演化  135-136
  8.4 协同演化观下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  136-143
    8.4.1 分类治理诱因,弱化各类意见购买动机  136-137
    8.4.2 严管合谋路径,加强审计主体行为监察  137-139
    8.4.3 提高审计技术,形成全行业可置信威胁  139-140
    8.4.4 形成自治机制,促进事务所自律与互勉  140-141
    8.4.5 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会计审计委托模式  141-142
    8.4.6 统筹环境因素,提高治理的效率与效果  142-143
  8.5 本章小结  143-145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145-150
  9.1 主要研究结论  145-146
  9.2 创新与局限性  146-148
    9.2.1 主要创新点  146-147
    9.2.2 研究的局限性  147-148
  9.3 后续研究展望  148-150
参考文献  150-165
附录  165-170
致谢  170-17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71

相似论文

  1. 绩效审计操作难点问题研究,F239.4
  2. 信息化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研究,F239.45
  3. 信息系统审计研究,F239.1
  4. 计算机辅助审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TP311.52
  5. 民间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F239.4
  6. 社会审计委托模式问题的分析,F239.4
  7. 基于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F239.4
  8.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定位,F239.2
  9. 运用IT审计规避银行信息化风险的思考,F239.65
  10.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控制评价体系研究,F239.45
  11. 审计服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239.4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民生审计问题,F239.4
  13. 法制与政府规制框架下的中国审计模式研究,F239.22
  14. 政府投资审计体制构建研究,F239.6
  15. 内部控制鉴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审计师报告策略的选择,F239.4
  16. 电网企业绩效审计的实践与研究,F239.4
  17. 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效益审计方法研究,F239.4
  18. 环境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研究,F239.6
  19. 环境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F239.6
  20. 不同审计主体的环境审计比较研究,F239.6
  21. 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独立性研究,F239.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审计 > 各类审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