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作 者: 王佳
导 师: 曹海玲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校 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人类的每一活动,无不和交往相关,社会的每一进步,也都是交往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交往。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往认知和交往解读,提出一种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问题的交往解决之道,因而本文的理论支点和贯穿主线,就是交往。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对交往理论的历史梳理,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有价值的观点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阐明了将“交往”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必要性。本文第一部分,从交往的理性审视入手,首先对交往概念作初步了解,加深对交往理论哲学层面的理解,着重分析和比较马克思交往理论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在全面解读二者的交往理论后,提炼出本文所探讨的交往理论。第二部分,提出交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界,阐明交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基础,用交往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加以改进。第三部分,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基本评价后,揭示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交往缺失,并提出将交往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试图探讨交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努力走出交往缺失的困境。就交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做初步探讨后,列举出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和实现条件,以期更好的理解、认识交往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实施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7-9
    一、全球化时代的呼唤  7
    二、“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之势  7-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  8
    四、交往哲学在当代的凸显  8-9
  第二节 研究意义  9
  第三节 研究现状  9-10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0-11
第一章 交往的理性审视  11-22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12-17
    一、交往概念的界定  12-15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  15-16
    三、交往的历史形态  16-17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17-18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及其解读  18-22
第二章 交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界  22-32
  第一节 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  22-24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交往  22-23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  23-24
  第二节 转变思维方式: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诉求  24-26
    一、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思维  25
    二、从线性思维转向非线性思维  25-26
    三、从封闭性思维转向开放思维  26
  第三节 培养具有主体间性的人: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  26-28
    一、主体间性内涵  27
    二、主体间性生成  27-28
  第四节 理解与对话: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28-30
  第五节 注重社会实践: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旨  30-32
    一、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强调其社会实践性  30-31
    二、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亦应以生活世界作为底版  31-32
第三章 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探析  32-42
  第一节 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问题  32-35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2-33
    二、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缺失  33-35
      (一) 主体性交往的缺失  33-34
      (二) 直接性交往的缺失  34
      (三) 情感性交往的缺失  34-35
  第二节 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原则  35-37
    一、人本原则  35-36
    二、主体间性原则  36
    三、平等性原则  36-37
  第三节 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方法创新  37-38
    一、实践锻炼法  37
    二、对话交流法  37-38
    三、情感教育法  38
  第四节 交往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保障条件  38-42
    一、改善师生的交往关系  39
    二、促进师生的平等交往  39-40
    三、营造宽松的交往氛围  40
    四、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40-42
结束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5.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6.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7.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8.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9.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10.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2.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G648.7
  13.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G807.4
  14. 冲突管理视野下高校课堂管理研究,G647
  15. 高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G647
  16.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7.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18.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9. 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297
  20.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21. 垘原资明四种交往分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