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PEO成分的环境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研究
作 者: 任艳蓉
导 师: 印杰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关键词: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聚醚胺 自组装 温敏性 pH响应性 离子强度响应性
分类号: O63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环境刺激响应性聚合物是一类能够对外界环境的细微物理或化学变化做出响应,产生相应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变化甚至突变的高分子。近些年来,由于其在生物医药、基因工程、传感器、催化剂载体、分散剂等诸多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初期的研究中,多以单一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为研究对象。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多样化的,因此多重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含聚醚(PEO)成分的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备受瞩目,因为PEO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又能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商业产品Pluronic和Tetronic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EO-PPO-PEO嵌段共聚物,但是由于在形成稳定凝胶时需要的聚合物浓度很高,限制了它们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接枝型PEO共聚物的性能比线性的PEO嵌段共聚物优异,前者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且形成的胶束比较稳定。通过传统自由基聚合方法,以AIBN(偶氮二异丁氰)为引发剂,引发4-乙烯基吡啶(4-VP)和甲基丙烯酰胺封端的PEO大单体(PEO-MA)共聚,得到含有吡啶侧基和PEO侧链的多重响应性共聚物(P4VP-g-PEO)。用变温紫外监测共聚物溶液的浊度(CP)随温度的变化,测定了共聚物在不同pH下的CP,发现共聚物的CP随pH升高或共聚物中PEO的含量减小而降低,因此可以控制外部环境条件或共聚物组成以调节其CP。在不同pH条件下,P4VP-g-PEO均可以在4 oC以内完成相转变。同时,共聚物的CP随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相转变速度则呈现出相反的转变趋势。采用变温核磁技术研究了P4VP-g-PEO在水溶液中的相转变行为,发现在低温低pH时P4VP-g-PEO能够完全溶解于水;增大体系的pH,聚合物中P4VP部分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形成以P4VP为内核L100为外壳的胶束。高温下,胶束的L100亲水外壳发生塌陷,胶束间相互缠结形成大尺寸的颗粒,从溶液中析出。透射电镜(TEM)观察到共聚物在pH 5.0、低温下,形成直径约为35-45 nm的胶束,共聚物的支化度越高胶束的尺寸越大;高温时,聚合物形成300-500 nm的大尺寸颗粒,支化度高的共聚物形成的颗粒外形不是很规整,而支化度低的共聚物则形成类似“胶束”结构的颗粒。利用环氧基团与胺基的亲核加成/开环反应,制备出一类新型的多重刺激响应性聚醚胺类聚合物。利用这种新的合成方法,选择不同结构的共聚单体,合成出多嵌段聚醚胺(PEA)、接枝聚醚胺(gPEA)和两亲性聚醚胺(agPEA)。三种聚醚胺对温度、pH和离子强度的变化都很灵敏,在pH 6.0-8.0范围内都可以在3 oC以内完成相转变,含亲水侧链的接枝结构的gPEA具有最快的响应速度。三种聚醚胺的CP均随着共聚物中亲水组分的增加而升高,随体系中pH或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聚醚胺的相转变速度受体系pH、聚合物结构和组分影响较大,低pH、亲水组分含量较少时,聚醚胺的相转变速度较慢,反之聚醚胺的相转变速度较快;含亲水侧链的聚醚胺相转变速度较快。聚醚胺的浓度对其CP的影响不大,但是对其相转变速度有影响,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相转变速度加快,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相转变速度趋于恒定。选用芘做探针,测定了三种聚醚胺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三种聚醚胺的CMC值均低于31.2×10-6 mol/L,两亲性聚醚胺agPEA的CMC值最小。采用动态光散射(DLS)研究了三种聚醚胺的自组装颗粒大小及其粒径分布。在室温、pH 7.4时,除PEA101形成了140 nm左右的球形胶束且粒径有两种分布,其他聚醚胺都能形成小于40 nm的单分散的胶束。聚醚胺胶束的粒径在6.6 < pH < 7.4范围内发生转变,在低pH条件下,胶束尺寸较大,在高pH时胶束粒径较小。在高于聚醚胺CP的温度下,共聚物则自组装成几个微米的颗粒。采用1H NMR技术研究了三种聚醚胺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的溶液行为和分子间作用情况发现:低pH时,叔氨基被质子化,聚醚胺各个部分的亲水性都很高;高pH时,叔氨基脱质子化,聚醚胺的亲水性由各个部分的亲水平衡控制;升高温度,PEA和gPEA中PPO的亲水性降低,形成胶束;温度升至相转变点附近时,PEO部分的亲水性也大幅降低。agPEA211对尼罗红和甲基橙都有很好的装载能力,使油溶性的尼罗红可以分散在水中,也可以使极性的甲基橙分散在非极性溶剂甲苯中。两种染料的分散溶液可长时间保存,始终保持良好的稳定性。选用2-甲氨基芘标记聚醚胺,合成出带有芘侧基的pePEA。研究pePEA532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pePEA532在378、397和419nm处的特征峰随着pH的增加而降低,而478nm处的特征峰随pH的升高略有增强。IE/IM随pH变化曲线表明pePEA532的pH转变在6.0-8.0之间。pePEA共聚物IE / IM随温度的升高有一最大值,根据这个最大值可以确定共聚物的相转变温度。pePEA在低温时,形成纳米胶束,高于其CP时,胶束之间发生缔合,形成可达微米级的大颗粒。pePEA在D2O中的1H NMR谱图揭示出,聚合物分子中PO单元随着温度的升高,疏水性增强,紧缩在自组装颗粒内部,。用pePEA211对MWNT进行非共价改性,使MWNT能在水中稳定的分散。TEM图片揭示出MWNT表面包裹着一层聚合物,聚合物层的厚度约1nm。TGA分析表明复合物中聚合物的含量为20.4 wt%,而且复合后,MWNT依然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5 第一章 绪论 15-35 1.1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15-21 1.1.1 温敏性聚合物 15-19 1.1.2 pH 响应性聚合物 19-21 1.2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嵌段共聚物及其应用 21-27 1.2.1 PEO-PPO-PEO 嵌段共聚物的种类 21-22 1.2.2 PEO-PPO-PEO 嵌段共聚物胶束 22-25 1.2.3 PEO-PPO-PEO 嵌段共聚物的应用 25-27 1.3 聚氧乙烯(PEO)接枝共聚物 27-33 1.3.1 PEO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28-32 1.3.2 PEO 接枝共聚物的性质与应用 32-33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33-35 第二章 侧链含有PEO 链的聚(4-乙烯基吡啶-甲基丙烯酰胺)的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35-54 2.1 引言 35-36 2.2 实验部分 36-38 2.2.1 原材料 36 2.2.2 合成 36-37 2.2.2.1 大分子单体L100-MA 的合成 36-37 2.2.2.2 P4VP-g-PEO 共聚物的合成 37 2.2.3 表征 37-38 2.2.3.1 结构表征 37 2.2.3.2 P4VP-g-PEO 刺激响应性表征 37-38 2.3 结果与讨论 38-52 2.3.1 合成 38-42 2.3.1.1 L100-MA 的合成 38-40 2.3.1.2 P4VP-g-PEO 的合成 40-42 2.3.2 P4VP-g-PEO 的刺激响应性 42-51 2.3.2.1 P4VP-g-PEO 的温敏性 43-45 2.3.2.2 P4VP-g-PEO 的pH 响应性 45-48 2.3.2.3 P4VP-g-PEO 的离子响应性 48-51 2.3.3 P4VP-g-PEO 自组装颗粒的形态 51-52 2.4 本章小结 52-54 第三章 聚醚胺的合成及其刺激响应性的研究 54-115 3.1 引言 54-56 3.2 多嵌段聚醚胺(PEA)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6-77 3.2.1 实验部分 56-57 3.2.1.1 试剂和原料 56 3.2.1.2 分析与测试 56 3.2.1.3 多嵌段聚醚胺(PEA)的合成 56-57 3.2.2 结果与讨论 57-77 3.2.2.1 多嵌段聚醚胺(PEA)的合成 57-60 3.2.2.2 PEA 的相转变行为 60-66 3.2.2.3 PEA 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66-69 3.2.2.4 PEA 自组装粒子的动态光散射(DLS)研究 69-73 3.2.2.5 PEA 自组装颗粒的形貌 73-75 3.2.2.6 PEA 自组装行为的1H NMR 研究 75-77 3.3 接枝聚醚胺(gPEA)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77-96 3.3.1 实验部分 77-78 3.3.1.1 试剂和原料 77 3.3.1.2 分析与测试 77 3.3.1.3 接枝聚醚胺(gPEA)的合成 77-78 3.3.2 结果与讨论 78-96 3.3.2.1 gPEA 的合成 78-80 3.3.2.2 gPEA 的相转变行为 80-86 3.3.2.3 gPEA 临界胶束浓度(CMC) 86-88 3.3.2.4 gPEA 自组装粒子的动态光散射(DLS)研究 88-92 3.3.2.5 gPEA 自组装颗粒的形貌 92-95 3.3.2.6 gPEA 自组装行为的1H NMR 研究 95-96 3.4 两亲性聚醚胺(agPEA)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96-114 3.4.1 实验部分 97-98 3.4.1.1 试剂和原料 97 3.4.1.2 分析与测试 97 3.4.1.3 两亲性接枝聚醚胺(agPEA)的合成 97-98 3.4.2 结果与讨论 98-111 3.4.2.1 agPEA 的合成 98-100 3.4.2.2 agPEA 的相转变行为 100-104 3.4.2.3 聚醚胺临界胶束浓度(CMC) 104-106 3.4.2.4 agPEA 自组装粒子的动态光散射(DLS)研究 106-109 3.4.2.5 agPEA 自组装颗粒的形貌 109 3.4.2.6 agPEA 自组装行为的1H NMR 研究 109-111 3.4.3 agPEA211 胶束的装载能力 111-114 3.5 本章小结 114-115 第四章 芘标记的刺激响应性聚醚胺(pePEA) 115-139 4.1 引言 115-116 4.2 实验部分 116-117 4.2.1 试剂和原料 116 4.2.2 合成含芘官能团的聚醚胺(pePEA) 116-117 4.2.3 pePEA 与多臂碳纳米管(MWNT)复合物的制备 117 4.2.4 分析与表征 117 4.3 结果与讨论 117-138 4.3.1 含芘官能团的聚醚胺(pePEA)的合成 117-120 4.3.2 pePEA 的相转变行为 120-125 4.3.3 pePEA 的荧光光谱 125-131 4.3.4 pePEA 自组装颗粒的形态 131-134 4.3.5 pePEA 自组装行为的1H NMR 研究 134 4.3.6 pePEA 在增溶多臂碳纳米管(MWNT)方面的应用 134-138 4.4 本章小结 138-139 第五章 总结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6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与专利 163-164 致谢 164-167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167
|
相似论文
- 壳聚糖基温敏性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943
-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转录组分析及其群体遗传特征初探,S451
- 基于磁流体组装的空心磁性碳微球及其功能性复合体,TB383.4
-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 具有快速响应性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凝胶行为研究,O631.3
-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 新型芳香聚酰胺及磺化芳香聚酰胺的研究,TQ323.6
- 二氧化钛中空球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TB43
- 温敏可注射性水凝胶抗兔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R318.08
- 黄原胶分子自组装行为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O561
- SiO_2和Au纳米粒子界面自组装及电催化活性的研究,TB383.1
- 双敏感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凝胶的研究,TB383.1
- 复合金磁性γ-Fe_2O_3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TB383.1
- 醇水介质中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与表征,O633.22
- 温敏凝胶的制备、性能及其在萘普生药物缓释上的应用,TQ460.1
- 微孔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O643.36
- 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引入的蛋白质芯片研究,Q503
- 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TB383.1
- 表面引发高分子聚合及其应用的研究,O631.5
- 肝癌介入治疗用的高浓度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凝胶分散体的制备、表征及相关生物学评价,R735.7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化学 > 高聚物的化学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