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肝移植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基础。方法:通过Kamada“二袖套法”,预实验时对SD大鼠实施了同种原位肝移植手术,正式实验时以雌性DA大鼠为供体,雌性Lewis大鼠为受体,对Lewis大鼠"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受体来源转染pBLAST2-hHGF质粒肝卵圆细胞对大鼠移植肝的影响

作 者: 李铸
导 师: 李立;李晓延;冉江华
学 校: 昆明医学院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大鼠 动物模型 肝卵圆细胞 Lewis大鼠 2-AAF/PH pBLAST2-hHGF 质粒转染 脂质体 pBLAST2-hHGF质粒 受体来源 肝移植
分类号: R65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大鼠肝移植 的学位论文">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肝移植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基础。方法:通过Kamada“二袖套法”,预实验时对SD大鼠实施了同种原位肝移植手术,正式实验时以雌性DA大鼠为供体,雌性Lewis大鼠为受体,对Lewis大鼠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手术,并观察大鼠术后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总共实施大鼠原位肝移植310例,在60例定型手术中,供体手术时间(20.5±4)min,供肝修整时间(8±3)min,受体手术时间(40±10.5)min,无肝期为(13.4±3)min,手术成功率为97.3%,一周存活率为92.5%。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和熟悉大鼠的腹部解剖结构的前提下,经过4-6月的不间断训练,方能获得成功。正确的供肝灌注、严密的腹腔止血、熟练的显微血管缝合技术、尽量缩短的无肝期、完善的术中补液纠酸及术后复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第二部分: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分化目的:通过2-AAF/PH模型活化大鼠的肝卵圆细胞(HOC),并分离纯化和培养,在体外诱导HOC向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化。方法:采用雄性Lewis大鼠20只,饲喂2-AAF20mg/(kg.day)5天后,分组行2/3肝叶切除和肝左外叶切除,术后继续饲喂2-AAF20mg/(kg.day)1周,处死大鼠,获取肝脏进行HOC分离培养以及促分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圆细胞表面的干细胞标志c-kit、CD90及CD34,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HOC、分化细胞、肝组织及肝外胆道的ALB mRNA和CK-19mRN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功建立了Lewis大鼠2-AAF/PH HOC增殖模型,分离培养HOC,并促进其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的HOC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c-kit、CD90及CD34阳性率分别为99.8%、88.8%及3.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HOC表达大量的ALB和少量的CK-19mRNA,已分化细胞ALB表达量无明显变化,CK-19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Lewis大鼠2-AAF/PH HOC增殖模型的建立是稳定可行的,通过分离和培养可以纯化HOC,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可稳定培养和传代,诱导后可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在该诱导条件下主要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第三部分:pBLAST2-hHGF质粒转染肝卵圆细胞目的:建立pBLAST2-hHGF质粒稳定转染HOC的细胞株,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稳定培养的第四代雄性Lewis大鼠HOC,采用脂质体介导DNA转染的方法将pBLAST2-hHGF质粒转染到HOC,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BLAST2-hHGF/HOC的形态变化、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细胞转染后的增殖分化能力,确定pBLAST2-hHGF/HOC的稳定培养条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BLAST2-hHGF/HOC hHGF蛋白的表达。结果:第四代以脂质体介导成功转染pBLAST2-hHGF质粒的HOC在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因子SCF 20 ng/ml、HGF 10 ng/ml、EGF 10 ng/ml和LIF 20 ng/ml条件下转染细胞可稳定传代14代,其形态与未转染细胞比较无明显变化,但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快于未转染细胞,去除培养液中的生长因子后pBLAST2-Hhgf/HOC迅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有hHGF蛋白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hHGF蛋白含量高。结论:使用脂质体介导pBLAST2-hHGF质粒转染HOC方法可靠,转染细胞稳定培养并传代次数长于HOC,pBLAST2-Hhgf/HOC具备分泌hHGF的能力,可用于后续研究。第四部分: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对大鼠移植肝的影响目的:研究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在大鼠移植肝中的定位分布,pBLAST2-hHGF/HOC对受体大鼠肝功状况、急性排斥反应、免疫低反应及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实验分对照组(A组)、HOC移植组(B组)、pBLAST2-hHGF/HOC移植组(C组),A组仅行原位肝移植术,B组术中供肝经门静脉和肝动脉分别注射1×10~6/mlHOC悬液各1ml,C组术中供肝经门静脉和肝动脉分别注射1×10~6/mlpBLAST2-hHGF/HOC悬液各1ml。受体大鼠均给予治疗剂量的他克莫司(0.05mg/kg,2次/天,连续8天,灌胃),术前一天开始给药,术后第8天开始每日半量减药,第13天停止给药。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35天及42天对移植肝组织进行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ry原位杂交染色,对移植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CD44、ICAM-1、Fas及CD40染色,计算各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ST),检测肝功能(ALT,DBil,GGT,ALP,XCHE,ALB)、血液细胞因子(IL-2,IL-10,IFN-γ,TNF-α,TGF-β,hHGF)、血液T细胞亚群,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进行急性排斥反应指数计算。结果:A组受体大鼠术后MST明显短于B组和C组,B组大鼠术后MST短于C组;HOC和pBLAST2-hHGF/HOC主要定位分布于肝脏的汇管区周围和中央静脉周围,C组肝脏Sry阳性细胞百分率从术后7天开始持续性高于B组;A组大鼠ALT、DBil、GGT、ALP、IL-2、IFN-γ、TNF-α及CD4+/CD8+T细胞比值从术后14天开始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上述指标从术后14~21天开始明显高于C组;A组大鼠ALB、XCHE、IL-10及TGF-β从术后14天开始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上述指标从术后14~21天开始明显低于C组;从术后14天开始A组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指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从术后21天开始B组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指数高于C组:从术后14天开始A组肝组织CD44、ICAM-1、Fas及CD40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范围大于B组和C组,从术后14~21天开始B组上述指标大于C组。结论: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在移植肝内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较HOC强,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周围和中央静脉周围;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及其分化细胞能够在移植肝内分泌hHGF,可能通过HGF/C-Met途径对移植肝起保护作用,改善受体的肝功能;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在移植肝内大量增殖、分化和细胞替代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指数,该方面的作用强于受体来源的HOC;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和HOC经门静脉和肝动脉输入移植肝后,可以有效诱导受体大鼠对移植肝的免疫低反应性,延长移植术后大鼠的生存期,pBLAST2-hHGF/HOC的作用强于HOC。

全文目录


技术路线图  6-7
中文摘要  7-11
英文摘要  11-16
正文  16-167
  第一部分 大鼠肝移植 的学位论文">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19-38
    前言  19
    材料与方法  19-31
    结果  31-32
    讨论  32-36
    小结  36
    参考文献  36-38
  第二部分 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分化  38-83
    前言  38-39
    材料与方法  39-55
    结果  55-73
    讨论  73-79
    小结  79-80
    参考文献  80-83
  第三部分 pBLAST2-hHGF质粒转染肝卵圆细胞  83-107
    前言  83-84
    材料与方法  84-96
    结果  96-101
    讨论  101-104
    小结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07
  第四部分 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对大鼠移植肝的影响  107-167
    前言  107-108
    材料与方法  108-116
    结果  116-151
    讨论  151-162
    小结  162
    参考文献  162-167
全文总结  167-169
综述一 肝卵圆细胞研究进展  169-183
综述二 肝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183-19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96-197
致谢  197

相似论文

  1. 冬凌草甲素预处理对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657.3
  2. 预输注5-Fu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R657.3
  3. 家兔肝内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安全时限的研究,R657.3
  4. F蛋白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R657.3
  5. 乙肝病毒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附80例报告),R512.62
  6. 板蓝根多糖对自体肝移植大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影响,R657.3
  7. 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移植大鼠免疫排斥研究,R657.3
  8. 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R657.3
  9.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R657.3
  10. HBV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657.3
  11.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筛选标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R735.7
  12. 肝移植术后感染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研究,R450
  13. 肝动脉血供对大鼠肝移植后胆道影响的实验研究,R657.3
  14. 肝移植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研究,R657.3
  15. 霉酚酸酯不耐受的肝移植受者转归:杭州经验,R657.3
  16. 生长抑素对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的研究,R657.3
  17. 大鼠肝移植术后肠道损伤以及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保护作用,R285
  18. 逆灌注法对术中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R657.3
  19. 肝移植术中移植肝缺血再灌注后对肺部损伤和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R657.3
  20. 不同活度放射性碘-125粒子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实验研究,R735.7
  21.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分析及诊疗,R65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肝及肝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