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乡村绿地系统服务效能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

作 者: 史久西
导 师: 向其柏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村庄绿化 乡村绿地系统 服务效能 综合评价 调控机制
分类号: S7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浙江为研究区,对乡村绿化的材料效益、格局热效应、游憩服务、审美服务等关键服务效能作了深入研究,分析其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模型,探明主要作用因子和调控机制,为量化评价与调控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包括:绿化树种香樟(CK)生态效益优势明显,但景观、游憩、经济效益并不占优势;经济树种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与大豆复层经营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许多场合是十分重要的绿化材料。村庄景观中降温斑块与增温斑块充分接触是引起环境降温的基本机制,热量交换与距离的4-6次方成反比,景观数量结构与格局结构的热效应贡献约为3:1,核心区内、外环境与区内环境的热量交换也接近3:1。乡村公园、公园系统服务效能的共同影响及调控因子有聚会点距离、公园周围人口、规模与投入3类,适度投入才有最佳服务效率。影响绿地美景度的众多要素中,乡土气息和建筑质量是因评判群体而异的指标,其它则是通用指标;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和大学生3个群体的审美情趣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对于乡土气息的偏好有明显差异;与绿地数量有关的指标是最重要的美景度模型因子。基于上述研究,构建了乡村绿地系统服务效能综合评价模型,成功解决了评价指标的量化、赋权等问题。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29
  1 文献综述  11-25
    1.1 乡村聚落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11-12
    1.2 乡村林业研究进展  12-13
    1.3 城市绿化树种评价与选择  13-14
    1.4 城市热岛相关研究进展  14-18
      1.4.1 景观格局数量化研究  15
      1.4.2 城市热岛强度的监测方法  15-16
      1.4.3 温度场及绿地降温效应模拟  16-17
      1.4.4 景观格局热效应研究  17-18
    1.5 旅游者游憩行为及旅游资源质量研究进展  18-21
      1.5.1 旅游者游憩行为研究  18-19
      1.5.2 旅游需求预测  19-20
        1.5.2.1 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  19
        1.5.2.2 旅游需求模型研究  19-20
      1.5.3 旅游资源质量与服务效能评价  20-21
    1.6 景观美学评价研究进展  21-23
    1.7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进展  23-25
  2 研究背景  25
  3 研究目标  25
  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5-27
  5 研究内容  27-28
  6 主要创新点  28-29
第二章 浙江省乡村绿地系统概述  29-35
  1 村庄的地域类型与圈层结构  29
  2 乡村绿地系统的时空类型  29-31
    2.1 乡村绿地空间类型结构  29-30
    2.2 乡村绿地系统的时相类型  30
    2.3 不同类型村庄绿化建设重点  30-31
  3 村庄绿化模式  31-35
    3.1 整体绿化模式  31-33
      3.1.1 近自然片林绿化模式  31
      3.1.2 乡村经济、观赏植物园建设模式  31-32
      3.1.3 林水路网与村庄绿化一体化模式  32
      3.1.4 多功能防护绿化模式  32
      3.1.5 开放式小区绿化模式  32
      3.1.6 乡村旅游配套绿化模式  32-33
      3.1.7 污染治理绿化模式  33
    3.2 各绿地类型绿化模式  33-35
      3.2.1 中心绿地一般绿化模式  33-34
      3.2.2 通道绿化一般模式  34
      3.2.3 庭院绿化一般模式  34-35
第三章 经济、生态树种效益比较研究  35-49
  1 材料与方法  35-37
    1.1 试验设计  35-36
    1.2 指标测量与计算  36-37
      1.2.1 生态效益指标  36
      1.2.2 景观与游憩服务效益评价  36-37
      1.2.3 投入产出指标  37
  2 结果与分析  37-47
    2.1 生理生态指标及效益分析  37-43
      2.1.1 树种生理指标及生态效益排序  37-39
      2.1.2 树种类型生态效益差异对照分析  39-41
      2.1.3 群落生理生态效益其它类型差异分析  41-43
    2.2 群落生理生指标日变化与相关性分析  43-44
    2.3 综合效益分析  44-47
      2.3.1 景观与游憩服务效益  44-45
      2.3.2 群落经济效益核算  45-47
  3 小结  47-49
第四章 乡村景观格局热效应研究  49-63
  1 研究区概况  49
  2 研究方法  49-50
    2.1 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49-50
    2.2 景观指数设置及计算  50
    2.3 统计分析  50
  3 结果分析  50-61
    3.1 核心区景观指数及其与环境亮温的相关性  50-53
    3.2 核心区景观指数因子分析  53-55
    3.3 核心区亮温模型  55-56
    3.4 核心区景观数量结构及空间结构对环境亮温的影响差异  56-57
    3.5 +100m 缓冲区格局及其热效应  57-59
    3.6 +200m 缓冲区格局及其热效应  59-60
    3.7 不同研究区单指标回归模型分析  60-61
  4 小结  61-63
第五章 乡村环境热量交换距离效应研究  63-73
  1 研究区概况  63
  2 研究方法  63-66
    2.1 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63
    2.2 不同地类本征亮温研究  63-64
    2.3 景观格局热效应场特性研究  64-66
      2.3.1 采样  64-65
      2.3.2 模型及求解  65-66
      2.3.3 贡献函数研究  66
  3 结果分析  66-71
    3.1 斑块降温本征特性  66
    3.2 距离效应  66-71
      3.2.1 函数发掘  66-68
      3.2.2 模型预测检验  68-70
      3.2.3 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分析  70-71
  4 小结  71-73
第六章 乡村居民游憩行为研究  73-84
  1 研究方法  73-74
    1.1 村庄及答卷人抽样  73
    1.2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73-74
    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74
  2 结果分析  74-82
    2.1 乡村居民的出游行为和态度  74-75
    2.2 游访量分布特征  75-77
      2.2.1 游访量随人口学指标的分布特征  75-76
      2.2.2 游访量时空分布特征  76-77
        2.2.2.1 时间分布特征  76
        2.2.2.2 空间分布特征  76-77
    2.3 游憩需求模型-日人均游访量预测  77-82
      2.3.1 整体人群游憩需求模型  77-80
      2.3.2 村庄游憩需求模型  80-82
  3 小结  82-84
第七章 乡村公园服务效能研究  84-98
  1 研究方法  84-85
    1.1 村庄及答卷人抽样  84-85
    1.2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85
    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85
  2 结果分析  85-96
    2.1 公园日游访量、服务半径分析  85-90
      2.1.1 离散型变量指标相关分析  85-87
      2.1.2 连续型变量指标相关分析  87-89
      2.1.3 公园游访量、服务半径回归分析  89-90
    2.2 公园系统游访量、服务面分析  90-92
      2.2.1 公园系统游访量、服务面相关分析  90-91
      2.2.2 公园系统游访量、服务面回归分析  91-92
    2.3 村庄地域系统游访量模型  92-93
    2.4 公园及公园系统服务效率分析  93-95
      2.4.1 公园服务效率分析  93-94
      2.4.2 公园系统服务效率分析  94-95
    2.5 不同村庄及公园(系统)类型服务效能比较  95-96
      2.5.1 公园、公园系统类型特性与服务效能  95-96
      2.5.2 村庄类型特性与服务效能  96
  3 小结  96-98
第八章 乡村绿地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  98-109
  1 研究方法  98-101
    1.1 外业调查与资料收集  98
    1.2 评判者的选取  98
    1.3 美景度评判方法  98-99
    1.4 评价指标集构建  99-100
    1.5 景观要素分解与量化  100-101
    1.6 统计分析  101
  2 结果分析  101-107
    2.1 不同类型人群审美差异分析  101-103
    2.2 乡村绿地美景度影响因子分析  103-104
    2.3 美景度评价模型  104-107
      2.3.1 模型拟合  104-105
      2.3.2 模型检验  105-107
  3 小结  107-109
第九章 乡村绿地系统服务效能综合评价  109-125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09
  2 村庄绿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09-110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0-116
    3.1 绿地指标筛选  110-113
    3.2 指标体系构建  113-115
    3.3 指标权值确定  115-116
    3.4 指标合成  116
  4 村庄建成区绿地系统综合服务效能评价案例研究  116-123
    4.1 数据获取与指标量化  116-117
    4.2 评价与分析  117-123
  5 小结  123-125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25-130
  1 结论  125-129
  2 展望  129-130
参考文献  130-139
附录  139-142
详细摘要  142-149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4.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5.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6.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7.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8.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9.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10.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11.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2.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13. 烤烟感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S572
  14.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防范研究,F842.6
  15. 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特征及回采覆岩破坏研究,TD327.2
  16. 基于不确定因素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研究,TU722
  17. 葫芦岛市连山区综合防灾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TU984.116
  18. 煤炭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循环经济评价研究,F426.21
  19.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20.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企业竞争对手评价系统,F272
  21. 煤矿矸石山危害安全评价及绿化复垦分析,TD849.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绿化建设 > 大地园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