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双期扫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 者: 魏晓洁
导 师: 王锡明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 双源CT 血管造影 低剂量
分类号: R6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mesenteric ischemia, MI)发病急,起病快,且随着人们生存年龄的增长,随着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确;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查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故病死率较高,有报道称其病死率可达50%以上,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血管外科急症。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包括肠系膜上、下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缺血所引起的肠道疾病,以动脉性缺血更为常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占所有系膜缺血性疾病的50%,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肠系膜动脉狭窄占25%,低血流灌注所致的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及静脉性肠缺血约占25%。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仅能观察肠系膜血管的堵塞及狭窄情况,不能观察相应供血区肠管的情况,而且属于有创检查,二维成像、前后组织的重叠导致对部分病变程度的估计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操作复杂、需要麻醉、手术费用昂贵、术后存在穿刺局部血肿、穿刺血管血栓形成及穿刺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且具有一定的死亡率,故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很难被患者及患者家属所接受。CT尤其是时间空间分辨率高的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得一次屏气完成整个腹部的大范围扫描成为可能;增强扫描后不仅能清晰观察血管情况,还能同时观察相应供血区肠道的情况、能同时观察其他腹腔脏器情况,能够获得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相似的血管三维图像,同时随着bolus tracking技术的应用,使得在肠系膜上动脉内对比剂高峰期获得清晰的动脉血管图像成为可能;扫描速度快,使得连续获得动、静脉双期扫描图像成为可能;z轴分辨率的提高,能够获得良好的各向同性图像,使得通过一次扫描获得的横断面图像进行无差别的任意角度重建图像成为可能,在诊断肠系膜源性肠缺血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制约CT扫描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X线辐射剂量。目前有大量关于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及文献,主要集中在成人及小儿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颅脑CT扫描、眼眶、骨盆及胸部CT扫描,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腹部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及文献却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单源CT,且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降低kV,mAs。本课题主要针对双源CT (Dual-source CT,DSCT),研究其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双源CT腹部血管的低剂量成像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除了降低kV,mAs外,还选择增宽准直、增大螺距等方法。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 (Dual-source CT, DSCT)腹部动静脉双期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扫描组比较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80例临床疑诊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同期行双源CT低剂量腹部动静脉血管双期成像扫描及传统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对CTA获得的腹部血管尤其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进行靶重组(包括MIP, MPR, CPR, VRT),结合横断面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价相应肠管有无异常征象,并将其与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DSA)及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评价DSCT低剂量腹部血管成像技术对栓子的诊断准确性;同时,与外科手术所见比较,评价DSCT低剂量腹部扫描对肠管病变情况的诊断准确性。所有阳性患者均经导管行血管内溶栓术治疗(n=23)或行外科手术血管切开取栓术治疗(n=22)证实。选择同期经双源CT常规扫描条件行腹部强化CT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由2名具有多年腹部CT诊断资格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VR图像按照差(0分)、中(1分)、良(2分)、优(3分)等级进行质量评估,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2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 DLP),换算成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mSv后,经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CT低剂量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扫描。其中,45例阳性患者中,动脉性病变35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所致管腔偏心性狭窄19例;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16例;前者表现为病变血管及腹主动脉管壁弥漫多发的斑块状钙化斑块,管腔偏心性软斑块及狭窄;后者重组图像表现为局限性管腔内充盈缺损,典型者横断面表现为“靶征”,腹主动脉等周围血管显示良好,无粥样硬化表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0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3例。DSCT可清晰显示肠管情况,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21例,表现为肠腔内的液气平,其中15例增强扫描肠壁呈层状增厚,腹腔内不同程度积液等,6例肠壁无明显强化;除此,DSCT还显示肠道肿瘤2例。与DSA结果及外科手术结果比较,DSCT诊断肠系膜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与外科手术结果比较,DSCT对肠管病变的显示诊断准确率为100%。低剂量组患者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2.1±0.9)分,普通扫描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2.3±1.1)分,二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8)mSv,普通扫描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4.2±1.3)mSv,二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双期扫描成像技术具有辐射剂量低,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理想检查手段之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0
符号说明及缩略语对照表  10-11
前言  11-13
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价值  13-42
  中文摘要  13-15
  Abstract  15-18
  材料与方法  18-21
  结果  21-23
  讨论  23-27
  附录图表  27-38
  参考文献  38-42
综述  42-49
  参考文献  47-49
致谢  49-50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0-5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1

相似论文

  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2.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541.4
  3.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临床分析,R743.3
  4.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5.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6. 多层螺旋CT及MRI血管成像在大动脉炎中的诊断价值,R445.2
  7. 基于均一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个体化管电流调制的研究,R816.2
  8. 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卒中的临床价值,R743.3
  9. Cdc25c介导的G2/M期检查点调控对人肿瘤细胞株A549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的影响,R730.5
  10. 内囊警示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R743.3
  11. 64排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R743.3
  12. 腹部手术后假性动脉瘤出血诊治体会(附6例分析),R656
  13.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R651.12
  14. 新双源CT对冠脉支架的显示及辐射剂量的研究,R541.4
  15.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541.4
  16. 双源CT评估左心功能的初步研究,R816.2
  17. 无下肢静脉疾病者左髂静脉受压的MSCTA研究,R816.2
  18. 64层螺旋CT后置滤过器C_2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像质量的影响,R816.2
  19.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R816.1
  20. 蛴螬提取物对实验性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新生血管因子HGF、ES表达影响的研究,R774.1
  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拱环结构变化形态学分析,R77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肠系膜、网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