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机制研究

作 者: 李丹
导 师: 李洁明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 养老金隐性债务 规模测算 偿债机制
分类号: F84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71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应对老龄化危机,我国进行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从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由此,政府在现收现付制下对养老金的支付承诺开始显性化,养老金隐性债务(简称“IPD”)开始浮出水面。于是如何偿付这样一笔巨额债务被提上了工作日程。本文则尝试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即理论基础部分、现状分析部分、偿债路径选择分析部分及结论部分。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现状进行分析,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三支柱一保障”IPD偿债机制,最后总结全文得到四点结论。第一章是全文的指导语,起着提纲挈领的指导性作用。该章首先对本文的一些基本性问题进行了交代,如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等,接着对文章的创新点进行点评,指出了本文的三大创新点,最后从IPD规模测算和IPD偿付手段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产生来源。本章介绍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经历了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模式的转变。而养老金隐性债务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有着直接关联,我国的养老金隐性债务产生于养老改革前的现收现付制养老模式,而显性化于改革后的部分积累制养老模式。第三章对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存量规模进行了测算。本章在介绍养老精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养老保险政策,把参保职工分为“老人”、“老退休中人”、“新退休中人”、“在职中人”及“新人”五类,利用个体成本精算法分别计算各类职工产生的隐性债务规模,最后加总得到债务总规模数额。第四章对中国现行IPD偿付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IPD偿付机制,大多情况下采取财政托底补贴的方式来填补每年债务显性化所带来的资金缺口。本章认为,对偿付机制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如何支付,而要广泛的考虑到筹集、支付、增值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不良运作都会影响到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偿付。因此,本章分别总结分析了目前中国养老金的筹资困境、支出困境及监管投资困境。第五章对国外IPD偿付的实践进行总结与分析。当我国刚刚出现养老金隐性债务之时,国际上已有了很多较成熟的解决方法。放眼四海,应该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提炼吸收,自成一家。本章分别从增收、减支及增值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国外的偿债实践,并得到了对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的四点借鉴。从第六章开始为文本的机制论证部分。本文在第六章的初始部分提出建立“三支柱一保障”IPD偿付机制的思想,该机制由四大路径动态组合而成。其中“拓宽筹资渠道”、“减少养老支出”及“余额投资增值”是IPD偿付的三大支柱路径,“辅助保障措施”则是三大支柱顺利运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必不可少。从第六章到第九章,本文逐一对这四大路径展开分析论证。在第六章中,本文分别论证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行养老彩票、划拨国有资产、划拨外汇储备、发行养老债券等各种筹资路径的可行性,指出目前在我国,最适宜实施的两种筹资偿债手段是增加养老财政支出及发行养老彩票。第七章是对减支偿债路径的分析。该章首先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可以推迟退休的结论,但同时需要避开劳动力的供给高峰期,因此实施时间不在现在,却在十年之后。接着逐一分析了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调整比率等一系列支出变量的变化对IPD造成的影响,指出虽然从理论上可以通过对这些变量的控制来达到削减IPD规模的目的,但由于各种掣肘因素的存在,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很小。第八章是对增值偿债路径的分析。第一节对我国养老基金的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国统筹后建立新型监管模式的思路,并对新型监管模式进行了初步的设计。第二节则指出当前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机制尚不健全,需在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即要做到投资范围的多元化及建立最低收益风险补偿制度。第九章是对偿债辅助路径的分析。本章论述了IPD偿付的两大辅助保障路径。健全的社保法律体系为三大支柱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坚持的法律后盾,增强了其执行力。而补充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减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大大减轻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这两种保障措施对于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本章正逐一对此进行分析与论述。最后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本文形成四点结论。第一,对IPD规模的测算是建立偿付机制的前提;第二,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寻求IPD偿付的思路;第三,对IPD的偿付需要多条路径的共同作用;第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偿债机制的核心。

全文目录


摘要  10-12
Abstract  12-15
第一章 导论  15-28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5-17
    一、 研究背景  15-16
    二、 研究意义  16-17
      (一) 理论意义  16-17
      (二) 实践意义  17
  第二节 研究思路、 框架及方法  17-19
    一、 研究思路  17
    二、 文章框架  17-18
    三、 研究方法  18-19
      (一) 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养老实践的结合  18-19
      (二) 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的结合  19
      (三) 多学科知识的结合  19
      (四) 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  19
  第三节 创新点  19-20
    一、 提出了构建"三支柱一保障"偿债机制的思想  19-20
    二、 建立了养老金隐性债务精算模型  20
    三、 进一步细化债务受益人的分类  20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述评  20-27
    一、 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的测算  20-23
      (一) 对IPD规模的匡算  20-21
      (二) 对IPD规模的精算  21-22
      (三) 述评  22-23
    二、 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手段研究  23-27
      (一) 划拨国有资产  24
      (二) 发放养老债券  24
      (三)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24-25
      (四) 征收社会保障税  25
      (五) 推迟退休年龄  25-26
      (六) 剩余资金投资增值  26-27
  注释  27-28
第二章 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历史渊源  28-39
  第一节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28-31
  第二节 隐性债务的产生及显性化  31-34
    一、 隐性债务的产生  31-32
      (一) 政府担保  31-32
      (二) 政府承诺  32
    二、 隐性债务的显性化  32-34
      (一) 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是隐性债务显性化的直接原因  32-33
      (二) 人口老龄化是隐性债务显性化的间接影响因素  33-34
      (三) 经济体制转轨是隐性债务显性化的加速器  34
  第三节 现阶段养老金隐性债务构成的分析  34-37
    一、 "国发[1997]26号"和"国发[2005]38号"的对比  35-36
    二、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构成  36-37
  本章小结  37-38
  注释  38-39
第三章 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测算  39-61
  第一节 隐性债务测算的精算理论基础  39-44
    一、 利息理论  39-41
      (一) 利息的含义  39
      (二) 总额函数及累计函数  39
      (三) 单利和复利  39-40
      (四) 现值与终值  40
      (五) 实际利率与实际贴现率  40-41
    二、 生命表理论  41-42
      (一) 生命表函数  41
      (二) 生命表类型  41-42
    三、 年金及生存年金  42-44
      (一) 年金  42-43
      (二) 生存年金  43-44
  第二节 IPD精算模型的建立  44-51
    一、 测算方法  44-45
    二、 模型假设  45
    三、 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45-51
      (一) "老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45-46
      (二) "老退休中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46-48
      (三) "新退休中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48-49
      (四) "在职中人"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模型  49-51
      (五) IPD总测算模型  51
  第三节 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测算  51-57
    一、 参数设定  51-53
    二、 "老人"引致债务额测算  53-54
    三、 "老退休中人"引致债务额测算  54-55
      (一) "老退休中人"过渡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4
      (二) "老退休中人"基础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4-55
    四、 "新退休中人"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5-56
      (一) "新退休中人"过渡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5
      (二) "新退休中人"基础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5-56
    五、 "在职中人"养老金引致债务测算模型  56-57
      (一) "在职中人"过渡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6
      (二) "在职中人"基础养老金引致债务额测算  56-57
    六、 我国养老金隐性总债务  57
  第四节 测算期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精算  57-59
  本章小结  59
  注释  59-61
第四章 中国偿付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困境  61-75
  第一节 中国养老金筹资的困境  61-67
    一、 中国现行养老金筹资政策  61-62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2-67
      (一) 缴费拖欠现象严重  62-63
      (二) 养老保险覆盖面较窄  63-64
      (三) 城镇职工参保率较低  64-66
      (四) 整体统筹层次不高  66-67
      (五) 征收手段落后  67
  第二节 中国养老金支付的困境  67-71
    一、 中国现行养老金支付政策  67-68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8-71
      (一) 地区差异大, 管理不规范  68
      (二) 支出增长速度过快, 财政负担沉重  68-71
  第三节 中国养老金监管的困境  71-74
    一、 我国现行养老金管理政策  71-72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72-74
      (一) 保值增值手段单一, 运作回报率低  72
      (二) 养老基金变成"提款机"  72-73
      (三) 法律体系不健全, 缺乏震慑力  73-74
  本章小结  74
  注释  74-75
第五章 国外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实践的借鉴  75-86
  第一节 增加养老金收入的实践  75-77
    一、 强制推行储蓄计划  75
    二、 征收社会保障税  75-76
    三、 扩大征费范围及提高缴费标准  76-77
    四、 发行养老认可债券  77
  第二节 减少养老金支出的实践  77-79
    一、 缩减替代率以直接减少养老金支出  77-78
    二、 提高退休年龄以间接减少养老金支出  78
    三、 严格控制支出条件  78-79
  第三节 养老金对外投资的实践  79-82
    一、 成立养老金管理公司负责养老基金的经营  79-80
    二、 建立权责清晰的监督机制  80-81
    三、 投资方向多元化与单一方向投资限制并行  81-82
  第四节 国外偿债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82-84
    一、 要充分重视养老金的增收  82
    二、 减支政策的使用须谨慎小心  82-83
    三、 养老金的监管权与投资权须分离  83
    四、 宜采取多元化投资增值策略  83-84
  本章小结  84-85
  注释  85-86
第六章 中国IPD偿债支柱一: 筹资路径  86-112
  第一节 中国IPD偿付机制的建立  86-87
    一、 偿债机制: 三支柱一保障  86
    二、 机制着眼点: 全国统筹  86-87
  第二节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87-94
    一、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87-89
    二、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89-90
    三、 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横向对比  90-91
    四、 支持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政策分析  91-92
    五、 财政支出政策对养老金支持额度的计算  92-94
      (一) 对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的设定  92-93
      (二) 变量设置及假设  93
      (三) 计算过程  93-94
  第三节 发行养老彩票  94-102
    一、 养老彩票可行性分析  95-96
      (一) 彩票的融资优势明显  95
      (二) 彩票市场剩余空间很大  95
      (三) 体彩福彩的成功运作为养老彩票的发行提供了经验借鉴  95
      (四) 发行养老彩票有助于扩大有效需求  95-96
    二、 养老彩票与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协调  96
    三、 对养老彩票发行及监管的设计  96-101
      (一) 发行环节设计  96-98
      (二) 资金分配环节设计  98-99
      (三) 监督管理环节  99-101
    四、 发行养老彩票对养老基金支持额度的计算  101-102
      (一) 前提假设  101-102
      (二) 计算过程  102
  第四节 其它偿债路径分析  102-110
    一、 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  103-106
      (一) 我国划拨国有资产的实践  103-104
      (二) 划拨国有资产的可行性分析  104-106
    二、 利用外汇储备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106-109
      (一) 可行性分析  106-108
      (二) 可行的利用方式  108-109
    三、 发行养老保险债券  109-110
  本章小结  110
  注释  110-112
第七章 中国IPD偿债支柱二: 减支路径  112-125
  第一节 推迟退休年龄  112-118
    一、 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112-116
      (一) 推迟退休年龄的积极影响  112-114
      (二) 推迟退休面临的挑战  114-115
      (三) 本文的观点  115-116
    二、 推迟退休年龄对IPD规模影响的测算  116-117
      (一) 变量的设定  116-117
      (二) 计算结果及分析  117
    三、 对具体推迟方案设计的建议  117-118
  第二节 其它支出变量对IPD的影响  118-123
    一、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变动  119-120
    二、 养老金调整比率的变动  120-121
    三、 利率的变动  121-122
    四、 过渡养老金计发系数的变动  122-123
    五、 减支偿债的策略选择  123
  本章小结  123-124
  注释  124-125
第八章 中国IPD偿债支柱三: 增值路径  125-141
  第一节 我国养老基金监管体系的变革  125-129
    一、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现行监管  125-126
    二、 对建立新型监管模式的建议  126-129
      (一) 前提原则  126-127
      (二) 新型监管模式的设想  127-129
  第二节 投资机制的改善  129-138
    一、 投资范围多元化  129-135
      (一) 加大对基础设施等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  129-133
      (二) 逐步拓宽海外投资  133-135
    二、 建立最低收益风险补偿制度  135-137
      (一) 可行性分析  135
      (二) 对具体操作措施的建议  135-137
    三、 余量资金投资增值额的计算  137-138
      (一) 前提假设  137
      (二) 计算过程  137-138
  本章小结  138-139
  注释  139-141
第九章 中国IPD偿债保障路径  141-156
  第一节 社保法律体系的健全  141-146
    一、 健全法律体系对偿债的作用  141-142
    二、 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设想  142-143
    三、 《社会保障法(草案)》亮点评议  143-144
      (一)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接续是本草案的最大亮点  143
      (二) 首次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养老全国统筹  143-144
      (三) 进一步细化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  144
      (四) 加强了对违规责任的追究力度  144
    四、 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的建议  144-146
      (一) 尽快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及配套法规、 规章  144
      (二)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144-145
      (三) 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督促地方政府养老投入的落实  145
      (四) 明确运营不当的法律责任,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145
      (五) 要补充对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法律规定  145-146
  第二节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  146-156
    一、 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对偿债的意义  146-147
    二、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  147-151
      (一)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147-148
      (二) 发展企业年金的对策建议  148-151
    三、 推动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快速发展  151-154
      (一) 我国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151-152
      (二) 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152-154
    本章小结  154-155
    注释  155-156
结论  156-159
参考文献  159-169
附表1 参保职工分年龄分性别分布表  169-170
附表2 全国市镇从业人口生命表(男性)(1989-1990)  170-171
附表3 全国市镇从业人口生命表(女性)(1989-1990)  171-172
附表4 我国男性职工IPD分年龄构成表  172-174
附表5 我国女性职工IPD分年龄构成表  174-176
附录1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176-178
附录2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78-181
附录3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81-184
致谢  184-185

相似论文

  1. 广东未观测经济规模的估测研究,F127
  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F124;F224
  3. 资本外逃理论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F830.7
  4.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F812.42
  5. 广东省税收流失的规模估计及其治理,F224
  6. 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统计研究,F832.6
  7. 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种途径研究,F224
  8. 地下经济规模的统计测算方法研究——中国地下经济规模的实证分析,F121.29
  9. 中国资本外逃分析——概念、成因、规模及影响,F832.6
  10. 转轨时期中国资本外逃研究,F832.6
  11. 中国城镇职工推迟退休年龄研究,F249.2
  12. 国有保险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讨,F842.3
  13.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防范研究,F842.6
  14. 兰州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金管理问题研究,F842.6
  15.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均等化研究,F842.6
  16. 车险经营效益影响因素分析,F842.6
  17. 潍坊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评价及完善研究,F842.6
  18.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19. 保险公估服务质量满意度问题研究,F842
  20. 芜湖市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及其防控研究,F842.6
  21. 论我国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F84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保险 > 中国保险业 > 各种类型保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