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资本外逃分析——概念、成因、规模及影响

作 者: 高邦
导 师: 李青
学 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资本外逃 资本流动 成因分析 规模测算
分类号: F83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作为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之一的资本,其流动也日益呈现世界化的特点。资本外逃作为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大大加快了,这使中国获得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我国,越演越烈的资本外逃不仅部分抵消了我国引入外资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一大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外逃的现状、成因和控制方法,才能保证在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中有效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正是由于资本外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一课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资本外逃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包括资本外逃的定义,资本外逃的成因,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和现状,以及资本外逃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并结合前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的基本结构如下:本文的第一章是资本外逃概念。在本章里,首先介绍了六种国外关于资本外逃概念的学说,即避险与投机说、规避管制说、不对称风险说、资产组合说、国民效用说和违背社会契约说。然后,本文对资本外逃定义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将资本外逃定义为“未经批准的国内资本违规外流”。在第二章里,文章对资本外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于资本外逃的一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资产安全性、金融抑制、通货膨胀、资本管制、汇率高估、财政赤字、规避税收、债务危机、歧视性待遇、政治风险等因素。而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本外逃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因素:体制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在体制因素里包括国有资产流失、存在金融抑制、金融监管机制和体系不健全三个原因;在政策性因素里,造成资本外逃的原因有内外资待遇的差别政策、外汇管制的影响、产权保护缺乏相应的政策安排;在风险因素里,汇率风险、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不对称风险”因素造成资本外逃。总的来看,我国资本外逃的是内外资待遇的差别对待、私人产权缺乏保障以及贪污、受贿等“黑钱”流出国外等原因为主。本文的第三章是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规模分析。首先是对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我们可以初步观察到我国自90年代以来有日趋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发生。接下来是对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测算。首先,文章介绍了五种资本外逃测算的方法,分别是: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法、直接法、世界银行法、摩根公司法和克莱因法,并分别对五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通过运用这五种方法,我们对中国1982年—2000年的资本外逃进行了测算。根据测算的结果,我们认为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是相当大的,按克莱因法计算总计为3609.05亿美元,同时我国资本外逃总体波动呈现这样的趋势:80年代初期,资本外逃并不明显,几乎在零附近徘徊,有些年份资本外逃还为负值。但进入90年代后资本外逃急剧扩大。有两个时期尤为引人注目:第一个时期是91年与92年,资本外逃上升了1倍左右;第二个时期是97年与98年这两年资本外逃<WP=5>数量猛增,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过后资本外逃数量有明显减缓的趋势。在本章的最后,对我国资本外逃的渠道进行了论述,主要有贸易渠道、非贸易渠道、投资和融资渠道以及其他渠道。本文的最后一章是资本外逃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本章分析了资本外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体来看主要是降低国家信用评价、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再分配、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的中介作用等不利影响。对于我国来说,资本外逃的不利影响值的关注的主要是以下几点:资本外逃给我们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努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增大维持国际收支可持续性平衡的难度;降低中国利用外资的效果;加重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资本外逃造成大量税收流失;阻碍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等。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有效控制资本外逃,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些建议是:继续推进金融深化,完善金融体制;制定合理的外资政策,避免政策不对称性引起资本外逃;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大打击腐败、经济犯罪等的力度;坚持稳定的汇率政策和确实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加强外汇监管力度,建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体制;加强国际协调。本文在分析中国资本外逃这一问题中,注意了国外理论发展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充分运用了理论的有用部分,又不照搬理论,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本文运用定义、列举、比较等多种分析方法,系统阐述了我国资本外逃的定义、成因和影响,对我国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从根源上控制资本外逃的一些政策建议。但是由于笔者本身的局限性和这个问题的深广性,文章仍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7
引言  7-8
第一章 资本外逃概念  8-13
  第一节 资本外逃有关概念界定  8-10
  第二节 本文对于中国资本外逃的定义  10-13
第二章 资本外逃的成因  13-19
  第一节 资本外逃的原因分析  13-16
  第二节 中国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分析  16-19
第三章 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规模分析  19-25
  第一节 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19
  第二节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  19-23
  第三节 我国资本外逃的渠道  23-25
第四章 资本外逃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25-30
  第一节 资本外逃的不利影响  25-26
  第二节 资本外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6-27
  第三节 对控制我国资本外逃的政策建议  27-30
结束语  30-31
参考文献  31-32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2.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3.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4. 初中学困生成因及干预研究,G635.1
  5. 日语学习者在日译汉翻译实践中的母语表达问题及成因分析,H36
  6. 宏观金融不稳定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F832
  7.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分析及司法保护问题研究,D926
  8. 涉油犯罪及其对策研究,D924.3
  9. 挪用公款罪的现状、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D917
  10. 社会控制弱化与未成年人犯罪,C913.5
  11. 论我国党政机关的期权腐败,D262
  12.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非正常资本流动的成因研究,F831.7
  13. FDI与经济增长,F124
  14. 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研究,F831.7
  15.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研究,F832.6
  16.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检验,F224
  17. 深圳市税务系统激励机制研究,F812.42
  18. 基于我国管理层收购(MBO)的寻租行为研究,F271
  19.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达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P618.4
  20. 北京城区两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观测分析及成因探讨,P458.121.1
  21. 20世纪60年-21世纪初北仑河口地形地貌演变与成因分析,P93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