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Th细胞在IBS和IBD中的表型改变

作 者: 付妤
导 师: 侯晓华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肠易激综合症 Th17 IL-23 TGF-β1 旋毛虫 内脏敏感性
分类号: R574.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细胞表型的改变目的:探讨Th细胞各亚群比例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2007年济南标准收集UC患者20例,对照组16例。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对UC组患者及对照组中肠粘膜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作表型分析,比较各组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肠粘膜IL-4、IL-12、IL-17表达,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4、IL-12、IL-17水平。结果:(1)UC组患者肠粘膜中Th17比例和IL-17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h17比例在U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5(6.93)vs.1.25(3.70),P<0.05;IL-17表达在U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20(0.15)vs.0.10(0.03),P<0.05。UC组患者肠粘膜中IL-17表达与疾病评分呈正相关(r=0.503,P=0.024)。UC中、重度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和IL-17表达增加:外周血中Th17比例在UC中、重度患者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40(2.15)vs.0.70(0.33),P<0.05;外周血中IL-17含量在UC中、重度患者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58(3.37)pg·ml-1vs.0.19(0.64)pg·ml-1,P<0.05。(2)肠粘膜中Th1的比例在UC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3.6(16.88)vs.9.10(17.53);外周血中Th1的比例在UC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2.85(9.28)vs.10.15(7.48),UC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1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同活动度患者间无明显差异。肠粘膜中IL-12的表达在UC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0.22(0.16)vs.0.16(0.13),表达无明显改变。外周血中IL-12水平在UC组与对照组中分别是1.59(2.26)pg·ml-1vs.1.66(5.79)pg·ml-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肠粘膜中Th2的比例在UC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10(1.53)vs.1.15(1.50);外周血中Th2的比例在UC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20(0.55)vs.1.10(0.45),肠粘膜和外周血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活动度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肠粘膜IL-4在UC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0.29(0.14)vs.0.23(0.11),表达无明显改变。外周血IL-4水平在UC组与对照组分别是1.27(2.48)pg·ml-1vs.0(2.5)pg·ml-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h细胞各亚群中Th17细胞是介导UC肠道局部和外周免疫应答的优势细胞,它可能成为UC治疗的有效靶点。第二部分:腹泻型IBS患者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细胞表型的改变目的:探讨Th细胞各亚群在腹泻型IBS患者中的变化,揭示IBS粘膜免疫激活具体免疫学机制。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收集腹泻型IBS患者27例,另设对照组16例。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Western blot检测肠粘膜IL-4、IL-12、IL-17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IL-4、IL-12、IL-17水平。结果:(1)腹泻型IBS患者部分肠粘膜病理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归为IBS-A组,肠粘膜无非特异性炎症者归为IBS组。(2)IBS-A组患者肠粘膜Th17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为3.60(4.05)vs.1.25(3.70),P=0.045,而Th1、Th2比例无明显改变;肠粘膜中相关细胞因子IL-4、IL-12、IL-17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A组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相关细胞因子IL-4、IL-12、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改变。(3)IBS组患者肠粘膜及外周血Th细胞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腹泻型IBS患者部分存在肠粘膜非特性炎症,提示肠粘膜存在免疫激活,该免疫状态表现为Th细胞向Th17偏移。第三部分:Th17细胞在旋毛虫感染小鼠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目的:研究发现旋毛虫感染小鼠在急性感染期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在肠道炎症消退后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仍可持续存在。本实验旨在阐明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旋毛虫感染小鼠急性和慢性感染期期出现的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感染后2周组、8周组和12周组。用含有旋毛虫的混悬液灌胃方法感染NIH小鼠,剂量为300条/只;结直肠扩张诱导的腹部回撤反射(AWR)评估内脏敏感性;HE染色观察空肠和结肠粘膜炎症状态;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空肠和结肠粘膜固有层Th17细胞比例;Wentern blot检测空肠和结肠粘膜IL-17、IL-23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旋毛虫感染造成的空肠和结肠一过性炎症在感染后2周时最明显,感染后8周时肠粘膜破坏和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感染后12w时空肠和结肠粘膜无明显炎症改变。AWR评分在感染后2周时最高,感染后8周和12周时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空肠和结肠粘膜固有层Th17细胞比例和IL-17表达在感染后2周时增高(P<0.05),感染后8周和12周降至正常水平。感染后2周,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空肠粘膜Th17细胞比例分别是9.13±2.73 vs.3.78±1.97,P<0.01;结肠粘膜中Th17细胞比例分别是8.00±2.43 vs.3.6±1.80,P<0.01。感染后2周,感染组和对照组空肠中IL-17含量分别是1.70±0.47和0.68±0.26,P<0.01;结肠中IL-17含量分别是0.59±0.12和0.44±0.09,P=0.041。2周时空肠和结肠粘膜IL-17表达与AWR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658,P=0.032和r=0.532,P=0.04。空肠和结肠粘膜TGF-β1表达在感染后2周时增加,8周和12周降至正常水平。感染后2周,空肠中TGF-β1含量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是0.31±0.03和0.17±0.05,P<0.01;结肠中TGF-β1含量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是0.11±0.03和0.08±0.02,P=0.035。急、慢性感染期间空肠和结肠粘膜IL-23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旋毛虫感染NIH小鼠造成肠道一过性炎症,炎症急性期和慢性期小鼠内脏敏感性增加。Th17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可能影响了急性期感染期小鼠内脏敏感性,TGF-β1可能诱导了Th17细胞的改变。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6-7
前言  7-8
中文摘要  8-12
英文摘要  12-16
第一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细胞表型的改变  16-41
  材料与方法  16-30
  结果  30-36
  讨论  36-38
  参考文献  38-41
第二部分:腹泻型IBS患者肠粘膜和外周血中Th细胞表型的改变  41-53
  材料与方法  41-45
  结果  45-49
  讨论  49-50
  小结  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3
第三部分:Th17细胞在旋毛虫感染小鼠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  53-74
  材料和方法  53-60
  结果  60-68
  讨论  68-71
  参考文献  71-74
综述 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应答  74-89
附录: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89-90
致谢  90-91

相似论文

  1. 王嘉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疡性结肠炎的方药分析研究,R259
  2.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3. GATA2与Smad4相互作用对TGFβ信号通路负调控的初步研究,R363
  4. 经鼻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742.1
  5.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6. 长期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7. 外源性NO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532.14
  8.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9.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0. 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R575.1
  11. 罗格列酮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PPARγ、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593.22
  13. Treg/Th17平衡在弓形虫感染致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714.2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丁酸钠对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R735.34
  15. 脂肪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R78
  16. 蛇床子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563.9
  17.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R574.62
  18. 增生性瘢痕中CD90、Ⅰ、Ⅳ型胶原和TGF-βⅠ型、Ⅱ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622
  19.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及与免疫衰老的相关性研究,R734.2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分子、单个核细胞PD-L1分子的表达,R593.241
  21. 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大鼠跟腱Collagen-ImRNA、TGF-β1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G80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肠疾病 > 大肠疾病 > 结肠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