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

作 者: 唐萌
导 师: 邓正来;徐显明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制度化 转型社会 互动性 协商民主
分类号: D922.6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规则进行个案分析后发现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规则缺乏体系性;二是规则缺乏实效性。针对这种情况,应把该规则置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和视阀中进行考察,进而了解影响与制约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主客观因素,明晰规则不足是由于环境法律在实施中的单向度的结构控制,以及政府在规则制定时思维进路中客观主义取向所导致的。解决办法应是确立一种新的制度化的思维,即能够凸显行动主体的能动性、互动式的公众参与理念。政府应以互动式理念为指导,通过对话机制、协商机制构建为人们所认同的环境事务公众参与制度,并以此来规制人们的实践,使其成为一个为人们普遍实践了的规则体系,进而形成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9
导论  9-27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与意义  9-11
    一、论题的提出  9-10
    二、研究主题、范围和意义  10-11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本文的论证进路  11-19
    一、既有的文献研究的进路  11-17
    二、本文研究采取的进路—制度化的进路  17-19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19-24
    一、公众参与的界定  19-21
    二、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主体—公众参与的广度  21-23
    三、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客体—公众参与的范围  23-24
    四、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形态—公众参与的深度  24
  第四节 论述的视角与框架  24-27
第一章 公众参与与环境事务  27-57
  第一节 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必要性  27-32
    一、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  27-31
    二、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必要性  31-32
  第二节 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目的  32-57
    一、满足公众的环境安全感  33-41
    二、满足公众自身的环境利益  41-47
    三、弥补政府环境管制的合法性困境所产生的问题  47-57
第二章 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制约因素  57-79
  第一节 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客观环境因素  60-73
    一、转型社会期间的社会结构转型  60-64
    二、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客观因素  64-73
  第二节 影响参与环境事务的公众自身因素  73-79
    一、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意识  73-76
    二、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能力  76-79
第三章 公众参与现有规则的理论反思  79-100
  第一节 厦门PX事件—公众参与规则不足的个案解读  79-83
    一、厦门PX事件的过程回顾  79-81
    二、公众参与规则不足的表现  81-83
  第二节 公众参与规则不足的原因  83-96
    一、公众参与规则不足的客观因素  83-89
    二、公众参与规则不足的主观因素  89-96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事务制度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96-100
    一、公众参与环境事务制度化的必要性  96-97
    二、公众参与环境事务制度化的可能性  97-100
第四章 探寻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化的理论基础  100-139
  第一节 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微观考察  102-121
    一、公众参与环境事务方式的考察  102-111
    二、环境事务公众参与的策略分析  111-115
    三、公众对环境事务参与方式的“理性”选择  115-121
  第二节 对结构化理论的分析与借鉴  121-139
    一、对结构化理论的分析  122-128
    二、结构化理论对本研究的启发  128-139
第五章 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在环境法中的确立  139-172
  第一节 互动的理论基础确定  140-151
    一、互动的规范性分析  140-144
    二、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在环境法中的提出  144-146
    三、互动式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在政治合法性上的考虑  146-148
    四、互动式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具有实效的可能性  148-151
  第二节 互动性方案的选择—协商性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  151-158
    一、互动式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发展的可能方向  151-155
    二、协商性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特征  155-158
  第三节 互动的实现—协商性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运作机制  158-172
    一、对话机制  158-162
    二、从协商到决策的过程  162-169
    三、对话、协商对于环境决策的意义  169-172
第六章 协商性公众参与环境事务制度的构建  172-208
  第一节 环境立法参与制度  172-186
    一、对话、协商机制在环境立法中的引入  173-176
    二、环境立法参与制度中协商机制实现的前提条件  176-179
    三、环境立法参与的制度形态  179-186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参与制度  186-198
    一、协商性机制适用于环境行政执法的必要性  186-188
    二、环境行政执法适用协商性机制的前提条件  188-191
    三、协商性环境行政执法参与的制度形态  191-198
  第三节 环境司法的参与制度  198-208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199-201
    二、环境公益诉讼过程中的协商机制的构建  201-208
结语  208-209
参考文献  209-22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220-221
后记  221-222
论文摘要  222-226
Abstract  226-230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3.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4.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5.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X171.4
  6.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7. 村民参与与村庄发展关系研究,D422.6
  8.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10.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研究,G641
  11.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12.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922.62
  13. 中日环保领域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X321
  14. 交叉、融合与创新,J52
  15. 网络广告的特性与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F713.8
  16. 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D09
  17. 武汉市交通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TU984.191
  18.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19. 高语境文化背景下强关系中的人际传播素质概念建构与测量,G206
  20. 行政立法之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922.1
  21. 社区磋商小组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 环境保护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