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

作 者: 刘晓璇
导 师: 舒年春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 埃尔斯特
分类号: D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埃尔斯特是著名哲学家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称赞埃尔斯特为当今世界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领军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其研究的切入点非常新颖而独特。他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从西方“制宪会议”的史料着手,对协商民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为当今民主理论研究领域,特别是为“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并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研究“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大门。本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作者选择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作为论文选题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状况进行梳理。论文的第二部分,首先探讨了民主的概念、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史、协商民主理论的当代背景以及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现实背景等问题,力求从理论溯源的角度揭示协商民主理论在当代复兴的缘由。然后对deliberative democracy进行中英文释义,从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语义层面、基本内涵的产生以及发展等方面阐释了将其翻译成协商民主的理由。最后分析了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了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具体内涵。本段首先对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理性选择理论进行探讨,揭示了包含在这些理论中的协商与民主的萌芽。然后从协商民主理论的背景和适用范围、协商与民主的关系以及如何达成集体决策等方面对他的协商民主理论进行阐释和理解。最后,本人还探讨了哈贝马斯与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论文的最后部分对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进一步思考,他的协商民主对民主理论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1 绪论  7-12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7-8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8-11
  1.3 写作思路  11-12
2 协商民主的背景研究  12-18
  2.1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  12-14
  2.2 Deliberative Democracy 的释义  14-15
  2.3 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15-18
3 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  18-34
  3.1 埃尔斯特早期著作中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  18-21
  3.2 协商与民主  21-22
  3.3 协商民主的实证研究  22-24
  3.4 集体决策如何达成  24-32
  3.5 与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  32-34
4 对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的再思考  34-36
致谢  36-37
参考文献  37-39

相似论文

  1.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2.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研究,D422.6
  3. 协商民主视角下公共政策过程合法性问题研究,D630
  4.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621.5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627
  6. “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621
  7. 论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D922.1
  8. 中国县政改革背景下的县政协研究,D628
  9. 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协商民主,D627
  10. 论我国政治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因素,D621
  11.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095.16
  12. 论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D925.3
  13. 经济法民主观研究,D912.29
  14. 大型公共投资项目确定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922.28
  15.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探析,D638
  16. 中国社会背景下协商民主稳定功能研究,D627
  17. 政协组织通过协商民主参与政府决策研究,D627
  18.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下国家公权力的限制,D909.1
  19. “民主”与“共和”:从相异到融合,D033
  20. 从理性选择理论到心理机制,D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