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

作 者: 徐琳
导 师: 李辉信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教育 生态恢复模式 公众参与 化工园区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恢复”即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使其接近于受干扰前的状态,然而国内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自然生态过程的恢复,对人文因素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公众参与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知识、资源和信息的输入渠道,也能提高生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活化生态恢复管理运行机制。本文在对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工程实施为主线,公众参与为立脚点,结合国际恢复生态学会议文件系统阐述公众参与视角下生态恢复的基本流程,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公众参与对生态恢复的影响。纵观全球,国内外公众在对生态恢复各环节参与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参与模式和生态恢复教育方面。在对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理解和实践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退化系统恢复的成功离不开合理的恢复建设和完善的恢复管理体系,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强大的公众参与机制更是各国生态恢复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范例。本文通过对美国旧金山海湾带、加拿大安大略省沼泽湿地、韩国清溪川三大区域的生态恢复工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生态恢复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理论技术体系相对滞后,恢复工程实施系统性缺乏,投融资方式的单一化,恢复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公众参与力度薄弱,分析了国外成功经验给中国的启示,从而探索完善我国生态恢复的有效路径。民众作为生态恢复的最终受益者,其参与度能极大影响生态恢复的进展。化学工业园区作为一典型区域,在给区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为了解该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认知和参与,以及影响该区民众生态恢复意识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泰兴化工园区的民众从生态恢复认知,评价、参与和期望四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卡方分析,探索影响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园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认知与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民众的生态恢复意识呈“政府依赖型”,对生态恢复信息的获取路径单一,78.31%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在生态恢复中承担主要责任,但忽视科研部门的指导作用,园区化工企业领导和行政人员的生态恢复意识处于浅思考阶段。(2)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的不同对民众参与生态恢复诉求的意愿与途径产生一定的影响。90.23%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对生态恢复的参与属于消极、被动的参与。(3)园区民众参与生态恢复的深度和广度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和当地居住时间的影响,与性别和自身经济条件无关。文化程度高且从事职业与生态相关的青年人参与生态恢复建设的意愿和态度较积极主动。因此政府要增强园区的生态安全教育,关注生态恢复意识的培养,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好示范推广,并与园区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广泛的公众参与。结合上述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恢复主要存在以下困境:经济条件的制约,制度的不够健全,生态恢复宣传教育的相对滞后以及公众价值取向的偏离四方面。本研究认为,我国应努力完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建立志愿者运行机制,激励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生态恢复普及教育,同时也要重视校园生态恢复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恢复生态学学科的渗透式教育,政府也要引导生态学家及公众转变价值取向,坚持生态恢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制定中国特色的生态恢复制度及良性循环机制服务,并使之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恢复工作的指南和典范。

全文目录


摘要  7-9ABSTRACT  9-12第一章 绪论  12-18  1.1 研究背景  12-14    1.1.1 生态恢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性  12-13    1.1.2 公众参与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地位  13-14    1.1.3 生态恢复教育对提高公众生态恢复意识的重要作用  14  1.2 研究意义  14-15    1.2.1 学术意义  14-15    1.2.2 政策意义  15  1.3 研究对象  15-16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8    1.4.1 研究方法  16    1.4.2 技术路线  16-18第二章 生态恢复及公众参与的内涵  18-24  2.1 生态恢复的概念  18-19  2.2 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内涵  19-21    2.2.1 生态恢复中"公众参与"的定义  19    2.2.2 "公众参与生态恢复行为"的定义  19    2.2.3 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主体及方式  19-20    2.2.4 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主要流程  20-21  2.3 公众参与对生态恢复的影响  21-24    2.3.1 正面影响  21    2.3.2 负面影响  21-24第三章 国内外公众对生态恢复各环节的参与研究  24-32  3.1 国内外公众对生态恢复各环节的参与概况  24-30    3.1.1 公众参与下的退化生态系统诊断  25    3.1.2 公众参与下的生态恢复规划  25-26    3.1.3 公众参与下的生态恢复工程实施  26-27    3.1.4 公众参与下的生态系统管理  27-28    3.1.5 生态恢复教育  28-29    3.1.6 生态恢复的法律法规  29-30  3.2 国内外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主要差别  30-32    3.2.1 不同公众参与模式下的生态恢复  30-31    3.2.2 生态恢复教育  31-32第四章 国外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实例研究及对中国生态恢复的启示  32-40  4.1 引言  32  4.2 美国旧金山海湾带生态恢复工程  32-33  4.3 加拿大安大略省沼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33  4.4 韩国首尔清溪川生态恢复工程  33-35  4.5 我国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  35-36    4.5.1 理论技术体系相对滞后  35    4.5.2 恢复工程实施缺乏系统性  35    4.5.3 投融资方式的单一化  35-36    4.5.4 恢复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36    4.5.5 公众参与力度的薄弱  36  4.6 对中国生态恢复的启示  36-40    4.6.1 强化概念性规划,充分考虑各利益群体意见  37    4.6.2 建立适宜的生态恢复重建体系,实现最小人为干预下的恢复建设  37    4.6.3 健全生态恢复相关法律法规,将公众参与纳入区域管理体系  37-38    4.6.4 加大生态恢复研究的支持和投资力度,丰富融资方式  38    4.6.5 加强生态恢复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生态恢复意识  38-40第五章 江苏省小城镇民众参与生态恢复的实证分析  40-62  5.1 选址依据  40-41  5.2 研究区概况  41-42  5.3 数据来源及方法  42-43    5.3.1 预调查  42    5.3.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42-43  5.4 结果与讨论  43-59    5.4.1 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43-44    5.4.2 园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认知分析  44-51    5.4.3 园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评价分析  51-54    5.4.4 园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参与和期望分析  54-59  5.5 结论与对策  59-62第六章 提高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对策建议  62-68  6.1 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困境分析  62-64    6.1.1 经济条件的制约  62    6.1.2 制度不够健全  62-63    6.1.3 生态恢复宣传和教育相对滞后  63    6.1.4 公众价值取向的偏离  63-64  6.2 提高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对策建议  64-68    6.2.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志愿者运行机制,激励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  65    6.2.2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生态恢复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恢复意识  65    6.2.3 重视校园生态恢复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恢复生态学学科的渗透式教育  65-66    6.2.4 转变价值取向,坚持生态恢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66-68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68-72  7.1 全文结论  68-69  7.2 创新之处  69  7.3 研究的局限性  69-70  7.4 研究展望  70-72参考文献  72-80附录:"江苏市民生态恢复意识"调查问卷  80-84致谢  84-8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6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2.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4. 化学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管理技术研究,X327
  5.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6.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922.62
  7. 武汉市交通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TU984.191
  8.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9. 行政立法之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922.1
  10. 社区磋商小组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研究,X321
  11.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TU984.2
  12. 论电子政务环境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D630
  13. 南宁市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621.5
  14. 上海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D621.5
  15. 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C916
  16. 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制度研究,F726
  17. 生态环境恢复下草原新村营建模式初探,F327
  18. 我国自然资源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D922.6
  19.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X820.3
  20.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研究,X-0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