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
作 者: 王剑
导 师: 彭修银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清明节 美学 “礼”、“乐”、“德”、“生活” 传统节日 整合
分类号: K892.1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现今中国节日系统中唯一以节气为名的节日,清明节复杂的来源和多样的节日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美学角度研究以清明节为代表的一系列传统民俗节日的整合现象,就有了现实意义。清明从节气到节日,其形成、发展和演变,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国家政令的强制干预,也有民风民俗的规范约束,还有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的潜移默化等等,这些因素对清明节从繁复到单一、由杂乱到协调的整合是产生了趋势性的影响。文章试图在具体分析各种因素作用模式的基础上,立足于民俗美学,对清明节日民俗文化的系统性整合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希望通过把握审美对传统节日整合现象的规律性作用,对传统节日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文章一方面在分析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科层面的转换,从而使选题能够深入美学和系统论的视角来研究传统民俗节日,另一方面重新注意和审视了一些以往的研究资料,从新的角度解读一些之前被忽略的问题。从选题意义上来说,文章在理论层面为民俗学和美学在人的生存方式和环境方面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契合点,进而为民俗审美学科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实践层面,研究成果为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中的传统节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寻求了途径,最终在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贡献了力量。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以清明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春季节日民俗,主要从民俗和美学两个角度切入,对美学视野中传统民俗节日的整合现象进行探讨。第一章主要通过纵向梳理以上巳、寒食、清明、社日等古代春季祭祀性节日的演变史来辨析清明节的来源与发展轨迹。其中,以汉魏晋、唐宋两个时期为分隔点,先后以先秦起源期、汉魏晋发展期和唐宋整合期三部分内容,对历史上春季节日活动由郊祭、淫祀整合为清明节的过程进行了对象性研究。第二至五章从审美和文化的视野观照了清明节日民俗整合的内在运行模式和准则,从横向的逻辑的角度探讨了上巳、寒食、社日等传统民俗节日向清明节融合的根本原因,这部分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所在。第二章以“礼”字高度概括政治与民俗的复杂关系,提出政治与节日民俗的关系如此之密切的根本原因是二者皆属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范畴,政治和民俗都是在礼的范畴中产生、变化和发展的,礼不仅是政治和民俗共同的根源,更是两者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基本评价标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政治与民俗在各个时期都有着密切的接触和相互影响,二者不同方向的运动产生了政治对民俗的互用或改造。具体在清明节的民俗整合现象中,清明节完成对相近时间段内节日的“大一统”之前,上巳节、寒食节、社日节等民俗节日都曾在历史上长期存在过,有的甚至还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但是这些民俗节日在与政治长时间的分分和和中,先后被政治影响或者改造,逐渐指向清明节的方向,清明节对它们的整合趋势不可逆转。由于政治在清明节的整合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清明节在整合之初就带有极强的政治性倾向。在本章的案例分析中,通过对寒食节兴衰中民众审美心理与国家意志博弈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民众的审美心理和国家意志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平衡博弈运动之中对民俗节日的影响。寒食节的兴起、发展直至最终走向衰落,民众审美心理因素的影响无处不在,但广大民众的意志,无论在哪个朝代或时期对民俗节日的影响,都是主观的、被动的,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通过政令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寒食节做为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并有巨大影响的节日,对于现代国家和政府如何对待传统节日文化,剔除糟粕,因势利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章从“乐”字的多音多义出发,研究审美心理在清明民俗整合中的规律性作用。在两种“乐”共同作用下,民俗的审美心理活动显示出一定的性格倾向,这种性格倾向的本质,是审美基本规律和最广大民众集体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一种道德体系和评价标准,在这一道德体系和评价标准中的清明民俗必然走向整合。进一步研究清明民俗的审美文化心理内涵发现,在对各节日民俗活动的继承吸收和改造过程中,清明节也把各节日所包含的审美心理内涵纳入自身的美学体系之中,最终在多样统一的融合中形成了本身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清明节日系统中各节日的民俗事象按照人类对民俗活动的审美体验来分类,包括人的民俗、美的民俗和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清明节日系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有的民俗在这一评价标准和体系下消亡了,有的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有的民俗从这个节日里“跳”到那个节日里,还有民俗在它的作用下合并到了一起,而这种审美心理又与生态审美的一些观点在某种层次上达到了完美的契合。第四章分析研究“德”,即审美道德在清明民俗活动整合中的规律性作用。审美与道德这两种人类生命活动中最本源的精神活动方式在内在上具有统一性,在本源的生命活动之中,审美的活动必然要求符合道德的意愿,而道德的意愿往往必须满足审美者的生命意志。审美与道德的本源目的,都是“生命的自由扩张”,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体验生命,通过道德的方式来强化生命,而民俗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自然和真善美统一的审美道德基本原则相契合。所以,审美道德基础上真善美的统一,为民俗节日的类型化、系统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树立了精神标准。清明节日系统中诸民俗活动、民俗节日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是遵循这一审美道德规律进行的。本章的案例分析中讨论的上巳节正是符合这一审美道德规律的。上巳因俗成节,而民俗活动随着暮春巳日的时代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内涵更加深邃。上巳节的民俗审美活动,无论是祀高禖、修祓禊、会男女,还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各种节日活动,都是最大的民俗主体——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高举人性,对于主体自由不断追求的生命审美。概言之,上巳节民俗活动的表象是带有祭祀和狂欢性质的岁时节日,而其内涵是古代中国民众对于延续后代和避免灾祸的需要,其本质是人性对于精神的自由的美的追求,所以从根源上是符合审美道德的要求的。第五章探讨了“生活”世界中的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民俗需要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也不能缺少民俗。因而作为生活世界最基本规律之一的生活美学,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美学的现代化转向造成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倾向,在这一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指导与作用之下,我们能够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新的现代解读,从中摸索出以往不曾发现或不能发现的节日整合规律。本章的案例分析选取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清明节民俗,在对民族区域内清明习俗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考察不同民族区域文化中的清明节,横向比较研究了生活美学视野中民族区域的清明节日民俗。
|
全文目录
摘要 2-6 ABSTRACT 6-12 目录 12-15 引言 15-20 第一章 清明节的来源与发展轨迹 20-67 第一节 清明节日系统的概念 20-28 一、从十五种英译法看清明节的复杂性 20-21 二、系统与系统论运用于清明节的可行性 21-24 三、清明节日系统各要素发展概貌 24-28 第二节 从先秦到魏晋——清明节日系统中诸节日的形成与确立 28-43 一、上巳节的形成与确立 29-34 二、寒食节的起源 34-41 三、社日节的来源 41-43 第三节 唐宋时期走向融合的清明节 43-57 一、走向饮宴娱乐的上巳节 44-48 二、走向官方正统的寒食节 48-51 三、狂欢化的社日节 51-53 四、成为正式节日的清明节 53-57 第四节 宋代以后清明节日系统的演变 57-67 一、上巳节的失落 57-61 二、寒食向清明的转化 61-63 三、清明节对各个节日的整合 63-67 第二章 清明节民俗的政治倾向 67-90 第一节 民俗与政治的根源互渗 68-73 第二节 清明节日系统中政治与民俗的互用 73-78 第三节 清明节整合中的政治倾向 78-79 第四节 政府与民间视域中的清明节 79-90 一、汉魏起源期政治与民间对寒食节的双重影响 80-83 二、唐宋发展期政治与民间对寒食节的双重影响 83-86 三、宋代以后政治与民间对寒食节的双重影响 86-88 四、国家与民间双重合力下寒食节的发展模式 88-90 第三章 清明节民俗的审美心理维度 90-121 第一节 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与乐文化 90-92 第二节 清明民俗审美心理的文化内涵 92-102 第三节 民俗审美心理文化与清明节的整合 102-110 第四节 清明节民俗审美心理中的生态审美观 110-121 一、生态美学与民俗学的契合点 110-112 二、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与生态美学的提出 112-115 三、生态审美观与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 115-120 四、从生态审美到生态文明 120-121 第四章 清明节民俗的的审美道德维度 121-156 第一节 审美的概念范畴与基本特征 121-123 第二节 道德的概念范畴与基本特征 123-125 第三节 审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125-128 第四节 民俗中的审美道德 128-135 第五节 审美道德规律下清明节的整合 135-144 第六节 生命美学视野中上巳节民俗的审美道德 144-156 一、上巳节起源的审美道德本质 144-146 二、上巳节日活动的民俗审美内涵 146-152 三、生命美学视野中的上巳审美道德 152-154 四、结论 154-156 第五章 清明节民俗的生活美学维度 156-176 第一节 生活美学的理论范畴 156-160 第二节 民俗的生活世界与生活美学 160-165 第三节 生活美学与清明节的整合 165-169 第四节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清明节日民俗的生活美学内涵 169-176 一、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清明节日习俗概览 169-171 二、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清明节日民俗的生活美学内涵 171-174 三、结论 174-176 结论:整体生成、和谐生存、系统生长的传统民俗节日 176-179 第一节 审美视野中的民俗探索 176-177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中的民俗节日 177-179 参考文献 179-183 后记 183-184 博士期间发表成果目录 184-185
|
相似论文
-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 一爆炸事故引发的应急资源整合问题的思考(案例分析型),X928.7
- 乳糖衍生物Gu-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其机理研究,R459.7
-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 人乳铁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阳性细胞株的建立,Q78
- 61株鸭源鸡杆菌部分耐药基因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S852.61
- 论心理学的分裂危机与整合之路,B84-0
- 博客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G633.41
- 公安110指挥决策业务系统,TP311.13
-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 马采的生命美学观研究,B83-0
-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 革兰氏阴性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检测,R446.5
-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节日、节令 > 四季节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