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 者: 余永涛
导 师: 王建华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疯草 苦马豆素 内生真菌 鉴定 遗传多态性
分类号: S859.8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4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疯草是指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动物疯草中毒病是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动物细胞α-甘露糖苷酶和甘露糖苷酶Ⅱ的活性,影响低聚糖的代谢和糖蛋白的加工,导致低聚糖蓄积和糖蛋白合成障碍。中毒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瘫痪、不育、流产、体重下降,严重的发生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疯草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化学防除和脱毒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迄今还没有有效控制疯草中毒的方法,致使疯草中毒问题日趋严重,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大患。近来的研究表明,美国疯草中的内生真菌能够合成苦马豆素,认为疯草毒素的产生和疯草内生真菌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目前,我国还未见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报道,我国疯草中是否也存在参与疯草毒素合成的内生真菌还需进一步证实。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将为我国动物疯草中毒研究开辟新的领域,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治和疯草的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对中国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ITS-5.8S rDNA序列及其遗传进化、遗传多态性、固体培养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1.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对中国的10种黄芪属、棘豆属植物进行了内生真菌分离和初步鉴定,共分离到42株真菌,主要为埃里格孢属、链格孢属、未知种属真菌3类。其中从变异黄芪、小花棘豆、毛瓣棘豆、冰川棘豆、甘肃棘豆、黄花棘豆、茎直黄芪等7种疯草中分离到11株埃里格孢属真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确定该11株埃里格孢属真菌为疯草内生真菌。此外还分离到14株链格孢属真菌和17株未知真菌。本研究为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奠定了基础。2.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对苦马豆素提取和分离方法进行比较,筛选出适于微量样品分析的苦马豆素提取和分离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植物样品和真菌菌丝进行处理,通过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42株真菌中筛选出11株含有苦马豆素的真菌,该类真菌均为埃里格孢属内生真菌,分别来自变异黄芪、小花棘豆、毛瓣棘豆、冰川棘豆、甘肃棘豆、黄花棘豆、茎直黄芪等7种疯草,其菌丝中苦马豆素的含量为10.83±1.31~571.11±7.79 mg/kg;在发酵培养试验中,进一步证实该类真菌能够在人工发酵培养的条件下产生苦马豆素,其发酵液中的苦马豆素含量为2~85 mg/L,具有液体发酵生产苦马豆素的潜能。本研究首次证实中国疯草中存在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将为从控制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生长角度防治动物疯草中毒病提供依据。3.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ITS-5.8S rDNA序列测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应用PCR法对11株分离自中国7种重要疯草的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ITS-5.8SrDNA序列进行了扩增,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确定该类真菌的ITS-5.8S rDNA片段长度为600~602 bp,不同菌株间仅相差1~3个核苷酸位点,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类真菌与Embellisia oxytropis OIB9、Embellisia oxytropis OsL12、Embellisia oxytropis DAOM237697、Embellisia sp.OY2.21等真菌遗传距离最近,根据形态学、遗传学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该11株真菌均为棘豆埃里格孢菌(Embellisia oxytropis)。本研究对我国7种疯草的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进行了种级划分和鉴定,为我国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奠定了真菌分类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态性提供了依据。4.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应用RAPD和IGS-RFLP技术对11株产苦马豆素真菌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发现仅有OPA-1、OPA-18、OPA-20等3个引物扩增出的不同真菌的条带数量和长度出现了较小的差异,说明该11株真菌间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通过本研究中使用的引物无法将其区分。不同菌株的IGS序列均具有DraⅠ、HindⅢ、SmaⅠ等酶切位点,且数量相同,但IGS序列的长度及其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长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表现为内部的酶切位点位置的不同,可以确定该11株真菌间存在着种间差异,可能分别为棘豆埃里格孢菌的不同亚种。通过IGS-RFLP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疯草内生真菌分离株的明显区分,为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5.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固体培养特性研究对从黄花棘豆、茎直黄芪中分离的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F5、G3的固体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适宜F5、G3生长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最适pH分别为燕麦片、蛋白胨、pH 4.4。当以无机氮为氮源,最适碳氮比为100:1,当以有机氮为氮源,最适碳氮比为200:1。本试验为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途径、合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疯草研究进展  14-22
  1.1 疯草的分布  14-15
  1.2 疯草对畜牧业的危害  15
  1.3 疯草的毒性成分  15
  1.4 疯草的营养价值  15-17
  1.5 疯草的生态价值  17
  1.6 疯草的药用价值研究  17-18
  1.7 动物疯草中毒的防治  18-19
    1.7.1 人工防除和化学防除  18
    1.7.2 生态防除  18
    1.7.3 生物防治  18-19
  1.8 疯草的脱毒利用  19
    1.8.1 化学脱毒  19
    1.8.2 生物脱毒  19
  1.9 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  19-22
第二章 苦马豆素的来源  22-31
  2.1 植物  22-27
    2.1.1 苦马豆  22-23
    2.1.2 疯草  23-24
    2.1.3 其它植物  24-27
  2.2 真菌  27-29
    2.2.1 病原真菌  27-28
    2.2.2 疯草内生真菌  28-29
  2.3 人工合成  29-31
第三章 苦马豆素的检测方法  31-41
  3.1 苦马豆素的结构和性质  31-32
  3.2 苦马豆素的提取和分离  32-33
    3.2.1 植物、真菌菌丝样品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和分离  32-33
    3.2.2 真菌发酵液、血液等样品的处理及其苦马豆素的提取和分离  33
  3.3 苦马豆素的检测  33-41
    3.3.1 薄层色谱法  33-35
    3.3.2 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5-37
    3.3.3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7-39
    3.3.4 α-甘露糖苷酶抑制法(α-Mannosidase Inhibition Assay)  39-40
    3.3.5 荧光光谱法  40-41
第四章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41-49
  4.1 内生真菌的定义  41-42
  4.2 植物内生真菌的起源  42
  4.3 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42
  4.4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活史  42-43
  4.5 内生真菌的寄生特点  43
  4.6 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影响  43-45
    4.6.1 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43-44
    4.6.2 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44-45
    4.6.3 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抗虫、抗病性的影响  45
  4.7 内生真菌对草食动物的影响  45-46
  4.8 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46-47
  4.9 内生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7-49
第五章 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49-64
  5.1 材料和方法  49-53
    5.1.1 材料  49-51
    5.1.2 方法  51-53
  5.2 结果与分析  53-61
    5.2.1 内生真菌的分离  53-60
    5.2.2 真菌孢子的诱导  60
    5.2.3 植物组织中的内生真菌  60-61
  5.3 讨论  61-63
    5.3.1 疯草内生真菌  61-62
    5.3.2 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62-63
  5.4 小结  63-64
第六章 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筛选  64-75
  6.1 材料和方法  64-68
    6.1.1 材料  64-65
    6.1.2 方法  65-68
  6.2 结果与分析  68-72
    6.2.1 苦马豆素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筛选  68-69
    6.2.2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  69
    6.2.3 内生真菌的产苦马豆素试验  69-72
  6.3 讨论  72-74
    6.3.1 苦马豆素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筛选  72-73
    6.3.2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73-74
  6.4 小结  74-75
第七章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ITS-5.8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75-84
  7.1 材料和方法  75-79
    7.1.1 材料  75-76
    7.1.2 方法  76-79
  7.2 结果与分析  79-81
  7.3 讨论  81-83
    7.3.1 ITS-5.8S rDNA序列  81-82
    7.3.2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种级分类  82-83
    7.3.3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菌株差异  83
  7.4 小结  83-84
第八章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84-94
  8.1 材料和方法  84-88
    8.1.1 材料  84
    8.1.2 方法  84-88
  8.2 结果与分析  88-91
    8.2.1 真菌基因组DNA的随机扩增  88-89
    8.2.2 真菌基因间间隔区(IGS)的扩增  89
    8.2.3 真菌基因间间隔区的限制性酶切  89-91
  8.3 讨论  91-93
    8.3.1 真菌基因组 RAPD分析  91-92
    8.3.2 真菌基因间间隔区的扩增(PCR-IGS)  92
    8.3.3 真菌基因间间隔区的限制性酶切分析(IGS-RFLP)  92-93
  8.4 小结  93-94
第九章 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94-103
  9.1 材料和方法  94-96
    9.1.1 材料  94-95
    9.1.2 方法  95-96
  9.2 结果与分析  96-101
    9.2.1 在不同碳源培养基的生长状况  96
    9.2.2 在不同氮源培养基的生长状况  96
    9.2.3 在不同碳氮比培养基的生长状况  96
    9.2.4 在不同pH培养基的生长状况  96-101
  9.3 讨论  101-102
  9.4 小结  102-103
结论  103-104
论文的创新点和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16
附录  116-131
致谢  131-132
作者简介  132

相似论文

  1.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2.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3.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4.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5.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6.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7.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8. 豫西、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S435.121
  9.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10.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12.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3. 海洋放线菌GY-4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研究,Q936
  14.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15. 嗜酸乳杆菌NX2-6抑菌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TS201.3
  16. 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S436.612
  17.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18. 鲁豫皖交界地区四个CCN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对淮阳群体的抗性评价,S435.121
  19. 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水稻抗瘟基因鉴定,S435.111.41
  20.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1.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S436.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药物学 > 兽医毒物学 > 兽医毒物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