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

作 者: 侯景波
导 师: 葛宝山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治理机制框架 风险治理机制评价体系
分类号: F83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而今距离中国加入WTO已过去近十年,金融业早已过了保护期,国内、外银行业之间早就硝烟弥漫。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使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活动日益综合化、国际化,业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这就意味着经营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无论是经合组织2004年4月发布《OECD公司治理原则》修订本、反财务欺诈委员会(cOSO)2004年9月发布《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修订本,还是2004年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巴塞尔委员会2006年2月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修订本等文件,都在向世人传达着,风险就在身边,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加强风险治理已成为管理业界、金融及监管部门的要务。特别是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期而遇,更是对商业银行在风险的识别,防范及自身的稳健经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也开始重新审视其风险治理机制,并越来越意识到风险治理机制对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保持稳健经营的重要。我国目前已在监管层面出台了若干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指引,比如2001年由人民银行制订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2006年4月由银监会制订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等文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引导了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建立与发展。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上述两个指引文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要,特别是上述两个文件在对商业银行如何构建与评价风险治理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在理论界,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模式和运行机制等,专门针对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而对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框架及其评价研究则几乎是空白。但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属性、还是从国外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及国际银行业监管要求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保持稳健经营具有现实意义。正是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择立足于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理论、风险治理机制现状、风险治理机制框架的构建、风险治理机制的评价体系及其重要要素风险偏好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框架、风险治理机制的评价体系以及相关风险指标的建立与计量等观点与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理论,建立全面风险治理机制,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进行创新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本文首先在第二、三章中先后回顾和总结了公司治理的一般性理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在第四章中,研究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别是风险治理的发展现状,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治进行总结性的分析,阐明完善的风险治理机制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五章中,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框架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从风险治理机制框架构建的总体原则,到风险治理机制框架包括的五要素:风险治理结构、风险偏好、风险沟通、风险监督、风险文化建设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系统化的风险治理机制框架。在第六章中,主要依托前面的研究成果,围绕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框架,设计了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评价体系。在第七章中,主要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利用其报表数据,模拟测算民生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框架构成要素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民生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进行打分评价。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为实际直用提供参考样本。在第八章中,主要利用风险治理机制评价体系,对我国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进行测算与评价,并采用分类的方法对14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在第九章中,主要对前文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分析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及其构成要素风险偏好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了风险治理机制的完整框架及有关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理论,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依据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等,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治理机制框架、风险治理机制评价体系以及风险治理机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风险偏好的指标体系测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和完善了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对于如何构建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框架,特别是如何测算确定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评价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状况进行了刨新研究,为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并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指标体系的模拟测算分析与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是其风险管控工作的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以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为基础构建风险治理机制框架随着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理念的不断刨新,商业银行必须不断调整其风险治理的模式与手段。特别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提出与实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银监会目前已批准了国内8家商业银行做好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验收准备工作,这无疑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风险治理机制是风险管控工作的“源头”,对一切的风险管控工作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而风险治理机制的生成或框架的构建要有指导思想,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就是风险治理机制的最好的“灵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从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出发,以实施新资本协议为契机,重新构建风险治理机制的框架,包括重构风险治理结构、量化风险偏好的指标体系、完善风险沟通和风险监督机制,打造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深入人心的风险文化。2、对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量化评价是其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更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这就决定了其必须重视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做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董事会,建立起强大的风险治理机制。而风险治理机制是否强大,则直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评价的标准,二是这个标准必须能度量。因为有标准可以实现自我的纵向比较,而能够度量,不但可以纵向比较,还可以横向比较且可以准确找到问题所在,便于及时改进。只有具有了完善、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才能做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工作,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3、完整、量化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是风险治理机制的基石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完整量化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这将不利于完善风险治理机制,发挥董事会风险治理与风险指导的作用。本文通过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有关做法,对照外部监管当局的核心监管指标体系,从商业银行风险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及外部评级情况三方面全方位的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指标体系,即三大类,14个具体指标,对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测算。通过量化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可以将董事会的风险治理理念量化的传达,进一步加强了董事会对风险工作的指导力度。本论文的主要刨新点是:第一,明晰了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框架的概念。第二,进一步明晰公司治理、风险治理、风险治理机制、风险管理的概念。第三,提出了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量化评价体系。第四,对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6
第1章 绪论  16-31
  1.1 选题背景  16-18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8-20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8-19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9-20
  1.3 相关概念界定  20-24
    1.3.1 商业银行的界定  20
    1.3.2 公司治理及风险治理机制的定义  20-22
    1.3.3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内容  22
    1.3.4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框架  22-23
    1.3.5 设立风险偏好指标体系的意义  23-24
  1.4 本文研究的假设条件  24-25
  1.5 框架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25-27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7-31
    1.6.1 研究方法  27-28
    1.6.2 研究思路  28-31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31-51
  2.1 企业理论及文献综述  31-33
  2.2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  33-36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  34-35
    2.2.2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代理人问题  35
    2.2.3 对有关理论的述评  35-36
  2.3 公司法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  36-37
  2.4 最优所有权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  37-38
  2.5 公司治理理论  38-46
    2.5.1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情况  38-42
    2.5.2 公司治理的三种模式  42-45
    2.5.3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  45-46
    2.5.4 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46
  2.6 上述相关研究的总体评述  46-49
    2.6.1 对企业理论和管家理论的评述  46-47
    2.6.2 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评述  47-48
    2.6.3 对公司治理理论的评述  48-49
  2.7 本章小结  49-51
第3章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治理机制  51-67
  3.1 商业银行概述  51-57
    3.1.1 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本质  51-52
    3.1.2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  52-57
  3.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57-63
    3.2.1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57-59
    3.2.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概念  59-60
    3.2.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与内容  60-61
    3.2.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及完善方向  61-63
  3.3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63-65
    3.3.1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概念  63
    3.3.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风险治理机制运行的基石  63-64
    3.3.3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完善的动力  64-65
  3.4 本章小结  65-67
第4章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现状分析  67-75
  4.1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现状分析  67-68
    4.1.1 风险治理机制现状分析的选择对象  67
    4.1.2 国外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现状  67-68
  4.2 对国外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情况的小结  68-69
  4.3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现状分析  69-72
    4.3.1 风险治理机制现状分析的选择对象  69
    4.3.2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现状  69-72
  4.4 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情况的小结  72-73
  4.5 本章小结  73-75
第5章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框架研究  75-91
  5.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  75-80
    5.1.1 商业银行风险及其分类  75-77
    5.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77-80
  5.2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80-82
  5.3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框架的构建研究  82-89
    5.3.1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概念  82-83
    5.3.2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范围  83
    5.3.3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框架  83-89
  5.4 本章小结  89-91
第6章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评价体系研究  91-119
  6.1 风险治理机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91-100
    6.1.1 有关评价方法介绍  91-92
    6.1.2 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与分析  92-100
  6.2 风险偏好指标体系构成  100-109
    6.2.1 风险偏好指标体系构成的原则  100-101
    6.2.2 风险偏好指标体系构成的依据  101-102
    6.2.3 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及释义  102-109
  6.3 风险偏好指标的设置说明  109-118
    6.3.1 指标设置的基本思路  109-110
    6.3.2 风险偏好指标的权重划分  110
    6.3.3 风险偏好指标分数取值  110-116
    6.3.4 外部评级及取值方法介绍  116-118
  6.4 本章小结  118-119
第7章 风险治理机制评价体系的案例研究  119-137
  7.1 治理结构、风险监督、风险沟通及风险文化的测算  119-123
    7.1.1 风险治理结构指标的测算  119
    7.1.2 风险沟通指标的测算  119-122
    7.1.3 风险监督指标的测算  122-123
    7.1.4 风险文化指标的测算  123
  7.2 风险偏好的测算  123-134
    7.2.1 流动性风险类指标的测算  124-126
    7.2.2 信用风险类指标的测算  126-127
    7.2.3 市场风险类指标的测算  127
    7.2.4 操作风险类指标的测算  127-128
    7.2.5 声誉风险类指标的测算  128
    7.2.6 盈利能力类指标的测算  128-129
    7.2.7 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的测算  129-130
    7.2.8 资本充足程度指标的测算  130-132
    7.2.9 外部评级情况的评估  132-133
    7.2.10 风险偏好指标体系测算结果合成  133-134
  7.3 风险治理机制的总体评分  134-135
  7.4 本章小结  135-137
第8章 风险治理机制的结果分析与相关建议  137-149
  8.1 对商业银行风险治理评价结果的总体分析  137-139
    8.1.1 从测算结果的总体角度分析  138
    8.1.2 从风险治理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  138-139
  8.2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评级标准  139-140
  8.3 对不同类别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分析  140-143
    8.3.1 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分析  141
    8.3.2 中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分析  141-142
    8.3.3 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分析  142-143
  8.4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改进建议  143-146
    8.4.1 在风险治理结构方面  143-144
    8.4.2 在风险监督方面  144-145
    8.4.3 在风险沟通方面  145
    8.4.4 在风险偏好方面  145-146
    8.4.5 在风险文化方面  146
  8.5 本章小结  146-149
第9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149-156
  9.1 研究的基本结论  149-150
  9.2 本文的创新点与主要贡献  150-152
    9.2.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0-152
    9.2.2 论文的主要贡献  152
  9.3 研究不足  152-154
  9.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54-156
    9.4.1 将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资本管理作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  154
    9.4.2 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评价体系及方法的研究  154-156
参考文献  156-166
附录1 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情况调查问卷  166-170
附录2 调研银行名录  170-171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71-172
致谢  172

相似论文

  1. 基于DEA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研究,F224
  2. 商业银行内部营销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F832.2
  3. 商业银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含量研究,F830.42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F830.42
  5.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控制评价体系研究,F239.45
  6.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下绩效考核研究,F832.2
  7.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绩效考评与管理的改进研究,F832.2
  8. 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及其优化选择,F832.33
  9.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F832.4
  10.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分析,F832.2
  11.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研究,F832.4
  12. CD商业银行IT风险管理研究,F832.2
  13.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创新研究,F832.4
  14. 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及流程再造,F832.2
  1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16. 实物期权模型的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F832.5
  17. 外资战略持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F832.2
  18.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机制设计,F276.3
  19. 作业成本管理在JS银行的应用设计研究,F830.42
  20.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研究,F832.2
  21. 我国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研究,F83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银行制度与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