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

作 者: 刘佳
导 师: 王立新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黑泽明 中国电影 传统 国际性
分类号: J9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泽明(1910—1998)是世界著名导演之一,他以《罗生门》、《七武士》等一系列力作叩开了世界的大门,不仅“使日本电影进入一个新纪元”,也使亚洲电影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尊重。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亚洲几代电影人以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西方著名导演。1999年,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黑泽明是以导演身份闻名于世的,而他同时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剧作家,通过对文本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所塑造的人物类型和他对文学名著的改编。他的作品既具有世界性,又保持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这是日本电影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也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黑泽明作品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影响与启示。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说明选题对象、国内外研究概况,并概括介绍黑泽明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主要作品,以及黑泽明对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影响。第二章分析黑泽明作品的人物序列,按“作者论”的观点,电影导演即相当于一部文学作品的单一作者,其作品要有个人风格、个人视野,而且能够持续地在作品中展现。黑泽明是为数不多的完全符合“作者论”要求的电影导演,他不仅参与了自己全部作品的编剧,在剧本创作上是名副其实的“作者”,而且他的个人风格与个人视野也得到了持续性的呈现。就像巴尔扎克拥有《人间喜剧》一样,黑泽明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三十余部作品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电影史诗,经过那些属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个性的主人公们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武士形象。在这一章,我们将通过对黑泽明作品人物序列的梳理,探寻作者始终凝视的主题与发展演进的心路历程。第三章分析黑泽明作品的情节模式,相对于文学,电影创作受到的外界干扰似乎更多一些,很多时候导演们不得不根据投资方的要求或者票房业绩等诸多因素,调整自己的计划。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消费文化,要求一个电影导演保持其思想和风格的一致性是很难的,这也是“作者论”在现实中经常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而黑泽明完美地化解了这个矛盾,首先,他自己撰写剧本并很早就开始独立制片,摆脱了投资方的控制;其次,他非常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惜为此承受票房损失。他的三十多部作品题材广泛,既有紧跟现实的时装剧,也有穿越时空的古装片,其实这些千姿百态的作品始终在讲述着这样几类故事:成长、爱、人与自然、生与死、绝望与希望……重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不断地对主题进行深入开掘,在这一章我们将循着黑泽明所偏爱那些情节模式来探寻大师的心路历程。第四章分析黑泽明与日本文化传统的关系,无论是《蜘蛛巢城》中的能、《踏虎尾的男人们》中的歌舞伎、《姿三四郎》中的柔道,以及《梦》中的群舞,都让我们感受到黑泽明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而他本人也多次表达过自己对传统艺术由衷的喜爱之情。在他与其他多位同行把本国电影推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上,始终闪耀着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光芒,在这一章我们将从黑泽明的作品入手,仔细探究他对传统艺术的吸收与借鉴。第五章将从黑泽明电影与中国当代电影的源流与影响入手,探讨电影的国际性问题。“世界的黑泽,国际的三船”,是人们对黑泽明与其合作者、著名演员三船敏郎的美誉,1999年黑泽明入选《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人物。如果以在国外得奖的次数、吸引海外资本的数量、海外票房成绩等等为指标,来衡量一个导演的国际性,那么中国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恐怕早已超过了黑泽明。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奖杯到手之后,曾在西方世界获得万千宠爱的张艺谋等人却被西方话语逐渐疏远,他们的作品耗资巨大、群星云集、票房可观,但反应却乏善可陈。最近的二十余年来,中国电影国际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国内电影产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曾经的“世界级大导演”却又回到了手捧着一大堆国产奖杯,艰难找寻通向世界之路的起点。国际知名度与国际资本都不能总括“国际性”的涵义,在这一章我们将围绕黑泽明曾经走过的国际之路,集中探讨国际性的来源,以及国际性与传统、时代等因素的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导论  13-26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7
    1.1.1 国内外黑泽明研究概况  13-15
    1.1.2 阶段性研究成果  15-17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意义  17-19
  第三节 黑泽明的生平、创作与影响  19-26
    1.3.1 黑泽明的生平与创作  19-23
    1.3.2 黑泽明对世界及中国电影的影响  23-26
第二章 黑泽明作品的人物序列  26-54
  第一节 男性物语  26-34
    2.1.1 "局外人"  27-28
    2.1.2 "达人"  28-32
    2.1.3 自然人  32-34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地位  34-47
    2.2.1 星光引路——纯洁的少女  35-39
    2.2.2 蜘蛛女之吻——男性世界的入侵者  39-44
    2.2.3 静静地看海——女性的人生达人  44-47
  第三节 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  47-54
    2.3.1 善与恶  47-48
    2.3.2 成熟与未熟  48-50
    2.3.3 英雄与大众  50-54
第三章 武士的成长与蜕变  54-108
  第一节 成长物语  54-64
    3.1.1 伟大心灵的感召——成长的动力  55-58
    3.1.2 《梦》的解析——成长的历程  58-62
    3.1.3 武士形象的蜕变  62-64
  第二节 爱之物语  64-73
    3.2.1 人类的自我选择  64-68
    3.2.2 "同情心"与"忘我之爱"  68-71
    3.2.3 爱、"怒"、"恕"  71-73
  第三节 自然物语  73-87
    3.3.1 现实层面——美丽而又可怕的自然  73-79
    3.3.2 象征层面——自然现象是人心的外化  79-87
  第四节 希望物语  87-94
    3.4.1 生存与死亡  87-89
    3.4.2 悲观主义与希望主义  89-91
    3.4.3 虚无主义与生命主义  91-94
  第五节 黑泽明的叙事策略  94-108
    3.5.1 从"幻象"到"真实"  95-100
    3.5.2 片段式作品的叙事技巧  100-102
    3.5.3 整体的对比原则  102-108
第四章 黑泽明与日本文化传统  108-132
  第一节 日本传统戏剧的叙事方式  108-114
    4.1.1 "梦幻能"  109-111
    4.1.2 银幕与舞台的重合  111-112
    4.1.3 "序、破、急"三段论  112-114
  第二节 传统戏剧人物设置方式  114-120
    4.2.1 "仕手"与"脇"  114-116
    4.2.2 丑角  116-120
  第三节 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  120-125
    4.3.1 "型"  120-121
    4.3.2 能面与拖步  121-124
    4.3.3 "空的空间"  124-125
  第四节 传统文化艺术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精髓  125-132
    4.4.1 禅与武士道  126-127
    4.4.2 幽玄之美  127-128
    4.4.3 悲喜交集、苦乐交错  128-129
    4.4.4 美善合一,尽善尽美  129-132
第五章 思考:国际性从何而来?  132-176
  第一节 电影与本国文化传统  132-147
    5.1.1 从传统中吸收什么  133-141
    5.1.2 如何看待传统?  141-147
  第二节 电影与时代  147-156
    5.2.1 黑泽明电影的时代感  148-153
    5.2.2 张艺谋、陈凯歌作品的时代感  153-156
  第三节 思想与形式  156-162
    5.3.1 "想说的话"与"说话的方式"  157-158
    5.3.2 质感  158-161
    5.3.3 全新的建构与模仿的窘迫  161-162
  第四节 与世界平等对话  162-167
    5.4.1 如何看世界?  163-164
    5.4.2 让世界看什么?  164-167
  第五节 关于"史诗片"  167-176
    5.5.1 华丽未必成史诗  168-170
    5.5.2 国产大片的缺失  170-176
结论  176-180
附录一:黑泽明作品年表  180-182
附录二:《蜘蛛巢城》中使用的能面  182-184
参考文献  184-191
致谢  191-192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92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6.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7.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8.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9. 论家具中的折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S664.01
  10. 环境史视野下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研究,S274
  11. 人IVF周期中短时受精方法及其临床结果的研究,R714.8
  12.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13.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14. 黑龙江省民族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15. 高校教师网络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G645.1
  16. “解放牛网”研究,G206
  17. 新型金华酥饼烤炉的研究,TS210.3
  18.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541.4
  19.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20.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21. 猪肉香肠生产中HACCP体系的建立,TS251.6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