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空间管治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

作 者: 何光汉
导 师: 张炜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区域空间管治 主体功能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现有开发密度 开发潜力
分类号: F1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主体功能区”概念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二者均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随即国务院公布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来具体落实这个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它是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从1980年人均GNP的290美元到2008年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在社会物质财富增长方面取得重要成效的背景下提出的。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现状却存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矛盾加剧、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这将对整个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带来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对社会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空间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等更加关注。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对过去区域发展战略中“效率第一”、“效率优先”等在生产力水平严重落后条件下作出的“加快发展”战略选择,向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并重,更加强调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将传统经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导致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转变等等。因此,客观上要求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一个“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对主体功能区战略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一个新的命题,该战略是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开发潜力等因素,进而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的一种空间开发战略,兼有问题区域划分以及空间规划的性质,因而国外关于区域划分、空间规划以及特定区域管理等方面空间开发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可以充分借鉴,但是却没有成熟的理论及经验可以完全照搬。因而,对于主体功能区这样一个新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学科建设,还是对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创新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理论;二是有利于打破我国的传统区域管理理论,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是有利于缓解我国区域性资源环境日益加剧的矛盾,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在总体研究思路上,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展开。理论部分一是构建区域空间管治理论分析框架;二是将主体功能区建设问题置于这个分析框架之下,系统探讨主体功能区以及区域空间管治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展开实证分析。一是认识四川国土空间特征、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新形势;二是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划分出四川主体功能区;三是就推进四川主体功能区建设进行对策措施探索。本文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第1章,导论部分。本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2章,区域空间管治: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本章从区域空间管治的地域分异基础,区域空间管治的人地和谐理念,区域空间管治的目标状态,区域空间管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追求,区域空间管治原则、管治模式及管治手段等方面探索区域空间管治理论分析框架。第3章,主体功能区及其划分内容、方法。本章从主体功能区类型、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其划分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及划分方法进行研究。第4章,区域空间管治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本章从区域空间管治与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分类管治政策体系,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管治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以及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管治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第5章,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新形势。本章从四川省国土空间特征,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展开分析。第6章,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分析。本章从指标构建、数据选取,综合指数计算及对其进行的聚类组合评价着手,分析得出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第7章,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途径及措施。本章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协作;四川各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区域空间管治政策,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行差别化的区域主体功能绩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对策措施探讨。本文以空间分析方法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结合计量分析手段,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从构建区域空间管治理论分析框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国土空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各区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等进行大量实证分析,从而划分出四川主体功能区的四种类型,并明确相应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举措等。这对于深入研究主体功能区建设基本理论,促进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吸纳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一是面对主体功能区这个新事物,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理论、方法、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国内也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内涵特征、形成动力机制、划分原则、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划分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在操作层面如何进行主体功能区建设等等,力图贡献一个完整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二是在研究视角上有一定新意,本研究从区域空间管治的分析视角出发,探讨了包括区域空间管治的基础、管治理念、目标状态、目标追求以及管治原则、管治模式、管治手段等相关理论。将主体功能区建设问题置于其中,系统地展开研究。三是通过具体分析各基本行政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开发潜力等,相应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促进四川主体功能区分类建设的对策思路。这对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推进四川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一定贡献。由于影响主体功能区划的因素众多,譬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开发潜力、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等,本研究仅从其主要影响因素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开发潜力入手,未能进行全面、详尽的综合分析,略显不足。加之指标数据收集的困难,本研究在构建四川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时,对那些诸如资源丰度、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敏感度等指标没有纳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主体功能区划结果产生影响。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4-8
Abstract  8-20
1. 导论  20-50
  1.1 选题背景  20-25
    1.1.1 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空间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背景  21-22
    1.1.2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空间结构不合理的现实背景  22-24
    1.1.3 四川国土空间开发现实背景  24-25
  1.2 研究意义  25-28
    1.2.1 理论意义  25-27
    1.2.2 现实意义  27-28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8-44
    1.3.1 国外相关研究  28-38
    1.3.2 国内相关研究  38-44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44-47
    1.4.1 研究思路  44
    1.4.2 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44-47
  1.5 主要研究方法  47-48
  1.6 主要贡献与不足  48-50
    1.6.1 主要贡献  48-49
    1.6.2 不足之处  49-50
2. 区域空间管治: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50-72
  2.1 基本概念及内涵  50-55
    2.1.1 区域空间管治  50-52
    2.1.2 主体功能区  52-54
    2.1.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54
    2.1.4 现有开发密度  54
    2.1.5 开发潜力  54-55
  2.2 区域空间管治的地域分异基础  55-56
    2.2.1 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55-56
    2.2.2 地域分异客观上要求加强区域空间管治  56
  2.3 区域空间管治的人地和谐理念  56-60
    2.3.1 人地和谐的概念及内涵  56-57
    2.3.2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及人地和谐基本理论  57-60
  2.4 区域空间管治目标状态:空间均衡  60-64
    2.4.1 空间均衡的概念及内涵  60-61
    2.4.2 空间均衡的效率及其最大化  61-63
    2.4.3 空间均衡实现与区域空间管治  63-64
  2.5 区域空间管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追求  64-67
    2.5.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64-65
    2.5.2 区域空间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着力点  65-66
    2.5.3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空间管治的最终目标  66-67
  2.6 区域空间管治原则、管治模式及管治手段  67-72
    2.6.1 区域空间管治原则  67-69
    2.6.2 区域空间管治模式  69-70
    2.6.3 区域空间管治手段  70-72
3. 主体功能区及其划分内容、方法  72-87
  3.1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72-75
    3.1.1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72-73
    3.1.2 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73-75
  3.2 主体功能区划内涵及其划分依据  75-78
    3.2.1 主体功能区划内涵  75
    3.2.2 主体功能区划与其他区划类型的区别与联系  75-76
    3.2.3 主体功能区划特征及划分依据  76-78
  3.3 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  78-81
    3.3.1 突出自身优势,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78-79
    3.3.2 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79
    3.3.3 统筹兼顾,区域主体功能导向的原则  79-80
    3.3.4 自上而下、上下互动的原则  80
    3.3.5 基本依托行政区,适度打破行政区划的原则  80-81
    3.3.6 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重的原则  81
  3.4 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及划分方法  81-87
    3.4.1 划分指标选择原则  81-83
    3.4.2 指标体系构建  83-84
    3.4.3 划分思路  84-85
    3.4.4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85-87
4. 区域空间管治与主体功能区建设  87-99
  4.1 区域空间管治与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87-91
    4.1.1 主体功能区形成的自然、经济、生态等基础  87
    4.1.2 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市场机制作用  87-88
    4.1.3 主体功能区形成与区域划分及区域空间规划作用  88-89
    4.1.4 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区域空间分类管治政策作用  89
    4.1.5 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区域发展绩效评价机制作用  89-90
    4.1.6 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协调各方利益的统筹机制作用  90-91
  4.2 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分类管治政策体系  91-93
    4.2.1 财政政策  91
    4.2.2 投资政策  91-92
    4.2.3 产业政策  92
    4.2.4 土地政策  92-93
    4.2.5 人口管理政策  93
    4.2.6 环境保护政策  93
  4.3 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管治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93-95
    4.3.1 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及其形式  93-94
    4.3.2 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管治对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要求  94-95
  4.4 主体功能区区域空间管治的生态补偿机制  95-99
    4.4.1 生态补偿的内涵  95-96
    4.4.2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要求  96-97
    4.4.3 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及方式  97-99
5. 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新形势  99-118
  5.1 四川省国土空间特征  99-104
    5.1.1 国土空间概况  99-101
    5.1.2 自然地理基础特征  101-102
    5.1.3 资源禀赋特征  102-104
  5.2 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104-109
    5.2.1 区域经济空间布局  104-106
    5.2.2 土地利用现状  106-107
    5.2.3 人口空间分布现状  107-108
    5.2.4 资源开发现状  108-109
    5.2.5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现状  109
  5.3 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09-114
    5.3.1 空间开发结构不合理  109-110
    5.3.2 人地矛盾突出  110
    5.3.3 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形势严峻  110-111
    5.3.4 资源坏境承载能力削弱  111-112
    5.3.5 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112-113
    5.3.6 区域、城乡差距明显  113-114
  5.4 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114-118
    5.4.1 工业化进程加速  114
    5.4.2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114-115
    5.4.3 资源环境制约加大  115-116
    5.4.4 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116-118
6.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分析  118-136
  6.1 指标选择与数据选取  118-120
    6.1.1 指标选择  118-119
    6.1.2 数据选取  119-120
  6.2 综合指数计算  120-130
    6.2.1 数据标准化处理及变异系数权重  120-125
    6.2.2 变异系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求综合指数  125-130
  6.3 聚类组合评价  130-132
  6.4 四川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132-136
7.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136-157
  7.1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协作  136-138
    7.1.1 打破行政区划框架约束  136
    7.1.2 培育和完善统一的区域要素市场  136-137
    7.1.3 加强规划引导  137-138
    7.1.4 统筹谋划区域空间系统分工协作关系  138
  7.2 四川各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38-146
    7.2.1 一级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38-140
    7.2.2 二级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40-142
    7.2.3 限制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42-144
    7.2.4 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44-146
  7.3 制定区域空间管治政策,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146-148
    7.3.1 一级重点开发区区域空间管治政策  146
    7.3.2 二级重点开发区区域空间管治政策  146-147
    7.3.3 限制开发区区域空间管治政策  147
    7.3.4 禁止开发区区域空间管治政策  147-148
  7.4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148-154
    7.4.1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不足  148-150
    7.4.2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总量,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  150-151
    7.4.3 理顺政府间责、权、利关系  151-152
    7.4.4 改善支付方法,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152
    7.4.5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转移支付立法保障  152-153
    7.4.6 构建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  153-154
  7.5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主体功能绩效评价方式  154-157
    7.5.1 一级重点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54-155
    7.5.2 二级重点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55
    7.5.3 限制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55-156
    7.5.4 禁止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56-157
参考文献  157-163
附表:四川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基础数据  163-167
后记  167-169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69-170

相似论文

  1.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2. 京津冀主体功能区视域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G649.2
  3.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滚动潜力研究,P618.13
  4.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X321
  5. 昆明城中村改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础设施的影响,TU984.114
  6. 湿地乡村空间一体化发展模式探析,TU982.29
  7. 兰州市土地开发潜力评价研究,F224
  8. 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定位,F127
  9.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湖北区域协调发展,F127
  10.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F203
  11. 阜新市细河以北主体功能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P642.5
  12. 宋家场气田顶部区块开发潜力与复产方案论证,P618.13
  13. 重庆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TU984.113
  14. 主体功能区划分下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研究,D630
  15. 我国行政区划的生态分析,D630
  16.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F301
  17.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F127;F224
  18. 葡北油田萨尔图油层开发潜力评价,P618.13
  19. 广北区沙四段一砂组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潜力研究,P618.13
  20.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问题探讨,F127
  21. 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