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

作 者: 杨建利
导 师: 刘成玉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学
关键词: 粮食直补 粮食安全 粮食单产 粮食生产成本 农业平均利润
分类号: F326.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3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2007年粮食产量再次登上5亿吨台阶,2009年粮食产量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还比较脆弱。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将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农民种粮效益持续走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重道远。针对农民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2004年中央发出《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的1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迄今为止,粮食直补政策已实行6个年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六丰六增”,即自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开始出现连续增产,继2007年粮食产量重返5亿吨台阶后,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5.2亿吨,2009年又登上新台阶,达到5.31亿吨。但粮食直补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政策效应的持续发挥。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估粮食直补的政策绩效,并进一步改革完善现有政策,为形成粮食稳定增长期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粮食直补政策的理论基础;然后评估了我国粮食直补的政策绩效,提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仍需不断完善;进而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以汲取有益经验;最后,对我国粮食直补目标、对象、标准、方式和资金来源的准确与否进行了诊断,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的政策建议。依据这样的思路,本文共分为8章:第一章为导论,首先介绍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拟定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最后,将本文的创新之处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包括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理论假设、粮食安全理论、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理论、农业补贴理论。第三章是现行粮食直补政策需要完善。本章首先回顾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进而分析了粮食直补政策的历史作用,最后分析了粮食直补的制度缺陷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模式及启示。介绍了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粮食补贴政策及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的几点启示,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第五章是中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的矫正。本章首先诊断了目前粮食直补的政策目标的准确与否,并对粮食直补目标进行了矫正。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第六章是中国粮食直补对象与补贴依据的矫正与完善。主要阐述了目前粮食直补对象与依据,并提出矫正与完善的政策建议。本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七章是直补标准确定与资金来源的改进。包括补贴标准确定的依据、标准确定方法、各地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产粮大县补贴资金来源的改进。本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第八章结语。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并深化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尚存在直补政策目标不明确、补贴对象不明晰、补贴依据不够科学、大部分省(区)直补标准明显偏低及直补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和狭窄等问题。因此,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粮情,结合WTO规则,调整和完善现有直补政策,主要建议包括:(1)在粮食直补目标上专注粮食安全,而非农民收入和其他;(2)在粮食直补对象上,应该是种粮农民;(3)在粮食直补依据上,以农民申报当年实际种植面积为基础,在复核时参考其传统的计税面积,并联系其出售粮食数量;(4)在粮食直补方式上,对种粮农民发放补贴资金采取累进补贴的方式;(5)加强对粮食单产、质量贡‘献率较大的生产要素的补贴;(6)建立粮食直补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农民增收“安全网”。根据市场价、粮食生产成本、产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粮食直补额度;(7)以农业平均利润为目标确定粮食直补标准;(8)以粮食风险基金为基础,拓宽粮食直补资金来源;(9)特别注重产粮大县粮食直补标准的提高与资金来源的拓宽,建立产粮大县与主销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7
Abstract  7-16
1. 导论  16-30
  1.1 问题的提出  16
  1.2 选题意义  16-18
  1.3 文献综述  18-25
    1.3.1 关于政策目标的研究  18-20
    1.3.2 关于补贴对象的研究  20-21
    1.3.3 关于补贴标准和依据的研究  21-22
    1.3.4 关于补贴方式的研究  22-24
    1.3.5 关于资金来源及用途的研究  24-25
  1.4 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25-28
    1.4.1 研究思路  25-26
    1.4.2 研究方法  26
    1.4.3 技术路线  26-27
    1.4.4 本文内容框架  27-28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8-30
    1.5.1 创新之处  28-29
    1.5.2 不足之处  29-30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30-48
  2.1 研究范畴  30-34
    2.1.1 粮食安全  30-31
    2.1.2 粮食风险基金  31-32
    2.1.3 粮食直补  32-33
    2.1.4 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33
    2.1.5 效率与公平  33-34
  2.2 理论假设  34-35
  2.3 粮食的功能与地位理论  35-37
    2.3.1 粮食的功能  35-36
    2.3.2 粮食的重要地位  36-37
  2.4 粮食安全理论  37-39
    2.4.1 粮食安全属性  37-38
    2.4.2 粮食安全的构成要素  38-39
  2.5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理论  39-43
    2.5.1 粮食产业的弱质性  40
    2.5.2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的决定因素  40-41
    2.5.3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  41-43
  2.6 农业补贴理论  43-48
    2.6.1 补贴模式  43-45
    2.6.2 粮食直补的政策功能与作用机理  45-48
3. 我国现行粮食直补政策需要完善  48-57
  3.1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回顾  48-50
    3.1.1 对粮食消费者补贴阶段(1978年~1990年)  48
    3.1.2 对粮食企业补贴阶段(1991年~1993年)  48-49
    3.1.3 粮食保护价阶段(1998年~2003年)  49
    3.1.4 对粮食生产者补贴阶段(2004年~)  49-50
  3.2 历史作用  50-52
    3.2.1 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利益  50
    3.2.2 提高了粮食产量,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50-51
    3.2.3 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缓解了财政负担  51-52
  3.3 当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的问题  52-57
    3.3.1 制度设计缺陷  52-54
    3.3.2 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54-57
4. 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模式及启示  57-74
  4.1 美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57-64
    4.1.1 价格补贴政策阶段(1933年~1995年)  57-59
    4.1.2 收入补贴政策阶段(1996年~2001年)  59-60
    4.1.3 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2002年~2007年)  60-62
    4.1.4 美国《2008农业法案》规定的农业补贴政策(2008年~)  62-64
  4.2 欧盟的粮食补贴政策  64-69
    4.2.1 逐步削减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64-65
    4.2.2 引入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改革并简化直接支付补贴政策  65-66
    4.2.3 引入强制性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削减对大农场的直接支付补贴  66-69
  4.3 加拿大的粮食补贴政策  69-70
    4.3.1 农民净收入稳定政策(NISA)  69
    4.3.2 农民收入方案(CFIP)和农作物保险  69-70
    4.3.3 预支农民方案和补助方案  70
  4.4 澳大利亚的粮食补贴政策  70-72
    4.4.1 保证价格制度  70-71
    4.4.2 稳定价格制度  71-72
  4.5 发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启示  72-74
5.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的矫正  74-87
  5.1 农民增收目标  74-77
    5.1.1 政策初衷  74-77
    5.1.2 实际效果:粮食直补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收效甚微  77
  5.2 粮食安全目标  77-82
    5.2.1 政策背景  77-79
    5.2.2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79-80
    5.2.3 促进粮食单产提高  80-81
    5.2.4 实际效果:增加了粮食产量,但不足以形成持久动力  81-82
  5.3 粮食直补的其他目标  82-83
  5.4 多目标冲突  83-85
    5.4.1 政策学的基本理论  83-84
    5.4.2 多目标难以完全实现  84-85
  5.5 目标矫正:专注粮食安全  85-87
6. 直补对象与补贴依据的矫正与完善  87-117
  6.1 当前直补的对象与依据  87-91
    6.1.1 以人为补贴对象  87-89
    6.1.2 以粮食生产为补贴依据  89-91
  6.2 理想的补贴对象和补贴依据  91-114
    6.2.1 理想的粮食直补对象  92
    6.2.2 理想的粮食直补依据  92-114
  6.3 结论与建议  114-117
    6.3.1 结论  114-115
    6.3.2 建议  115-117
7. 直补标准确定与资金来源改进  117-132
  7.1 补贴标准确定的依据  117-118
    7.1.1 以农业平均收益确定补贴标准  117
    7.1.2 补贴能力  117-118
  7.2 标准确定方法:模型与方法  118-120
    7.2.1 模型基本假设  118-119
    7.2.2 模型的设定及政策含义  119-120
  7.3 各地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0-127
    7.3.1 黑龙江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1
    7.3.2 吉林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1-122
    7.3.3 河南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2-123
    7.3.4 安徽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3-124
    7.3.5 江西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4
    7.3.6 江苏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4-125
    7.3.7 湖北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5-126
    7.3.8 内蒙古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6
    7.3.9 湖南省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126-127
  7.4 粮食直补资金来源的改进  127-130
    7.4.1 拓宽粮食直补资金来源渠道  127-129
    7.4.2 建立产粮大县与主销区间的横向、纵向转移支付制度  129-130
  7.5 结论与建议  130-132
    7.5.1 结论  130
    7.5.2 建议  130-132
8. 结语  132-135
  8.1 研究结论  132-133
  8.2 政策建议  133-135
参考文献  135-144
附录  144-153
致谢  153-15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55-156

相似论文

  1. 转基因技术视角下的粮食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D923.4
  2. 基于产能动态平衡的耕地保有量研究,F323.211
  3.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提高农民种粮极性的视角,F326.11
  4. 转基因种子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F326.11;X959
  5. 基于世界粮食危机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F326.11
  6. 云南省耕地分布及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F326.11
  7. 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因素与对策研究,F326.11
  8. 甘肃省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分析,F326.11
  9. 我国储备粮流通问题研究,D922.1;F326.11
  10. 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分析,F326.11
  11. 基于GIS的农业气候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0
  12. 黑龙江省粮食补贴政策问题研究,F812.8
  13. 平顶山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状况及问题研究,S147.2
  14.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现状及完善研究,F326.11
  15.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F326.11
  16.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F326.11
  17. 福建粮食安全战略研究,F326.11
  18. 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S117
  19. 辽西地区虚拟水战略研究,TV213.4
  20. 浙江省粮食安全、土地潜力分析和对策研究,F301
  21. 农业支持政策对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研究,F326.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粮食作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