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效降解秸秆菌株配伍筛选及菌剂制备

作 者: 辛银川
导 师: 陈继峰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秸秆降解 纤维素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菌种组合 菌剂
分类号: S1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年产各类秸秆6-7亿吨。每年有大量秸秆因无法合理利用被废弃焚烧。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近年来土地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壤板结。将废弃焚烧的秸秆通过微生物菌剂的作用快速腐解还田,既解决了秸秆大量堆积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也有利于农田肥力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了环境。符合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森林土壤,农田土壤,腐烂秸秆等纤维素分解菌大量聚集的地方通过刚果红平板筛选得到12株可高效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10株为霉菌,2株为放线菌。对所筛选菌株进行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ase)与滤纸酶活(FPA)的酶活测定,产两种纤维素酶最高菌株分别为菌株51与菌株104。其中菌株51产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ase)为4.90U/mL,菌株104滤纸酶活为1.78U/mL。将上述菌株通过拮抗实验舍弃相互拮抗的菌株,然后通过正交组合构建菌株配伍,并对所有配伍进行两种酶活的测定,结果证明,仅有配伍7体现了菌株协同产酶能力,其余多数组合体现了菌株平均的产酶能力,或者酶活较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一组可协同产纤维素酶能力强的霉菌组合,配合实验室所保存的2株细菌,四株酵母菌,形成一个菌种复合系。选取在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并且产量居于前两位的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作为材料,利用这个复合系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进行降解试验。30天后,秸秆明显失重、体积变小、颜色变黑,有酱色液体渗出。通过测定,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失重率分别达到59%和52%,明显优于市售菌剂(37%;20%),与空白(7%,6%)差异显著。通过形态观察与镜检,对复合系中纤维素酶高产菌株51、R19、P11、104、R18进行鉴定后初步判定,菌株51为曲霉属,R19为青霉属,P11为齿梗双胞霉属,104为头孢霉属,R18为毛霉属。通过单因子试验,对五株霉菌组成的菌株配伍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并优化,以便为后续试验和工业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菌株配伍的最佳接种量为4mL,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5℃,最适宜生长的pH为6.5,氯化铵与酵母粉组成的复合氮源是菌株配伍的最佳氮源,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培养时间为4天。优化后的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0g,NH4Cl 10g, KH2PO4 2g, MgSO40.5g,酵母粉5g。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五株霉菌组成的菌株配伍产酶活从6.01U/mL增长为7.12U/mL,涨幅为1.11U/mL,较原先增长18.47%。利用工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和较廉价的农产品将复合系利用固体发酵培养制成菌剂,根据国家标准《农用微生物菌剂》[2]对菌剂的外观,有效活菌数,纤维素酶活、含水率、pH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所制菌剂颜色为黄褐色,用手触摸紧握,菌剂干燥、疏松,呈微小颗粒状。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2.6x 108/g,约为国家标准(0.5×108/g)的5倍,纤维素酶活为39.29 U/g,高于国家规定的30.00U/g,含水率为8.66%,在国家规定范围内,pH为6.78,居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区间内(5.5-8.5)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1 文献综述  12-25
  1.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12-15
  1.2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15-19
    1.2.1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的主要作用  15-18
    1.2.2 秸秆还田的方式  18-19
  1.3 秸秆结构  19
  1.4 纤维素结构  19-20
  1.5 纤维素的降解  20
    1.5.1 纤维素的酸水解  20
    1.5.2 纤维素的酶水解  20
  1.6 纤维素酶  20-22
    1.6.1 纤维素酶简介  20-21
    1.6.2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21-22
  1.7 农用微生物菌剂的开发  22
  1.8 本论文的设想与思路  22-25
2 材料与方法  25-36
  2.1 材料  25-28
    2.1.1 菌株和秸秆来源  25
    2.1.2 主要试剂  25-26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6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6-27
    2.1.5 培养基  27-28
  2.2 方法  28-36
    2.2.1 菌株筛选  28-29
    2.2.2 菌株液体发酵酶活测定  29-30
    2.2.3 菌株拮抗实验  30
    2.2.4 菌株配伍筛选  30
    2.2.5 秸秆降解实验  30-31
    2.2.6 菌株形态观察  31
    2.2.7 菌株配伍发酵条件研究  31-32
    2.2.8 菌剂制备方法  32
    2.2.9 菌剂各项指标测定  32-36
3 结果与分析  36-51
  3.1 筛选结果  36-37
  3.2 酶活测定结果  37-39
  3.3 拮抗实验结果  39
  3.4 菌种配伍与酶活测定结果  39-40
  3.5 秸秆降解实验结果  40-42
  3.6 菌株鉴定结果  42-43
  3.7 发酵条件研究  43-48
  3.8 菌剂形态外观  48-49
  3.9 其它指标测定  49-51
4 讨论与展望  51-55
  4.1 讨论  51-54
    4.1.1 菌株筛选与酶活测定  51-52
    4.1.2 配伍构建与秸秆降解  52-53
    4.1.3 发酵条件  53-54
    4.1.4 菌剂制备  54
  4.2 展望  54-55
参考文献  55-60
致谢  60-62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62

相似论文

  1.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2.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3.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4. 槐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用于间型脉孢菌产纤维素酶的诱导研究,TQ925
  5.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6. 多级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制药废水污泥特性研究,X787
  7.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8.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9. 竹虫(Omphis fuscidentalis)体内纤维素酶系的酶学性质及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Q814
  10. 牛仔布酶洗防沾色剂的制备与应用,TS195.2
  11. 稻草原料主要组分分离技术的研究,TS721.3
  12. 产中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在纺织业中的应用研究,TS195.2
  13. 细菌纤维素涂层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研究,TS106.67
  14. 聚阴离子多糖稳定全脂酸性乳饮料研究,TS275
  15. 基于组分分析的生物质热解特性实验研究,TK6
  16. 作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S216.2
  17. Fe3O4、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增强再生纤维素膜的研究,TB383.1
  18. 细菌纤维素基振膜材料的声学性能研究,TB383.2
  19. 用于成纤的纤维素结构改性及其溶解行为研究,TS102.1
  20. 废弃羊毛的溶解及其与纤维素共混的研究,TS131
  21. 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R78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农业生物学 > 农业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