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

作 者: 李梦学
导 师: 李必强;诸克军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地球观测领域 国际科技合作 机制 模式
分类号: G3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正确认识和了解地球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地球观测是提高人类认识和了解地球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一个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来帮助人们研究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地球观测已由单一的、相对独立的基础学科研究发展成为空间多层次、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综合活动。本文以我国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探讨国内外地球观测领域发展特点和国际科技合作发展规律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机制模式,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本文从不同理论视角系统地分析阐述了国际科技合作在管理学主要理论中的体现,揭示地球观测该领域国际合作的必然性。创新性地提出国际科技合作的四维概念模型,通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提出国际合作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政治联盟需要;发展经济需要和国际大环境的推动;分析指出影响国际合作的六大因素;并创造性地将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社会行为与物理学方面的物体万有引力对比,提出了国际科技合作动力的数学分析模型。尝试性地从合作参与主体和动因角度对该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分类,通过分析各不同合作模式间的差异性和特点,探讨合作模式与合作环境以及发展时期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研究确定合作模式的定量方法,探讨合作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为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选择提供快捷科学的辅助决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形势,研究符合我国情况的国际科技合作对策。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地球观测领域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新形势下参与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对策。在分析、对比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应从建立地球观测领域目标、组织、政策入手,同时加强人才、资金等保障机制建设;针对当前的国际合作新趋势,在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参与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国家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组织机构模式、跨部门协作的管理运作机制及项目管理办法;并强调发展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保障机制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功能的同时,用制度来指导和管理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实践活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导论  10-17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14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7
第2章 国际科技合作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7-26
  2.1 国际科技合作的概念和内容  17-18
  2.2 国际科技合作的理论基础  18-21
  2.3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概况  21-22
  2.4 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概况  22-25
  本章小结  25-26
第3章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科技合作  26-43
  3.1 从国际分工合作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科技合作  26-29
  3.2 政治经济全球化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科技合作  29-33
  3.3 博弈论视角下的国际科技合作  33-35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科技合作  35-39
  3.5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科技合作  39-41
  本章小结  41-43
第4章 国际科技合作的概念模型和动力机制  43-58
  4.1 国际科技合作的四维结构概念模型  43-45
  4.2 国际科技合作的动力和动力机制  45-49
  4.3 国际科技合作影响要素  49-55
  4.4 国际科技合作动力的数学分析模型  55-56
  本章小结  56-58
第5章 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  58-72
  5.1 国际科技合作的几种模式  58-63
  5.2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比较  63-66
  5.3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66-71
  本章小结  71-72
第6章 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状况及发展趋势  72-99
  6.1 地球观测领域概述  72-76
  6.2 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现状  76-85
  6.3 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发展趋势  85-93
  6.4 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对策  93-98
  本章小结  98-99
第7章 我国参与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机制创新  99-127
  7.1 我国参与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  99-108
  7.2 我国参与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分析  108-111
  7.3 建立我国地球观测领域创新机制  111-125
  本章小结  125-127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27-132
  8.1 全文总结  127-130
  8.2 本文创新点  130
  8.3 研究展望  130-132
参考文献  132-141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41-142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纵向科研课题目录  142-143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译出版书籍  143-144
致谢  144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7.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8.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9.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10.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11.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2.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3.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4.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15.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6.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18.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19.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20.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2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世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