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

作 者: 李秀原
导 师: 赵英兰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宪政体制 责任内阁制 总统制 五权分立 三权分立
分类号: K25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国制宪史与宪政体制变迁过程的梳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的分析,来探求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变迁的内在理路与制度原意。从政权模式来看,民国宪政体制设计是围绕着三权分立五权分立两种模式变迁的。从变迁脉络来看,民国宪政体制设计是从民初的三权分立,到南京国民政府的五权分立,再到对五权分立的改造。这种变迁,与政治精英所抱持的制度决定论观念有关,受西方政治思潮所鼓荡。同时,革命行动的追逐,使其得以实现。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三权分立政制模式开始向中国移植。在三权分立模式下,实行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是当时中国人必须做出抉择的一个二选一问题。《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并锁定了以后宪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路径。《临时约法》塑造的责任内阁制,与西方议会内阁制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总统有权,并非国家表面之形式,这主要体现在总统拥有内阁的人事任免权上。其次,就是强调内阁对大总统权力的制约,这体现在对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的规定上。第三,就是内阁替大总统对议会负责,保其安全。这种设计为《天坛宪草》、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秉承。其原因在于受历史现实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制约。此外,从微观看,民国宪政体制的变迁又与制宪模式息息相关,它直接主导了政制的生成。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5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3
第1章 绪论  13-27
  1.1 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对象  13-17
    1.1.1 选题意义  13-14
    1.1.2 研究目的  14-16
    1.1.3 研究对象  16-17
  1.2 研究现状  17-21
  1.3 文献资料概述  21-24
  1.4 研究创新  24-25
  1.5 研究框架  25-27
第2章 总统制的浮现与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27-51
  2.1 总统制的浮现  27-32
    2.1.1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拟定与修正  27-30
    2.1.2 总统制的构建  30-32
  2.2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32-47
    2.2.1 《临时约法》的制定  33-36
    2.2.2 责任内阁制的精神与基本设施  36-47
  2.3 小结  47-51
第3章 责任内阁制的顿挫与修正  51-69
  3.1 《天坛宪草》  51-57
    3.1.1 《天坛宪草》的拟定  51-54
    2.1.2 《天坛宪草》对责任内阁制的修正  54-57
  3.2 总统集权制的浮现  57-62
    3.2.1 袁世凯干宪与造法  57-60
    3.2.2 总统集权制的设计  60-62
  3.3 责任内阁制的修正  62-67
    3.3.1 《中华民国宪法》制定完成  62-64
    3.3.2 对责任内阁制的修正  64-67
  3.4 小结  67-69
第4章 五权分立模式的塑造  69-111
  4.1 提前制订宪法草案的原因  69-74
  4.2 宪政体制建构理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  74-84
    4.2.1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构想  74-79
    4.2.2 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制度建构  79-84
  4.3 五权分立模式与总统制的塑造  84-108
    4.3.1 宪法草案起草过程  84-104
    4.3.2 弱国大、强总统的政治架构  104-108
  4.4 小结  108-111
第5章 修正式内阁制的浮现  111-129
  5.1 促成国民党制宪的因素  111-113
  5.2 《中华民国宪法》制定过程  113-119
  5.3 修正式内阁制的构建  119-127
  5.4 小结  127-129
第6章 结论  129-141
  6.1 宏观分析  129-135
    6.1.1 政权模式选择  129-132
    6.1.2 政体制度选择  132-135
  6.2 微观分析  135-141
参考文献  141-155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155

相似论文

  1. 对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审视,DD911
  2. 基于安全访问和集群技术的车辆稽查系统的实现,TP311.52
  3. 论“三权分立”思想,D90
  4. 对中美行政监督制度构成要素的比较,D771.2
  5. 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制度,D751.2
  6. 章士钊的行政裁判观探析,D922.1
  7. 论美国的三权制衡原则,DD911
  8.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D909.1
  9. 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美国民主宪政体制之重塑,D771.2
  10. 对韩国民主巩固时期政治危机的反思,D731.26
  11. 中西代议制原则与组织结构分析,D521
  12. 香港基本法下的公共权力架构,D921.9
  13. 论清末立宪中官制改革的两种主张,K257.5
  14. 控制权力:贡斯当的宪政思想研究,D091
  15. 三权分立与主权在民,D095
  16. 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派权利研究,D771.2
  17.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D771.2
  18. 政治自由与三权分立,D09
  19. 西方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历程探索,D091
  20. 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D771.2
  21. 法律人与美国宪政体制的确立,D971.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