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

作 者: 陈绍杰
导 师: 郭惟嘉;蒋宇静;李法柱
学 校: 山东科技大学
专 业: 矿山环境工程
关键词: 深部条带煤柱 稳定性 长期强度 蠕变特性 突变变形 监测方法 煤柱分区 数值试验
分类号: TD325.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3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处于稳定状态的条带煤柱在将来可能会失稳坍塌,这些煤柱成为老矿区发展其它工业潜在的灾害源;同时,部分矿井为了延长矿井寿命,不得不考虑开采以前“三下”开采时留设的煤柱。深部煤柱的时效性更为明显,研究深部条带煤柱的长期稳定性对减轻煤柱失稳造成的灾害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为煤柱资源的回收提供科学基础。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等方法,针对随时间变化的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基础实验研究。论文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煤柱稳定性能的长期性表现在煤柱强度的蠕变性和煤柱及采场覆岩结构运动稳定的长期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地质条件、采矿条件、条带煤柱自身条件、时间、水等因素对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的影响,基于矿山压力理论提出了小采宽和大采宽的条带开采采场空间结构模型;煤柱理论长期强度应考虑尺度效应、横向约束效应和时间效应。(2)对多种岩性的岩石进行了Ⅰ类和Ⅱ类曲线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岩石Ⅱ类曲线的形成机制、获取方法和产生条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深井煤柱独特变形特征的产生机制;进行了煤岩单轴压缩强度尺度效应的实验研究,得到了由室内单轴压缩强度与现场煤体强度的关系。(3)对煤岩试件进行了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其蠕变破坏特征、蠕变力学参数和蠕变本构模型。通过精密蠕变试验明确了煤岩流变过程中微破坏和脆性突变变形的存在。通过自然状态煤岩试件和饱水试件的对比蠕变试验,分析了浸水对煤岩蠕变特性的影响。通过短时和较长时蠕变试验,研究了时间对煤岩长期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岩石长期强度的计算公式σT=σ∞+Aexp(-Bt),并据此确定了试验煤岩的理论长期强度为8.2282MPa。(4)结合室内试验成果,采用LS-DYNA和FLAC3D进行了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的数值试验,分析了岱庄煤矿条带煤柱的长期稳定性能。研究表明,在采矿活动结束的较长时间之后,煤柱状态仍然发生着变化,但稳定煤柱的变化会越来越小,在蠕变15~16个月后煤柱进入长期稳定状态。(5)建立了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的监测方法,对岱庄煤矿和唐口煤矿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其演化规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岱庄煤矿条带煤柱分为弹性核区、塑性破坏区和完全破碎区及其范围;分析了观测煤柱不同部位的强度,并结合现场观测和室内试验成果,确定了岱庄煤矿条带煤柱的长期强度为29.5MPa,研究表明该煤柱是长期稳定的。现场试验研究了唐口煤矿条带煤柱各区域的范围、压力峰值位置、煤柱强度及侧向采动影响范围,并分析了其长期稳定性能。(6)实测研究还表明深井煤柱的深部横向变形是非连续、阶跃式、突变式的;一些在浅部表现为弹性的岩石,虽然在矿井深部因受到大得多的压力而表现为塑性,但它们的弹性、脆性、冲击性在深部矿井会表现的更加突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1 绪论  13-35
  1.1 课题的提出  13-15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15-34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4-35
2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35-53
  2.1 条带煤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5-38
  2.2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的基本理论  38-47
  2.3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的工程力学模型  47-53
3 岩石Ⅱ类曲线与煤岩强度尺寸效应  53-64
  3.1 岩石Ⅱ类曲线试验及其形成机制  53-58
  3.2 煤岩强度尺寸形状效应试验  58-64
4 煤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64-111
  4.1 煤岩蠕变模型与破坏特征初探  64-68
  4.2 岱庄煤矿3煤及其顶板基本力学试验  68-71
  4.3 煤岩短时蠕变试验及分析  71-101
  4.4 煤岩长时蠕变试验及分析  101-108
  4.5 煤岩蠕变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108-109
  4.6 本章小结  109-111
5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的数值试验  111-125
  5.1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的LS-DYNA模拟  111-118
  5.2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的FLAC-3D模拟  118-124
  5.3 本章小结  124-125
6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状态监测与演化规律  125-154
  6.1 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监测方法  126-131
  6.2 岱庄煤矿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监测与演化规律  131-143
  6.3 唐口煤矿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监测与演化规律  143-152
  6.4 本章小结  152-154
7 结论和展望  154-159
  7.1 主要结论  154-157
  7.2 本文的创新性工作  157-158
  7.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58-159
致谢  159-16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及成果  160-163
参考文献  163-176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4.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5.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6.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7.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8.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9.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0.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1.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2.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3.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4.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5.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16.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17.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18.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19.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S511
  20. 青少年学生自评亚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B844.2
  21. 我国残奥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特征研究,G84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压力与支护 > 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 > 岩层移动 > 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监测与控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