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反垄断公益诉讼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作 者: 王慧敏
导 师: 李小明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反垄断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举证责任 诉讼模式 代表人诉讼
分类号: D9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1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垄断案件不断出现。由于现实的需要,反垄断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反垄断公益诉讼是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对侵害及可能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其他不特定人或组织之利益的垄断行为提起诉讼的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诉讼目的的公益性、诉讼形式的多样性、起诉主体的广泛性及其结果具有显著的预防性。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了建立私人反垄断诉讼机制,但没有司法救济程序的具体规定,只在第53条规定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缺乏受害人提起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规定,这将会导致司法实践的困难,进而影响《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中国反垄断公益诉讼要真正开展起来,从现在的实际问题和实践总结来看,立法上的突破是万河之源。首先,是立法上对“直接利害关系人”的理解。在我国的三大诉讼法中,无一例外地要求原告是同具体诉求建立了直接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人。法院的立案审查,都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这对于限制滥用诉权、节约诉讼和司法资源、减轻社会纠纷调处成本,是非常有利的。但这一原则相对于反垄断公益诉讼而言,则成了直接的拦路虎。我国的法律应该借鉴国外关于反垄断立法的经验,赋予私人、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社会团体、国家有关机构如检查机关原告的资格。另外,传统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必须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但在反垄断诉讼中,法律应做出有利于原告的决定,适用无过错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于垄断纷争当事人缺乏对等性,还应通过法律实行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采取一定激励措施来保障受害者实际行使权利的可能性和为维护起诉的积极性。其次,群体诉讼是解决社会矛盾、释放社会不满、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在设计我国反垄断公益诉讼群体诉讼模式的时候,由于直接引入美国集团诉讼尚存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障碍,不改变现行程序体系的总体框架,适用“大民事审判格局”,在民事诉讼体系内修改现有制度,尤其是贯彻公益理念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来涵盖反垄断领域公益纠纷对诉讼制度的要求更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应不断改革与完善现有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并考虑增设团体诉讼制度来实现反垄断公益诉讼的功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6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5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6
第2章 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概述  16-21
  2.1 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  16-17
  2.2 反垄断公益诉讼的特征  17-18
    2.2.1 反垄断公益诉讼目的具有公益性  17
    2.2.2 反垄断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具有广泛性  17-18
    2.2.3 反垄断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  18
  2.3 各国反垄断公益诉讼发展概况  18-21
第3章 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21-24
  3.1 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  21-23
    3.1.1 我国当前垄断现状的特征  21-22
    3.1.2 我国当前垄断现状的危害性  22-23
  3.2 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  23-24
第4章 国外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分析  24-27
  4.1 英美法系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分析  24-25
    4.1.1 美国的集团诉讼  24
    4.1.2 英国的检举人诉讼  24-25
  4.2 大陆法系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分析  25-27
    4.2.1 德国的团体诉讼  25-26
    4.2.2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  26-27
第5章 我国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理论构建分析  27-41
  5.1 我国反垄断法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27-37
    5.1.1 国外反垄断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  27-29
    5.1.2 私人应享有我国反垄断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29-34
    5.1.3 检查机关应享有反垄断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34-36
    5.1.4 社会团体也应享有反垄断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36-37
  5.2 我国反垄断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  37-39
    5.2.1 国外反垄断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  37-38
    5.2.2 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38
    5.2.3 反垄断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38-39
  5.3 我国反垄断公益诉讼的诉讼激励机制  39-41
第6章 我国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模式选择  41-48
  6.1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分析  41-42
  6.2 美国集团诉讼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比较  42-44
  6.3 对代表人诉讼制度进行改革  44-46
    6.3.1 代表人诉讼诉讼范围有待扩大  44-45
    6.3.2 权利登记的程序要件有待缓和  45-46
    6.3.3 加强对被代表人的权利保障  46
  6.4 设立团体诉讼  46-48
结语  48-50
参考文献  50-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1
  2. 论我国石油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研究,F426.22
  3. 不当得利中“无合法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913
  4. 张富存诉路世伟不动产确认纠纷案分析,D923.2
  5. 承租人添附利益求偿请求权研究,D923
  6.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3
  7.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D922.291.91
  8. 试论我国行政诉权的保护,D925.3
  9.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925.3
  10.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问题初探,D925.3
  11. 缺陷食品致损的损害赔偿研究,D922.16;F203
  12. 我国医疗损害举证责任研究,D923
  13. 探析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犯罪,D914
  14.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研究,D922.16
  15. 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模式,D925.1
  16. 我国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1
  17. 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重构,D925.1
  18.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925.1
  19. 示范诉讼制度研究,D925.1
  20. 民事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研究,D925.1
  21. 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D9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