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交往去抑制性行为研究

作 者: 朱旖旎
导 师: 崔丽娟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去抑制性 匿名交往
分类号: C9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行为的去抑制化是一把双刃剑。本研究选择“网络交往去抑制性”这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主题。首先,采用访谈、文献收集等质的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进行初步的语片编码分析;其次,编制群体评价问卷,由专业小组对网络去抑制性的各个指标进行群体评价,并进行评分者信度检验;最后,根据群体评价结果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分析,探究不同情境中网络人际交往去抑制性的强度。本研究结果发现:去抑制化网络交往具有其自身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网民在网络中的情绪表达较之现实生活更为强烈,网民在网络中的关系较之现实生活更为亲密;同时,网民在网络中也表现出较高的自我表露性;在不同情境中,人们的去抑制性行为呈现显著差异,匿名的网络交往能够预测网民去抑制性行为的发生,网龄与上网时间也能不同程度地解释网民的去抑制性行为;此外,网络交往的去抑制性存在性别差异;匿名的网络交往对网民去抑制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影响不大,长期进行网络交往不一定带来消极后果;人们的网络生活总体呈现出良性态势。本研究一方面为网络交往去抑制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具有心理测量学意义的研究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对网络交往影响因素的科学研究,丰富网络交往去抑制性研究的内容,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部分 引言  9-11
  1、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9
  2、研究方法及思路  9-11
  3、研究的创新之处  11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  11-28
  1、网络去抑制化概念  11-12
  2、网络去抑制行为研究综述  12-18
  3、虚拟人际交往的界定  18-22
  4、虚拟人际交往去抑制性研究综述  22-28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  28-46
  1、数据采集方法与过程  28-30
  2、数据分析  30-46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46-54
  1、虚拟人际交往去抑制性行为现状  46-47
  2、不同情境中虚拟人际交往去抑制性行为差异  47-50
  3、虚拟人际交往对网民去抑制性影响的有限论  50-51
  4、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1-52
  5、结论与展望  52-54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54-61
第六部分 附录  61-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溶藻弧菌诱导红笛鲷仔鱼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其表达序列标签分析,S943
  2. 大白菜霜霉菌诱导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341
  3.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的影响,S858.28
  4. 续随子种子化学成分的酪氨酸酶抑制性和抗氧化性研究,S567.219
  5.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6. 拟穴青蟹过敏原的性质研究,S917.4
  7. 环保型钻井液研究,TE254
  8. 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B03
  9. 有机胺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TE254
  10. 蓖麻成熟期胚抑制消减cDNA文库构建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S565.6
  11. 烟草打顶前后根尖组织SSH-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S572
  12. 杏仁核网络神经元异常活动导致焦虑症的机理研究,R749.72
  13. Web2.0时代的网络交往研究,G206.3
  14. MGB激活调控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细胞机制,Q42
  15. 低温胁迫下柑橘正反向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Q943.2
  16. 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衰亡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分析,Q943
  17. 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研究,C912.82
  18. 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与对策研究,C912.3
  19. 鸭感染鸭疫里氏杆菌肝脏基因差异表达研究,S858.32
  20. 网络交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5.5
  21. 网络交往对自我认知影响的探索性观察分析,G206.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