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研究

作 者: 亓晓温
导 师: 梅兴国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卡铂 脂质体 热敏 释药率 抑瘤率
分类号: R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3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癌症仍然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引起的死亡人数超过了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的总和。据估计,2007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200多万,死亡760万,相当于每天有20000人死于癌症。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问题,205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将超过2700万,死亡人数也将达到1750万。去年美国由于肿瘤造成的损失超过2063亿美元,其中约782亿美元为直接的治疗花费,其余的1281亿美元为由于丧失劳动力造成的间接损失。在治疗肿瘤方面,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严重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将脂质体应用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是一个重大突破,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药物毒性、使药物具有缓释性和肿瘤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在肿瘤组织的积累,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渗漏和药物从脂质体中的释放。尽管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但在肿瘤治疗领域中,载药脂质体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主要是由于虽然肿瘤组织的药物总浓度有所提高(包括游离药物和脂质体中包裹的药物),然而游离药物的浓度却很低。若要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必须提高肿瘤组织中游离药物的浓度。一般而言,药物浓度由微循环的清除率和脂质体的释药率决定。因此,降低清除率或提高释药率可以增加肿瘤局部游离药物的浓度。长循环热敏脂质体(Long-circulating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LTL)是一种新型脂质体,不仅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清除,而且还能通过对肿瘤局部加热,使药物在肿瘤部位大量释放,从而提高肿瘤组织游离药物的浓度,增加药物的抑瘤效果。目的:本研究选取抗肿瘤药物卡铂作为模型药物,制备成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Carboplatin long-circulating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CLTL),通过局部热疗的方法提高游离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从而提高疗效。内容与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对最优处方进行放大试验和重现性试验,考察处方工艺的重现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脂质体的稀释稳定性、过滤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在体外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考察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42℃加热条件下的热敏释药行为以及不同温度加热条件下的释药率;通过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进行药效学试验,考察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抑瘤活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组合,使用放大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0.93nm±2.59nm,跨距为0.39±0.03,包封率大于90%;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漏药率低于0.7%,说明过滤稳定性良好,为脂质体终产品的过滤除菌提供依据;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1000倍稀释后漏药率为0.19%,具有很好的稀释稳定性,为临床使用奠定了基础;长期放样试验结果表明,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4℃避光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粒径没有变化,且漏药率为0.24%,说明脂质体在该条件下十分稳定;体外热敏释药试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37℃条件下加热128min后释药率为1.9%,而在42℃条件下加热1min就可以释放出83%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热敏释药特性;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抑瘤率试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的抑瘤率达到了80%,具有较高的抑瘤活性。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过滤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体外试验表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热敏释药特性,体内初步研究显示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热靶向性,提高了药物的抑瘤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3
  1.1 肿瘤  9-11
  1.2 抗肿瘤药物  11-12
  1.3 脂质体  12-15
  1.4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15-17
  1.5 卡铂  17-20
  参考文献  20-23
第二章 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前研究  23-38
  材料与仪器  23-24
  2.1 方法学的建立  24-34
  2.2 包封率计算方法  34-35
  2.3 讨论  35
  2.4 小结  35-36
  参考文献  36-38
第三章 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设计及工艺研究  38-51
  材料与仪器  38-39
  3.1 卡铂理化性质研究  39-40
  3.2 制备工艺研究  40-43
  3.3 处方研究  43-45
  3.4 分离游离药研究  45-46
  3.5 最优处方验证  46
  3.6 讨论  46-48
  3.7 小结  48-49
  参考文献  49-51
第四章 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研究  51-64
  材料与仪器  51-52
  4.1 脂质体外观考察  52
  4.2 粒径分布考察  52-53
  4.3 pH 考察  53
  4.4 稳定性考察  53-57
  4.5 体外热敏释放特性考察  57-59
  4.6 讨论  59-61
  4.7 小结  61-62
  参考文献  62-64
第五章 卡铂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药效学初步研究  64-77
  材料与仪器  64-65
  5.1 预试验  65-70
  5.2 荷瘤小鼠模型建立  70-71
  5.3 试验分组  71
  5.4 抑瘤试验  71-73
  5.5 讨论  73-74
  5.6 小结  74-75
  参考文献  75-77
致谢  77-78
相关研究领域文献综述  78-82
个人简历  82

相似论文

  1. 新城疫病毒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增强作用,R734.2
  2. 复合功能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初探,R943
  3. 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磷脂复合物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R943
  4. PTC配方与工艺研究,TQ174.6
  5. 胆固醇对脂质体双分子层膜结构、性质及功能的影响,TB383.2
  6. 用于防龋DNA疫苗粘膜传递的有效载体的研究,R392.1
  7. 9-硝基喜树碱脂质体对胆管癌TFK-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R735.8
  8. 共输送阿霉素和基因的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R943
  9. 酪氨酸酶七肽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柔性脂质体的制备,TQ464.8
  10. 单极固态断路器的研制,TM561
  11. 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研究,R96
  12. 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药物制备的方法学比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R96
  13.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22.1
  14. 抗日本血吸虫SIEA26-28KU-scFv-吡喹酮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制备,R392
  15. 小柴胡汤联合环磷酰胺(CTX)对EAC肝癌小鼠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
  16. 光热敏双微胶囊材料的光引发及显色特性研究,TB381
  17. 水性热敏聚氨酯树脂设计、制备及热敏性能的研究,TQ323.8
  18. 六甲蜜胺口服脂质体的研究,R94
  19. 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增强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研究,R735.7
  20. 脂质体槲皮素诱导食管癌细胞逆转化及可能机制的研究,R735.1
  21. 大豆皂甙Bb和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影响,R73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