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媒体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影响的研究

作 者: 吴杰
导 师: 马建桥;李心华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新媒体 广州亚运会 体育赛事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媒体,是指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新的传播方式实现传播的新型媒体。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进行,而媒体是连接体育赛事与观众的桥梁,新媒体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传播体育赛事,势必会对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产生影响,新媒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全面的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结果: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中,新媒体增强了受众的收视体验,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受众获得广州亚运会的新媒体来源主要是网络媒体,其次是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在新媒体中的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而微博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广州亚运会中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也在广州亚运会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新媒体对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为广州亚运会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促进广州亚运会的影响,提升广州亚运会的知名度;新媒体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广州亚运会良好的赛事环境,并培育良好的亚运会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亚运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新媒体是广州亚运会宣传的必要渠道,它将亚运会的风采展示给大众,引起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进而喜欢体育、参与体育。由于新媒体的宣传、渲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使受众在亚运新媒体事件中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介入2010年广州亚运会,整合和开发赛事资源,使其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大,生命力更强,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提高,使新媒体影响扩大,经济上获利。新媒体对广州亚运会中的某些不好现象的曝光起到了防范和监督的作用,使公平竞争的体育原则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1 序言  8-25
  1.1 问题的提出  8-10
  1.2 文献综述  10-2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5-27
  2.1 研究对象  25
  2.2 研究方法  25-27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7-60
  3.1 新媒体相关问题的阐述  27-32
  3.2 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新型电视媒体传播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现状  32-37
  3.3 新媒体的新的传播方式增强广州亚运会受众的收视体验  37-42
  3.4 新媒体对2010 年广州亚运会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  42-47
  3.5 受众获得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相关信息的新媒体来源分析  47-54
  3.6 新媒体与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良性互动发展  54-60
4 结论与建议  60-63
  4.1 结论  60-61
  4.2 建议  61-63
5 主要参考文献  63-66
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6-67
7 附录  67-75
8 致谢  75-76

相似论文

  1.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2. 政府运用新媒体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研究,D630
  3. 基于资本视角的户外新媒体战略研究及其案例分析,G206-F
  4. 新媒体时代政府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研究,D630
  5. 教育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策略,G229.2
  6. 奥巴马的网络营销竞选策略实证分析,D771.2
  7.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研究,G812
  8. 屏面中新媒体技术对信息传达的品质提升,J524
  9. 碎片化语境下的消费者信息选择路径研究,G206
  10.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G641
  11. 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G80-05
  12. 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思考,G206
  13.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的影响研究,G80-05
  14. 试论《淘宝天下》的经营特色,G206-F
  15. 报纸网站和移动终端的收费模式分析,G206
  16.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中的受众参与研究,G206
  17. 新媒体环境下品牌消费行为探析,G206-F
  18. 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813
  19. 基于参与观察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对媒体组织中团队满意度和绩效的影响研究,G206
  20. 新媒体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研究,D4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