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研究

作 者: 李学香
导 师: 宋焕新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中国 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创新
分类号: F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9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最终取决于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和农村的现代化。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影响农村发展的各种矛盾入手,坚持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广大农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农村公共服务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突出矛盾,并日益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城乡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我国农村的整体落后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水平是由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探讨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对核心概念进行限定的基础上,对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说明,并对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变迁状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介绍了部分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然后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创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构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普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调、供给分配不公平、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各级政府官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各级政府投入机制的不合理和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本身的缺陷,还有管理法制的不健全。要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农民意愿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使农民参与到决策与生产过程中,政府只是规划和安排生产者,政府、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个人都可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形成封闭的回路。实现这一机制的前提条件是农民的参与和政府的分权,然而,我国的现实背景是:社会组织有待进一步发育,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因此,现阶段政府应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转变政府公共服务理念,重塑政府形象;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服务组织体系,使政府、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个人都可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构建合理健全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的评估体系。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试图建立一个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为目标,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提高供给效率与公平为指导,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9
一、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理论分析  9-14
  (一) 核心概念阐述  9-12
    1. 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点  9
    2. 公共服务的涵义  9-10
    3. 农村公共服务的定义及分类  10-12
    4. 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概念  12
  (二) 关于农村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基础  12-14
    1. 新公共服务理论  12-13
    2. 公共产品理论  13-14
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国外经验借鉴  14-22
  (一)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14-18
    1.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14-15
    2. 改革开放后,税费改革前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15-16
    3.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16-17
    4. 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变迁的反思  17-18
  (二) 国外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18-22
    1. 突变成功的韩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19-20
    2. 以增加基础投入为主的印度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20
    3. 政府主导、各级农协参与的日本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20-21
    4. 国外经验对创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启示  21-22
三、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研究  22-30
  (一)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取得一定成效  22-23
  (二)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23-26
    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不大  23-24
    2. 农村公共服务结构不合理,不足与相对过剩并存  24-26
    3.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公平  26
    4. 农村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26
  (三)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26-30
    1. 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理解服务型政府的本质  27
    2. 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不足的根本原因  27-28
    3.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不科学  28-29
    4.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供给偏离需求  29-30
四、创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30-49
  (一) 创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意义  30-32
    1.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产业特征的本质要求  30
    2.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30-31
    3. 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是我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  31-32
    4.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32
  (二) 创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原则  32-34
    1.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32
    2. 坚持“有限政府”原则  32-33
    3.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33
    4. 坚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33
    5. 坚持“依法服务”的原则  33-34
  (三) 创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路径选择  34-49
    1. 转变政府公共服务理念,重塑政府形象  34-35
    2. 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35-40
    3.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40-43
    4. 构建科学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43-47
    5.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评估机制  47-49
结语  49-50
参考文献  50-53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3-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3.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4.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5.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6.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7.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8.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9.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10.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11.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12.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13.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14.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15.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9.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阈下的城市社区治安服务研究,D631.4
  20. 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动态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F273.1
  2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