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作 者: 贾远娥
导 师: 李宏翰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自卑心理 社会比较 虚构自我 真实自我 自我差异 大学生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量研究和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自卑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界定多从消极层面入手,很少看到自卑心理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它也可能成为个体前进的动力。大学生的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其特殊性,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对自己各方面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基于此,我们将大学生的自卑界定为:个体在追求优越过程中,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如愿,尤其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由此产生的由无力感和无助感所交织成的一种无法达成目标时对自己的失落心态。这种自卑感可能激起个体继续追求优越,不断完善自我,但如果长期不能如愿,屡屡受挫,就会产生失望、动摇的心理甚至陷入自卑情结。因此本研究的自卑既包括因无法达成目标而产生的暂时的失望无奈心理,也包括比较严重的自卑情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都起源于自我概念、固结于自我概念。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往往与事实不符,其心理问题大多由个体想象和预设的观念引起。因此,我们以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为切入点,界定了虚构自我的概念,作为解释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内在机制。虚构自我是指面对特定情境时,个体假想的阻碍个体行动和充分发挥自我潜在素质的消极层面的觉知、体验及观念。与虚构自我相对应的真实自我则是指个体具有的潜在素质,一旦提供适当的条件和机会,就会展现出来的自我水平和状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角度编制了针对我国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测查问卷和心理健康取向的大学生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问卷,用以考查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对广西3所高校的5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得到问卷的5个因子分别是:交往自卑、素养自卑、形象自卑、家庭自卑和学业自卑,它们能够解释总变异量的55.28%。2、自编的《大学生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得到两个分问卷分别包含4个完全对应的因子,即交往自我、学业自我、才艺自我、身体自我,均能够解释总变异量的一半以上。3、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因社会比较而产生的交往、学业和形象自卑较为严重,家庭和素养自卑相对较轻。4、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在年级、生源、是否学生干部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四学生在交往、学业和形象自卑上显著低于其他年级(P<0.0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非学生干部的自卑心理水平显著高于学生干部(P<0.05)。5、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很大;大学生的学业自我差异相对较大,其次是才艺自我差异、交往自我差异和身体自我差异。6、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P<0.05),大一学生的自我差异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5)。7、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存在显著的专业与生源的交互作用(P<0.05);对文科大学生群体而言,除学业自我差异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自我差异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P<0.05);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文科大学生的自我差异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P<0.05)。8、大学生自卑心理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虚构-真实自我差异各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自卑心理高分组的自我差异得分显著高于自卑心理低分组;大学生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高低组在自卑心理各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我差异高分组的自卑水平显著高于自我差异低分组。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家庭自卑与身体自我差异相关不显著外(P>0.05),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其他各因子及总分与虚构-真实自我差异各因子及总分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自卑总分与虚构-真实自我差异总分达到了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5,P<0.01)。1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交往自我差异、学业自我差异和才艺自我差异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2,P<0.001)。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1 问题提出  8-15
  1.1 国外关于自卑的研究  8-9
  1.2 我国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现状  9-13
  1.3 自我概念视角的自卑心理研究  13-15
  1.4 研究意义  15
2 研究一: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的编制  15-19
  2.1 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测问卷维度的构建和项目的编制  15-16
  2.2 《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的预测  16-18
  2.3 《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的修订  18
  2.4 《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18-19
3 研究二: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问卷的编制  19-24
  3.1 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初测问卷维度的构建和项目的编制  19-20
  3.2 《大学生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问卷》的预测  20-22
  3.3 《大学生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问卷》的修订  22-23
  3.4 《大学生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差异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3-24
4 研究三: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与虚构-真实自我差异的相关研究  24-31
  4.1 研究方法  24
  4.2 结果与分析  24-31
5 讨论  31-40
  5.1 关于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其问卷的编制  31-35
  5.2 关于大学生的虚构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差异及其问卷的编制  35-37
  5.3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与虚构-真实自我差异的关系  37-39
  5.4 今后的研究方向  39-40
6 结论  40-41
7 参考文献  41-44
附录  44-56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6-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7.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8.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0.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1.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