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方法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作 者: 李赟
导 师: 张同乐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 创造教育 创造技法
分类号: B8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2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努力构建创新型社会,力图提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我国参与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当前,学术界对经济学语义下的创新研究较多,创造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是研究的焦点所在,而对进行创新活动的基元——作为单个创新主体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却显得薄弱。认知创造性思维的全貌和本质内涵,全面推动创造力开发,尚需从哲学的维度来审视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本体论式的论证,将其纯粹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辨明,才能使得创造力开发的方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创新的实现。由此思路出发,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对本文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为全文的论述做铺垫。接着,依据唯物论观点,论述了创造性思维所依赖的生理基础、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接下来首先分析了沃拉斯的“四阶段”和刘奎林的“潜意识推论”模型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了本文自己的观点——“以问题为牵引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分析国内外关于“创造性思维本质”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性本质和功能性本质,又详尽地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方法。从梳理创造技法历史脉络入手,剖析了创造技法的特点,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反思。在以上对创造性思维的诸多因素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创造教育对培养创造力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一些培养创造力的具体措施。最后,本文认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性本质在于超越,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性本质在于求新,在于产生新的认识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敏锐性、综合性、灵活性、突发性等特点,它的形成势必受到生理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基础的综合制约。从提升创造力的角度,认为推行创造教育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在高校开设创造学课程、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优化教育评价等诸多实践手段来推进创造教育。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1
  1.1 问题的提出  8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8-9
  1.3 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  9-11
2. 重要概念的界定  11-14
  2.1 创造与创新  11-12
  2.2 自主创新  12-14
3.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14-23
  3.1 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基础  14
  3.2 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基础  14-18
    3.2.1 创造性思维并不一定与知识量正相关  15
    3.2.2 知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  15-17
    3.2.3 对两种理论的评价  17-18
  3.3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18-23
    3.3.1 目标与创造性思维  19
    3.3.2 意志与创造性思维  19-20
    3.3.3 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20-21
    3.3.4 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21
    3.3.5 勤奋和创造性思维  21-23
4. 创造性思维过程  23-28
  4.1 对两种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思考  23-26
    4.1.1 沃拉斯的“四阶段”理论  23-24
    4.1.2 刘奎林的基于“潜意识推论”的模型  24-25
    4.1.3 对上述两种理论的评价  25-26
  4.2 一种新的探索:“以问题为牵引的过程”  26-28
5.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28-35
  5.1 国内外关于“创造性思维本质”的主要观点  28-29
  5.2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  29-32
    5.2.1 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性本质:突破原有的思维结构  29-30
    5.2.2 创造性思维的功能性本质:产生新的的认识成果  30-32
  5.3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32-35
    5.3.1 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  32
    5.3.2 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  32-33
    5.3.3 创造性思维的敏锐性  33
    5.3.4 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  33
    5.3.5 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33
    5.3.6 创造性思维的突发性  33-35
6.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5-40
  6.1 逻辑思维方法与创造性思维  35-37
    6.1.1 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本身就具有创造功能  35-36
    6.1.2 逻辑思维是想象、直觉和灵感的前提和基础  36-37
  6.2 非逻辑方法与创造性思维  37-40
    6.2.1 创造性想象  37-38
    6.2.2 创造性思维与顿悟  38-40
7. 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创造技法  40-44
  7.1 创造技法的历史脉络  40
  7.2 创造技法的特点  40-41
  7.3 创造技法的常见分类方式  41-43
  7.4 运用创造技法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43-44
8. 创造力培养的探索  44-53
  8.1 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  44-45
  8.2 创造教育与创造力培养  45-47
    8.2.1 创造教育的界定  45-46
    8.2.2 我国创造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46-47
    8.2.3 我国创造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47
  8.3 创造教育视野下创造力培养的途径  47-53
    8.3.1 对高校学生开设创造学课程  47-50
    8.3.2 改革传统师范教育  50-51
    8.3.3 优化教育评价  51-53
9. 结语  53-54
致谢  54-55
参考文献  55-59
附录  59

相似论文

  1. 基于脑的美术课堂中创造力培养研究,G633.955
  2. 服装设计开发流程管理与创造力关系研究,TS941.2-4
  3. 高中美术设计教育研究,J50-4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G633.3
  5. 对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20-4
  6. 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问题,G613.6
  7.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G633.955
  8. 信息线索、人际互动对头脑风暴创造性观点产出的影响研究,C912.6
  9.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力的相关性分析,G642.0
  10. 归因理论视角下创造力内隐观的研究,B842
  11. 心理授权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F224
  12. 音乐教育中的发散思维研究,J60-4
  13. 浅析“建筑创造力”的来源与实现,TU986.4
  14. 口译输出实证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H059-4
  15. 北京某中职学校学生创造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G718.3
  16.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1
  17. 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的创造力提升研究,F832.3
  18. GCY员工创造力研究,F272.92
  19. 餐具的情感化设计,TB472
  20. 有限之无限,H319
  21. 音乐教学与创造力培养,J60-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思维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