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宫颈HPV感染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探讨

作 者: 赵晨曦
导 师: 谢波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妇科学
关键词: 宫颈HPV感染 证候分析 病因病机 脾虚
分类号: R27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根据其致病力的大小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尽管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但并不是高危型别HPV感染都能发展为宫颈癌,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的识别、结合、降解作用,导致一部分HPV病毒在癌症前期就被机体免疫系统所清除,当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时,HPV病毒将会大量复制,疾病便会进一步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枝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HPV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检测HPV的方法不断涌现,通过检测HPV DNA的存在来确定机体是否受HPV感染,作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已分出100余种HPV亚型,其中30余种与宫颈感染和病变有关。虽然临床上认为宫颈HPV感染不是病,但持续性的宫颈HPV感染会导致不良后果,目前国际上尚无很好的方法来防治宫颈HPV持续感染,中医学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本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HPV感染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对2006年9月~2008年4月前来我科就诊的门诊、住院患者及前来我科体检的154例患者进行病例信息登记,采集HPV感染者四诊信息,填写临床观察表,然后建立数据库,准确录入所得数据最后采用EXCELL及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处理,参照国家标准归纳证候,并观察患者证候分布规律最后得出结论。【结果】1.宫颈HPV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性伴侣数及职业有关2.本研究观察的154例病例可以辨证分为14个证型:热毒内蕴、脾气虚、脾肾阳虚、脾阳虚、肝经湿热、肝肾阴虚、肝经郁热、肝气郁结、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湿热下注、瘀血内蕴、脾虚湿胜3.脾系症状累积频率达到43.3%;肝系症状累积频率为34.2%;肾系症状累积频为22.5%。4.脾系证类是所观察病例中最常见的证候,其构成比为32.5%;肝系证类是本病的第二大证候,构成比为16.2%;肾系证类构成比为15.6%;湿热下注、热毒内蕴、瘀血内蕴构成比均各为16.2%、13.0、6.5%。【结论】宫颈HPV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性伴侣数及职业有关。HPV感染者的发病病机以脏腑功能失常为本,涉及脾、肝、肾三脏。湿邪、热毒之邪和血瘀是本病之标。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一、研究背景  10
  二、立题意义  10-12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2-20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2-15
    一、HPV概念  12-13
    二、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研究  13-14
    三、HP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14-15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研究现况  15-20
    一、瘙疣  16-17
    二、对带下病的认识  17-20
第二章 宫颈HPV感染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探讨  20-28
  一、临床资料  20-21
    (一)病例来源  20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20
    (三)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21
  二、研究方法  21-22
    (一)研究过程  21
      1.文献研究  21
      2.证候研究  21
    (二)技术路线  21-22
    (三)试验方法和步骤  22
      1.病例观察表的设计  22
      2.样本量的估算  22
      3.研究人员的培训  22
      4.病例观察  22
      5.质量控制  22
      6.统计方法  22
  三、结果  22-28
    (一)一般资料分析  22-23
    (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23-28
      1.HPV感染者症状频数分布表  23-24
      2.HPV感染者的证型分布表  24-25
      3.HPV感染者的证型分类表  25-28
第三章 讨论  28-32
  一、一般资料的讨论  28
  二、HPV感染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  28-30
    (一)病机以脏腑功能失常为本,涉及脾、肝、肾虚三脏  29-30
    (二)湿邪、热毒之邪和血瘀是本病之标  30
  三、本研究的创新特点  30-31
  四、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比较  31
  五、中医证候研究的问题  31
  六、本课题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31-32
第四章 结语  32-34
  一、结论  32
  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2-34
参考文献  34-38
附录  38-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2.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特点分析,R272
  3.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R255.2
  4. 寇辉教授益气化痰活血法论治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浅析,R249
  5. 从脾虚论治消渴,R255.4
  6. 曲妮妮教授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总结,R256.11
  7. 浅谈徐艳玲教授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R249
  8. 从脾虚论治糖尿病多汗症,R259
  9. 老年期认知状况的社区调查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R277.7
  10. 头风病的一般情况调查及清心疏肝法治疗头风病的临床研究,R277.7
  11. 视疲劳病因病机研究,R276.7
  12. 疏肝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R259
  13. 芪灵痛风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R259
  14. 疏肝解郁健脾法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R277.7
  15. 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R285.5
  16. 肠道菌群分子指标在脾虚治疗中药活性组分研究中的应用,R284
  17. 《黄帝内经》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R277.7
  18. 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R271.9
  19. 机械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虚型大鼠行为学和血清IL-1β及IL-6含量的影响,R244.1
  20. 基于方证相应学说的《伤寒论》方证整理与因机证治初探,R222
  21. 青少年近视的病因病机探讨及其多焦渐进镜疗效观察,R276.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妇产科 > 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